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參加高考。那時高考是每年7月舉行,這個日子被很多考生稱為「黑色七月」。
從我們上高一年級開始,老校長每周一都會在全校師生大會上都會作一潘陳詞激昂的演講:「同學們,你們一定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成為祖國建設的需要的人才。特別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要「跳出農門「,只有讀書考上理想的大學,才是最好的選擇!」。
老校長的話,至今還讓我記憶深刻!我們那個年代,能夠進城高中,尤其是女孩子,應該是家庭條件比較好,要麼就是父母開明,對子女寄予美好的希望渴望改變農村人的命運。我想我的家庭應是屬於後者。父親是60年代老師範生,由於受「農業學大寨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他就是讀完師範也沒有成為吃「皇糧」的老師。父親說他不想當老師,老師是「臭老九」,常被人瞧不起。所以他寧願先擇回農村當農民,也不願去學校當老師。在我讀高中時,父親的心愿是希望我能學醫,他說在何時都需要醫生救死扶傷,不會失業。或許歷史對父親的傷害特別大,他不希望女兒重複走他的老路。而我自己呢?從記事時起,雙手就會微微的發抖,我去醫院檢查不出所以然。我很擔心我的手不能給病人打針,也不喜歡去醫院聞藥水味。年輕時代的我根本沒把學醫當成是我人生的夢想。相反,是我高三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發現了我具有學習語言的天賦,她希望我能師範英語專業,畢業後當一名英語老師。我至今還記得,我那時學會用英語寫詩,老師讓我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朗讀我的傑作。然後她再作點評。其實,從我小學六年級開始接觸英語時,我就喜歡學習英語。特別是我心情煩悶,我喜歡讀英文詩,聽英文歌。我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快樂。那種優美的旋律格調仿佛把我帶到異國他鄉。。。。。。
這就是我的高中時代。我們每個同學從進高一年級起,就要樹立考大學跳出農門的決心和夢想!我也是這樣。因為我家在農村,我有四個弟妹都在上學。每當開學時,父母為我們的書學費而愁得睡不著覺。即便我們一家人生活過得清苦,父母也沒想過要讓我退學。我的父親希望能考上好的學校,將來有一條好的出路,能夠帶動弟弟妹妹們離開農村開始新的生活!
一所高中考上大學學生多,這不但可以提高學校的名氣,還能使很多孩子慕名而來。這對於老師和學校來說都是非常光榮的事。而我們呢,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每當放寒暑假時,我們高中學生最多只放10天左右,老師和學生都進入了一種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一切仿佛在進行一場有準備的戰鬥。這場戰鬥就是參加每年7月的高考。從高二年級開始,我們就分文理科,我數學、物理、化學都學不好。每次上課時,我看著這些數字就頭痛,老師在講台上上,我在下面昏昏欲睡。突然一顆粉筆頭從講台飛奔而來,從我頭上輕輕的擦過,驚醒我們幾個同學 的睡夢。我們班有一個姓余的同學曾被叫為:「磕睡蟲」。他上英語課、語文課、歷史課都在睡覺。而我是數理化睡覺。一群群「磕睡蟲」把老師氣得想打我們幾個耳刮子。我數理化學得不好,當然只能選擇讀文科了。後來事實證明,我後來在考學校這件事上還是栽在數學這門課程上(我高考數學只考了40分)。
我是在讀高三時,遇到我一生難忘的英語老師——陳老師。她略比我們大四五歲,是在貴州安順長大的北方人,留著一頭長髮,皮膚白裡透紅,真是一位美女老師。尤其是她的普通話講得很標準流利,我們很多同學都喜歡上英語課。上英語課讓我很輕鬆,如同上音樂課。讓我們感到充滿無窮樂趣!與其說她是老師,還不如她是一位和藹可親又不失嚴勵的姐姐。我們學習認真時,她很溫和;我們若是不按時完成英語作業,不認真上課時,陳老師根本不會跟我們講大道理。她自己有一套「治理」學生辦法。如背課文,寫英語作文,單獨考你某個知識點等等。在她規定的時間做不出來,那天中午飯或者晚飯別想吃了。如果是現在,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老師虐待學生,而我們那個年代,老師對學生管得越嚴格,家長越是很敬重這位老師,心存感恩之心!所以老師也「敢管」學生。因此,我們班的同學對陳老師是又敬又怕呢。我那時除了數學成績不好,文科成績都很優秀。在高三上學期,陳老師發現我在學習方面的優點,也發現我的不足之處。老師每周一下午開完班會,她都會輕輕地走到我身邊提醒我:某某同學,你應該多花點時間好好補習數學方面的不懂的知識,高考數學考不好,會影響考學校的」。我何嘗不想學好呢?我從初二就偏科,數學從來就沒有好好學習過。由於基礎差,我補起來很吃力,也很痛苦 。最倒霉的是,高三上學期還沒有學習結束,有一天晚上我的左耳鑽心的痛,我去醫院開了多藥,打點滴好長時間也沒治好。耳痛有時像刀割一樣,痛得我沒心思學習了。我心中原本想考大學的心愿和決心被這突然降至的打擊澆滅了。我回到老家好幾個月都沒有去上學,心裡漸漸地放棄了心中的夢想。治不好我的耳痛,我什麼事都不想做,整天在家以淚洗面。當同學們都在全力赴地準備迎接高考時,我卻陷入無比的悲觀和絕望之中。。。。。。。
那年即將到來的七月,在我19歲的生命之際,對於一個曾經洋溢著青春夢想的青年來,真的是「黑色」七月,它讓我看不到一點點美好的希望。我沒想到陳老師會帶領全班同學,全校師生一同為捐款。當我們班長和學習委員,帶著同學一點點的早餐錢(四佰多元人民幣)到我家。她們帶來了陳老師的話,無論如何,要讓我回校學一邊上學,一去看耳病,一定要參加高考。望著那一疊疊折得皺巴巴的零用錢,一元、兩元、伍元。。。。。。那是我們班同學、全校的師生一片心意。我晗著感動的淚水,用顫抖的雙手接受了同學和老師的心意。然後和我的同學們一起回到學校。陳老師還送了一件親手編織的紅毛衣給我。那一個冬天,我不再感寒冷和孤寂,有一股力量在激勵著我戰勝生命中的一切挫折。
高考填報志願時,陳老師說我數學不好。她希望我填師專英語專業,畢業後當一名中學英語老師。我說想到外面去讀書。後來我只考上了一所中專學校到省城去不學了。老師聽到這消息,她感嘆著:「不繼續學習英語,可惜了一棵好苗子。」 老師的話像一個印烙在我心裡,也許是因愛好,也或許是內心不想辜負陳老師厚望之心。我至今一直堅持學習英語,沒想到今天會把所學的英語知識用來做自媒體。
我想,我人生的一點一滴收穫,都離不開老師的鼓勵!那年七月參加高後,我發現我們真的長大了。特別是我,開始明白了什麼叫人生,什麼叫命運?在這篇章里,我依然很感謝曾經給幫助的老師和同學們,願大家現在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