「超級英雄」只屬於美國?中國俠士、西方騎士、日本武士不幹了

2019-07-26     讀懂本星球

最近,美國漫威漫畫公司新片引發了「辱華」爭議。漫威新片中的超級英雄上氣的父親「滿大人」的形象,被指有辱華嫌疑。

被譽為「漫威之父」的斯坦·李,他所創造的「超級英雄」影響了好幾代人

漫威公司的「超級英雄」瞄準的是人們的「英雄情結」。但在世界各國人們心中,對英雄的認知卻存在顯著的文化差異。

如果穿越回古代,中國的俠士、西方的騎士還有日本的武士都是自己國家類似於蜘蛛俠、美國隊長、鋼鐵俠這樣的超級英雄。

在古代,如何成為超級英雄,出身、格局、經歷、感情,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看看在古代成為各國的超級英雄有多難吧。


(一)特定的出身

雖然我們看影視劇里的超級英雄,很多在一出場都是不被重視的「小人物」。比如蜘蛛俠彼得·帕克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記者,美國隊長斯蒂夫·羅傑斯在沒有成為超級戰士前,也只是個普通的瘦弱青年。

但是如果在古代,想成為超級英雄,必須得投一個好胎。至少想成為騎士或武士,那有個大前提就是你所在的家族得是干這(騎士或武士)行的。

當時歐洲的等級制度,騎士處於統治階級的「底層」

因為歐洲和日本長時間的分封制度,讓地方勢力不斷擴大,從而導致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日本武士的出現是因為日本9世紀中央集權衰落,地方勢力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訓練出的一批作戰軍隊。就類似於超級英雄動畫片《忍者神龜》里反派施萊德的忍者軍團。

武士的出現,使得地方勢力有了抗衡中央的底氣

而騎士一開始並不是作戰單位,而是與伯爵、侯爵一樣同屬貴族。據說是公元800年查理大帝的法蘭克王國統一西歐,他帳下有12名智勇雙全的戰士,被稱為「神的侍衛」,也就是後來的騎士。隨著法蘭克王國的滅亡,歐洲陷入混亂,騎士作為歐洲「最小的地主」,不得不隸屬於各個大封建主,為自己的「僱主」出生入死。

據傳聞,當時的騎士要想受到封建主的冊封,有個必要程序就是去封建主的城堡里學習文武,接受訓練。只有表現良好的騎士,封建主才對他們進行冊封,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發畢業證」。

當時英國大封建主的城堡

可以看出,騎士和武士剛出現的時候,就是一些「高級的打手」,也沒有超級英雄那樣的氣場。可是兩者都擁有的世襲制度,讓騎士和武士開始變得「與眾不同」,也開始進入了政治體制內。

雖然是打手,但是好歹給大封建主做事,也積攢下一定的財產,自然是要把「衣缽」留給兒子。況且從封建主的角度考慮,打手的兒子多少比外人要放心呀。

不僅限定出身,日本人和歐洲人為他們自己的「超級英雄」還設計了一套形象風格。不僅包括騎士(武士)的行頭打扮。比如日本武士的「地中海髮型」,還有每個武士家族的家徽,都是講著嚴格的要求。或者說西方世界的騎士,他們通常手持長矛或者大劍、身穿堅硬的盔甲。

日本戰國時代,各個家族的家徽

更有甚者,為了延續自己家族的傳統,據說很多武士上陣時都穿著之前父輩的盔甲,如果這個武士的父輩正好是名將,那麼這樣的威懾力是巨大的。

騎士同樣如此,不過相比於日本武士上陣,歐洲重騎兵的鎧甲則讓人有點「窒息,如果不合身的話,那會更加難受。所以在歐洲,如果你想當超級英雄,只能保佑你和你老爸的身材差不多吧。

歐洲著名的重騎兵,將鎧甲的防禦性發揮到極致

這樣的裝扮,普通人是實現不了了。前者是因為日本古代等級森嚴,普通人無法成為武士。而後者是因為歐洲古代經濟落後,想整這麼一套鐵玩意兒,代價有點太大了。

但是!如果超級英雄就靠出身和行頭的話,那麼超級英雄也不會成為咱們平頭老百姓的偶像。再說了,我們中國的超級英雄,還就不服這樣!


(二)內心的俠義

提起中國的俠,人們估計第一反應就是金庸筆下的大俠。

不過在歷史上,我們國家還真有一個「俠」的時代。

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周遊天下的俠士。上面說過,騎士和武士都得看出身,乍一看中國的俠士似乎誰都可以當,但是如果刨根問底,俠士則起源於西周分封制的「士階級」。

與騎士、武士一樣,士也是統治階級的「底層」,但為什麼後來春秋戰國時代的士逐漸離開了政治體系,也不講究出身問題。

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春秋戰國宗法制度的解體,同時導致了分封制度無法運行。本來就比較「接地氣」的士階級,在這種劇變中脫離了統治階級,同時在原有「士階級」的基礎上,一些有學識的平民百姓也被稱之為「士」,這麼一來,「士階級」身上逐漸沒有貴族色彩,也就談不上繼承。

西周統治兩大法寶,分封制和宗法制

由於「士」內部魚龍混雜,所以又分成「文士、武士、俠士」等。在「春秋無義戰」的亂世,俠士就是超級英雄的代表。甚至可以說,他們的事跡構成了中學課本里的大部分文言文。

比如說《燭之武退秦師》里巧妙逼退秦晉聯軍的燭之武、《荊柯刺秦》里「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唐雎不辱使命》里敢用刀對著秦始皇的唐雎……還有為主報仇的豫讓、遊說楚王救趙的毛遂。

雖然這些人並沒有多麼好的出身,可就是心裡有打抱不平、懲惡揚善的心腸,就成了我們眼裡的超級英雄。

當然了,現在這樣的人也有很多,可他們為啥沒有成為超級英雄呢?這就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風氣有關。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導致了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雖然儒家、法家、道家在治國理念上打得不可開交,但是「俠士」卻符合他們的價值觀。

比如俠士的仁義對了儒家的胃口,俠士的洒脫對了道家的胃口,俠士的打抱不平對了墨家的胃口……。

春秋戰國時代貴族「養士」之風盛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貴族與俠士的關係,並不等同於前面提到武士(騎士)與封建領主那種「僱傭」關係。貴族和俠士之間,更多的是一種互相欣賞,比如太子丹和荊軻之間。

戰國時代齊國孟嘗君,更是以「養士」著稱

多數情況下,中國的超級英雄俠士是亂世的產物,但是在太平盛世,超級英雄也同樣存在。例如,李白也是俠氣十足。

李白雖是文人,但為人豁達洒脫,藐視權貴,有俠義之心

相比在中國,日本和歐洲的超級英雄就很難當了,因為他們有一套特別特別嚴苛的行為規定。

比如騎士雖然樂於決鬥,不能對另一個毫無戒備的騎士偷襲,在他們看來,這是可恥的。尤其是當基督教「入住」歐洲後,騎士精神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騎士有義務保護教堂、婦女和所有無防衛能力的人。

同樣日本武士也是如此,「武士道精神」規定武士應該完全服從上級。日本武士把自己比作櫻花,這可是一種極其高貴的比喻。

武士道精神在今天看來也有很多反人道主義的糟粕,比如切腹

中國俠士多是一個自由職業,無拘無束。而日本的武士、西歐的騎士則是一種終身強制性的身份,屬於體制里的人,自然要用嚴格的規則去管理。

各國人們對自己心中的超級英雄形象也是十分崇拜。比如日本電影《七武士》里至死都想成為真正武士的「菊千代」,西班牙文學裡《堂吉訶德》鄉紳一輩子追求的「騎士夢」,還有中國文化里,「俠」這個字,不就有「夾道歡迎」的含義嗎?


(三)家國的情懷

英雄形象如何才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拍《蜘蛛俠》只講他和瑪麗的愛情故事,那也許就沒有這麼多忠誠粉絲了。《蜘蛛俠》之所以能讓人類產生共鳴,不就是主角擁有「保護人類」那樣的大格局嗎?古代的超級英雄,格局同樣不小。

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手抄本

「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句話應該是「格局大」最好的詮釋。在古代,要想志在四方,可以遊歷,或者打仗。有趣的是,中國的超級英雄選擇了前者,西方、日本的超級英雄選擇了後者。

既然騎士和武士屬於作戰單位,那麼在戰爭年代,他們一定會在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說西方騎士的十字軍東征,雖然這次軍事行動到了後期成了變相的搶劫,不過在一開始,騎士的初衷的確就是收復基督教內心的聖地耶路撒冷。

中世紀的歐洲,是基督教的世界,同時基督教會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騎士在中世紀,不僅忠於封建主,同時也忠於上帝。同樣基督教會控制著歐洲的思想文化,作為替教會東征的騎士,自然成了他們大力宣傳的對象。再加上騎士在東征路上見到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成了後來騎士文學取之不盡的寶貴素材。

武士在日本,也因為中央政府的無力,逐漸可以左右政權。甚至到了10世紀後期,日本已經成了「平家」和「源家」兩大武士家族的天下,隨著源家打敗平家,建立幕府,日本進入了長達700年的武士時代。

中國超級英雄的遊歷天下,一襲白袍、一柄寶劍,便是一路江湖。但是這樣的超級英雄,到了宋代以來,逐漸就變很少了。

宋元明清,經濟越來越發達,可是國家的格局卻越來越小,沒有漢唐時代的開明進取,先秦盛唐時代的俠士也很難再見到了。明朝倒是七下西洋、五出漠北,但隨著商品經濟,以至於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人與人的關係多少沒有之前的質樸,那種俠義精神更加稀少。

就比如明清時代小說流行,描寫的人物五花八門,可偏偏就是沒有俠士。《水滸傳》里的人,在綠林里,是英雄豪傑,但是在老百姓眼裡,恐怕並非如此。

李逵、王英這樣的人可動不動就要吃人肉。再者說來,俠士的目的是「除暴安良」,但梁山泊的大多數人,說是替天行道,其實不過是「以暴制暴」罷了。


(四)有料的愛情

嗯,如果你有特定的出身,強大的正義感,格局也不小的話,那你在古代,很有可能成為超級英雄了。不過,如果再有一段有料的愛情故事,那麼恭喜你,你成功了!

「英雄配美人」應該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文藝作品提到超級英雄時,自然要給他配個伴侶。畢竟可以激發所有人腎上腺激素的,除了戰爭,就是美女。

一般古代超級英雄的伴侶,地位都比自己高。這樣才能顯出超級英雄的人格魅力以及敢於追求愛情的勇氣。

比如《堂吉訶德》里堂吉訶德心心念念的「貴婦人」(雖然只是個村姑),其實在當時是普遍現象。因為上面說了,騎士年少時,要到自己的領主家裡學習,領主教他武功,而文化知識就由女主人教授。所以騎士對貴婦人有著又尊敬又愛慕的特殊感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騎士與貴婦人的愛情,更像是一種精神戀愛。至於原因,一來是因為貴婦人的丈夫是騎士的主人,怎麼能給主人帶「綠帽子」呢?二來也與當時歐洲基督教對女性的崇拜有關,例如對聖母瑪利亞的崇拜。

當然了,雖然是柏拉圖愛情,但是並不是純粹的兩情相悅。也就是說可能騎士並不是很喜歡這位貴婦人,但是如果這位夫人的地位比較高,自己還依然願意為她赴湯蹈火、出生入死。因為在騎士心裡,追求貴婦人就是一種榮譽,而榮譽,是騎士的全部。這就構成了騎士愛情里比較畸形、虛榮的一面。

比如英國著名騎士蘭塞羅特,為了追求亞瑟王的王后,竟然放棄了騎士的坐騎戰馬而選擇乘小車。在旁人看到,這是一種很掉身份的表現,但在騎士心中,這是追求榮譽的過程。

看來,超級英雄並沒有那麼好當。人們只看到他們俯視蒼穹的樣子,沒有人會注意超級英雄苦不苦、累不累。就算如此,依然有無數人每天做著英雄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3fRWwB8g2yegNDRx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