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乏力、舌苔白,這就是寒濕困脾!3個有效辦法

2019-09-05     本草應急調理

今天我們要說一個寒濕困脾的實例:

這位朋友,胃疼,疼得要命,往外嘔清水。原因是他陪孩子上課,半路上,小孩饞了,想吃冰激凌,於是就買了兩個,一個給孩子,一個給自己。

結果呢,冰激凌不合兒子口味,人家吃了兩口就不吃了。於是,他就接過來,把自己的那份兒吃了,又把兒子那份兒給吃了。其實,在等待兒子下課的時候,胃就已經不舒服了。但是,他忍著。

下了課,爺倆想在外面吃點晚餐。吃飯的地方距離空調挺近,並且吃的都是涼菜。吃完,胃就開始疼得翻江倒海。

他的這個情況,就叫做寒濕困脾、氣機阻滯。現在有很多人的胃疼,和它相關。這個病,之所以出現,多源於患者自己飲食不當。

這個寒濕困脾、氣機阻滯,為什麼引發胃痛、腹脹?

很簡單,中焦脾胃的氣機被困住了,不通,所以就痛。食欲不振、腹脹等,皆與此相關。濕邪困脾,脾本來主四肢肌肉。如今脾為濕邪所困,無法輸布清陽給四肢,於是就乏力,四肢倦怠。舌苔白膩,是體內有寒濕的典型表現。

這個症候,在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腸炎、胃潰瘍、女子帶下、急性胃擴張、胃腸道功能紊亂、胃瀦留等患者身上,都可以見到。

寒濕困脾、氣機阻止的形成,就現代人而言,往往和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有關,和對自己的健康軀體不注意保養有關。長期得不到改善,則容易進一步傷及脾腎陽氣,令人身之本不得固護。

那麼,寒濕困脾了,該怎麼改善?

寒濕困脾的改善,以溫中散寒,健脾化濕為法。胃苓湯、平胃散、實脾飲、理中丸、苓桂術甘湯等方劑可隨證選用。

1、濕阻脾胃

表現為:脾土不運,濕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噁心嘔吐,大便溏瀉,睏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治則:燥濕健脾,消脹散滿。主方:平胃散加味。

2、寒濕外侵

表現為: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等。

治則: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主方:藿香正氣散加減。

3、寒濕困脾

表現為: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身重納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溫。舌苔厚膩而潤,脈象沉細。

治則:溫陽健脾,行氣利水。主方:實脾飲加減。

最後,寒濕困脾與濕熱蘊脾怎麼區分?

1、看皮膚:

寒濕困脾表現為面色晦黃,或肌膚面目發黃,黃色晦暗如煙燻;濕熱蘊脾則表現為身目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子,常有皮膚瘙癢等。

2、看口渴:

寒濕困脾一般多表現為口中黏膩,口淡不渴;濕熱蘊脾表現為渴不欲飲,口苦等。

3、看出汗:

寒濕困脾一般出汗不明顯,常伴隨有肢體浮腫;濕熱蘊脾則一般容易出汗,身熱不揚或起伏,汗出熱不解。

4、看小便:

寒濕困脾一般表現為小便清長,或小便不利(短少);濕熱蘊脾則表現為小便短黃。

5、看大便:

寒濕困脾大便比較稀溏如水;濕熱蘊脾則大便溏泄或秘結,排泄不爽,馬桶難以沖乾淨。

6、看女性白帶:

寒濕困脾一般表現為白帶清稀、量多,異味不明顯;濕熱蘊脾則表現為白帶偏黃,有異味,質地粘稠,常伴瘙癢感。

7、看舌象:

寒濕困脾,表現為舌淡胖,苔白膩;濕熱蘊脾表現為舌紅苔黃膩。

感悟

讀者朋友,你一定要記住,我們的脾胃,最害怕寒濕二字,就好像做飯的鍋沒有柴火了,什麼都做不出來了。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寒濕困脾了,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gR7ZG0BJleJMoPMbQ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