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6賽季終於過完第一個月,由於賽季初期的版本變動,直接砍低了射手的暴擊上限,也使得邊射陣容的收益進一步下降。
因此,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推測天梯高分路人局中將迎來一波大整改——邊射陣容減少,雙邊陣容增多。
而我也在這一周的排位中,應證了我之前的推測。
就比如上圖這四局比賽(都在50星上下的排位賽),主體上大家都更傾向於選擇雙邊陣容,而邊射陣容由於發力期偏慢的問題,都難有像樣的表現。
因此,我認為我有必要在這篇文章中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當前版本節奏的英雄。
雖然上文說了邊射陣容不適應當前版本,但並不是所有射手都不能出場。
只是相比之前的「前期發育,中後期打架」,現如今版本能登場的射手,勢必在前期要有一定的戰鬥力。
而要想射手前期能打,那局限性就小的可憐,也僅剩下李元芳和百里守約。(黑切孫尚香更多的是一種追求節奏的手段,而不是他本質上追求節奏)
這兩名射手,都屬前期靠技能傷害,中期在裝備加持下也能為團隊持續的貢獻輸出。
只是對比傳統射手,在後期的輸出上會略顯乏力。
但這並不礙事,畢竟版本節奏加快,意味著對局時間減短。
能打前期就打前期,又何必盯著後期輸出呢?
因此,我個人認為,當前版本的射手並不足以達到一個所謂的T0或者T1。
只有能契合版本和不契合版本。
至於能契合版本的,估計也就李元芳與百里守約了。
其實當前版本的中單位已經開始慢慢的變化了——最明顯的就屬炮台型法師的回歸。
在上個版本中,中單位多是以法刺為主,功能型法師為輔。
這兩個類型的法師,前者能在團戰中制約敵方射手的輸出,後者則是能輔助己方射手的輸出,因此能在射手為主的版本環境中,更有利的上分。
邊射陣容的法師價值
而炮台型法師,他的特點在於傷害高,射程遠,在某些團戰思路上和射手位重疊,因此在上個版本中被主流所撅棄。
但到了現版本,邊射陣容減少,雙邊陣容增加,意味著團戰的重心開始往前排移動。
在雙邊陣容中,炮台型法師的定位最契合他的團戰站位
那麼此時選擇一個炮台型法師,就有相對優質的輸出環境,並藉由自身可觀的成長性,在保障前期團戰的前提下,並於中期發力,算是變相的取締了射手的職位。
因此,當前版本的主流中單,可能會從諸葛亮,嫦娥,上官婉兒(基本不放)的三足鼎力,進一步擴充進幹將與嬴政。
打野位的變動其實相比之前版本,影響並不大。
本來藍領打野有點崛起的苗頭,結果還沒被大眾接受,邊射陣容就開始脫離主流。
在上個賽季末,還有不少玩家看好橘子走向打野位
因此,打野位依舊是以李白為首,阿珂玄策韓信露娜猴子娜可露露也都有一戰的資格。
前面說了,邊射陣容的減少,雙邊陣容的增加,意味著團戰重心的前移,但也意味著物理輸出的降低。
那麼此時,野核體系中以打野為C位的價值,自然也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打野位雖說主流英雄並沒太多改變,但我相信在接下來的版本中,打野位會比上個版本更好打。
而這主要原因,就在於資源占比最高的射手位沒了,空餘出來的資源自然要落在另一個位置上。
比起上個版本射手和打野為了那點資源爭個你死我活,當前版本打野蹭線發育將更加的合理化。
上單位在版本初期得到了一次不錯的扶持。
從河蟹的走位,到兵線的調整,再到血包的加強。
這雖說是為了應對射手前期對線的兇狠,結果死對頭射手卻開始轉冷,大有重回冷板凳的樣式。
因此,在雙邊陣容為主的版本中,上單位的出場英雄可以說是最多樣化的。
相比之前版本,不是盤古就是橘子,或者選個亞瑟李信帶懲戒,當前版本上單英雄可以說是相對平衡的。
誰都能玩,誰都能打,唯獨木蘭達摩依舊乏力。(木蘭黨就別抱怨了,這是版本的鍋)
木蘭連續挨刀史
這個現象其實真的並不奇怪,當初木蘭達摩挨刀太狠,狠得不只是走上打不過射手,甚至常規邊路的強度都難以達到。
而達摩在最近也得到了一次加強,或許會抬高几分出場率吧,但也別指望一飛沖天,重現當年的雄風。
因此,我個人感覺現如今的邊路並沒有一個太明顯的梯隊等級。
強勢的都削弱,弱勢的也加強,難有一個直接的好壞優劣,算是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
我自己常玩輔助位,對於其中的改動,感覺是五個位置中變化最大的。
其根本,就在於職責重心的遷移。
在邊射強勢的版本中,輔助的職責多是「保護」,保證C位的順利發育,並於後期團戰中尋覓時機定勝負。
邊射陣容的團戰站位
而對局節奏加快,邊路定型為戰士互毆,那麼輔助將會重回野區成為團隊中,繼打野之後的第二位「節奏運營者」。
那麼要想帶動節奏,最適合的輔助就是肉食性輔助——鬼谷子,利用自身穩定高效的強控來幫助線上隊友建立優勢掌控線權。
這兩個輔助的價值不像鬼谷子那般表現的直接明了,但卻在無形之中加快了對局節奏,從而幫助隊友更好的建立前期節奏。
因此,這三個輔助我個人是相對看好他們接下來的表現。
雖說能提供相當厚實的坦度,以及最優質的保護,但在雙邊陣容這麼一個全員突進的陣容中,還是有些許無力。
大招的周期過長,4級前的進攻性不足,都使得他難以配合當前版本的對局節奏。(1級看野看不住,幫中單清線靠平A)
因此,我個人認為當前版本的T0輔助,當屬鬼谷子,大喬與姜子牙,牛魔太乙則緊隨其後。
以上,都來自於我個人在這一個月的單排上分中感受到的變化。
7月14日我就在沖榮耀,但是因為環境變化,花了10天琢磨。
或許有些讀者讀到這兒會說:我的分段依舊邊射為主,蒼耳你說的壓根沒用哇。
對此,其實也屬正常現象。
上分其實就是一個對於版本理解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的玩家,誰都經歷著從「懵懂」到「精明」。
而在這個過程中,讓你不斷提高的根本,就在於對版本變化的個人理解,並用這些理解去迎合環境。
就比如本文說的S16賽季,因為暴擊上限的增設,限制了射手的後期收益,意味著玩家需要圍繞著「快」,去展開對局。
那怎麼「更快」,就是大家要思考的。
只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快」,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我也希望,這篇文章也僅僅是帶領大家看看我個人的理解,從而為你添上一個新的思路,找到屬於你個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