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師傅的耳朵不太好,拆遷工作那時候落下了毛病,你們和他聊天要大點聲。」近日,小編跟隨中街社區的工作人員來到寧波市鎮海居家養老中心和潤園,在那裡,我們見到了正在辦公室伏案疾書的「老年紅袖章志願者」隊長,何福海老人。
中街社區是老齡化嚴重的社區,老年人占社區總人口的32%,其中75歲以下占72%,75歲以上占28%,社區有健康低齡老年志願者118人,高齡老人129人,空巢老人32人,失能、半失能老人24人,失獨老人5人,重度殘疾人22人。
而何福海老人可是中街社區出了名的「拚命三郎」。而這名號的由來,得從三年前,中街社區拆遷工作的啟動開始說起。
「當時,區里剛開始開展拆遷工作,很多政策大家都不清楚,社區老人偏多,接受度低,所以初步工作很難推進。一天,我和吳敏書記一起探討,想了個辦法:組建一個老年志願者隊伍,由老年志願者帶頭拆遷,然後每人接任務按片區或者人數去和居民溝通,帶動他們簽約。」何福海回憶說。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何師傅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每天睡覺閉上眼睛也在想第二天要去哪裡、怎麼勸說......手機成了24小時「棚改熱線」,何師傅辦事靠譜,為居民著想,有什麼政策問題或難題居民都來諮詢他。連續數月「拚命三郎」式的工作強度和長時間接聽電話,讓他的身體狀況透支,後來突發性耳聾被家人送往醫院,但在住院期間,他也放不下拿手機,放不下信任他,找他諮詢的棚改居民。
2008年,何福海的小家被評為「浙江省綠色家庭」。十年前,何福海所住的銀店弄小區開始居民自治,他所住的那幢樓獲評「綠色文明樓」。再後來,他將家裡的「綠色」帶了出來。
在和潤園的二樓,有一個露天平台。何福海說:「剛開始的時候我把家裡的綠植帶來這邊養,想著可以美化環境,後來身邊的老年志願者們一起加入,社區也很支持我們,專門開闢了一個『小花園』。」現在這裡種滿了花花草草,大家把這個地方取名為「留綠園」,老人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自己感興趣的農作物和花卉,甚至草藥,不僅可以讓老年人在勞動中鍛鍊身體,還可以美化環境、慰籍心靈。
去年,因駱駝老街拆遷,許多居民反應駱駝橋河道邊的道路上有一個凸起來的土坑,過往的電瓶車一不注意就會被「絆倒」,非常危險。知道這個事情後,幾個老年志願者馬上趕到現場,干起了修橋補路的活,順便還把從銀店弄到駱駝橋頭的整條老街路面的石子、淤泥清理得一乾二淨。何福海說,原本路過老街罵罵咧咧的老太公現在看到他們都笑呵呵的,「說真的,我們在為老年人立榜樣,有些年紀輕些的老年人看到還會拿著家裡的掃帚幫我們一起掃咧。」
據了解,截至目前,何福海手中的「老年紅袖章志願者」花名冊上已有80餘位老年志願者。這幾年來,他們每天做著一些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小事,如清理道路垃圾、監督垃圾分類、種植綠植、幫助城管設攤等等。但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他們的隊伍在慢慢壯大起來。因為,他們是用「心」在為這個「大家」做事,越來越多的老人被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所感染,自願成為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