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甘川青三省交界

2020-07-30     單車志Bicycling

原標題:騎行甘川青三省交界

探索指數

平均溫度:初夏季節(6月下旬)平均氣溫15度,早晚溫差大。

探索區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碌曲縣、瑪曲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紅原縣、阿壩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達日縣、甘德縣、瑪沁縣。

騎行里程:1,126km

景觀:高原草原之甘南草原、川西草原、果洛草原,黃河上源風光、「格桑花」海、藏寨民居等。

探索方式:騎行

地形高度:平均海拔4,000米

探索難度:

適合等級:入門 進階 玩家 專業

碧波無垠的草原總給人無限遐想,更是眾多騎行愛好者的夢想之地。提起草原,第一時間想到的當屬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其實在青藏高原,也有草原,尤其在青藏高原東緣,甘川青三省交界處,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之間,高寒草原起伏連綿,雨季時節更是「格桑花」海萬頃。在草原最美的初夏,去徜徉於高原草原吧。

甘南草原 黃河首曲滋養的草原

離開甘南州府合作市,國道G213迂迴向西南,翻越海拔3,200米左右的卡布嘉梁觀景台,下坡到阿木去乎鎮後,緊接著又是一座海拔在3,300米左右的埡口,而後連續起伏下坡18km到碌曲縣。超大起伏路是騎行高原草原躲不掉的節奏,即使一天翻越6座埡口也屬正常。

碌曲縣至瑪曲縣,開啟了上上下下的「享受」。在藍天白雲下爬坡18km到海拔3,615米的分水嶺觀景台,這是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的分界嶺。下行至尕秀村後,又開始爬坡翻越第二座埡口,在前往尕海和瑪曲的三岔路口結束,之後轉右沿省道S204起伏南下,分別又翻越了吉拉觀景台、省道S204的24km處、忠克隧道和省道S204的50km處,一天翻越6處至高點。省道S204恰巧從三岔路口零公里起,一路上數著里程碑騎行整60km到瑪曲縣。其間的忠克隧道為兩縣的分界嶺,一路上遠離國道的碌曲草原碧海起伏,氂牛點點,旱獺和高原鼠兔機警地躥來躥去,碩大如棒球模樣的蘑菇似童話般從草地上冒出來,河曲蜿蜒而過的山坡草甸上灌叢密布,紅領巾般鮮艷的紅花綠絨蒿在風中綽約飄搖,藍汪汪的美花筋骨草在路旁草叢中悄悄綻放,各種黃色五瓣花抓住美好的季節鋪就片片花海。

碌曲草原路景。

高原草原的原住民—高原鼠兔。

紅花綠絨蒿,猶如紅領巾一般鮮艷綽約。

小黃花花海。

高原的夏季,天氣多變,時常在午後時分風雲大作,座座積雨雲團來勢洶洶,疾風驟雨夾帶著冰雹,在草原上肆意遊走。翻越忠克隧道的爬坡途中,前方的巨型鬃積雨雲盤旋肆虐,電閃雷鳴,聲勢浩大,深灰色的降水線跡預示著暴雨和冰雹進行時,慶幸的是雲團在向遠離我的方向飄去。穿過忠克隧道來到忠克觀景台,被鬃積雨雲橫掃之處的山頭已雪白如冬,就在天邊陰雲下,一條銀色飄帶恰似天上來,那便是黃河上源,清清的黃河水顛覆了對母親河慣有的印象。

瑪曲縣的縣界幾乎是黃河首曲大拐彎勾勒出來的,瑪曲草原水草豐美,也成就了河曲馬和歐拉羊的美名。離開瑪曲縣城尼瑪鎮,向東沿省道S313騎行,柏油路沿著山地丘陵起伏,遙望盆地以南,黃河一級支流黑河在草原深處河曲彎彎,草場優沃,馬兒悠閒,氂牛自在,羊群如雪,還有高原草原的底層「原住民」—鼠兔和旱獺,共同分享著夏季牧場的饋贈。

騎行至甘川界,沒有標識,又轉為砂土路,昨日的暴雨使得路面泥濘不堪,顛簸著以及被藏狗追逐著,驚險地騎完這10km,在麥溪鄉外終於騎上了年久失修的柏油路。正午經過麥溪鄉幕村,一位村民正趕著羊回家,羊群跑偏朝我們而來,牧民邊喊邊比划著讓我幫忙趕羊,我興奮地沖向羊群,把它們嚇回了家。

川西草原 魅力濕地

騎行26公里後與國道G213重逢,路況雖好,但人、車量增大,沒了省道的清幽。於國道G213交匯處後騎行61km便到了若爾蓋縣城達扎寺鎮,國道兩旁的草原羅列著供遊客遊玩的牧家樂,路旁的垃圾也跟著多起來,經過著名的花湖風景區,遠遠望見草原深處的湖光在黯淡的陽光下略顯陰鬱。

若爾蓋縣城達扎寺鎮位於熱曲和黑河交匯處的河曲草原上,因若爾蓋草原的美名而遊客聚集,小鎮上賓館林立,餐飲眾多,相比其他的草原縣城更為繁華。在鎮外沿省道S209向西南方向,離開國道後遊客相對稀少,若爾蓋草原呈現出其應有的壯美,凍土濕地沼澤與山地丘陵盆地之上,青草如毯鋪陳天邊,嶄新的公路於其間起伏而上,初夏野花花海已現,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草香和花香,草原深處的溪谷中,幾聲鶴鳴更是讓人振奮,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家園。

省道S209的56km處來到唐克鄉外,黃河的另一條一級支流白河在此匯入,「九曲黃河第一灣」成了遊客慕名而來的著名景點。由此向南,沿白河流域逆上,沿途草原上牧家樂星星點點,午間小憩,來杯藏家自釀的氂牛酸奶和自製的奶茶,席地坐於帳篷邊軟綿綿的草地上躲避正午的驕陽,既補充能量,又緩解疲勞。

繼續向南,遠望著圍欄里的粉色花海,42km後到紅原縣城邛溪縣,這座與其他縣名迥異的漢語地名是為了紀念紅軍長征過草地的壯舉,時過境遷,如今的紅原草原上交通便利,安居樂業,遊客匆匆,早已不見了前輩們當年所經歷的生死艱難,然而高原的天氣仍舊無常。草原的雨一連下了兩天,附近其他縣傳來了泥石流的新聞,於是就在青旅與天南地北的年輕人一起拼飯聊天。

鴨首馬先蒿,小花形似鴨頭而得名。

白河畔的紅原縣城。

舒適的青旅不宜久留,海拔3,500米的草原初夏雖然陰冷,也必須要出發了。平路加緩下坡順利到安曲鎮,右轉西南方向上省道S302,山地草原丘陵起伏,澄藍的總狀綠絨蒿在路旁亭立,翼展近3米的高原草原清道夫—高山兀鷲在埡口盤旋,偶有低飛掠過我的身旁,振翅之聲清晰可辨,緊接著它們不斷爬升,直上雲霄,最後變成展翅的黑點兒在高空盤旋。在海拔3,942米的埡口後迎來連續下坡13km,山坳里挺立著高大的雲杉林,隨著海拔下降,漸變為灌叢林,而後又回到草原,開始下一段爬坡。經過麥爾瑪鄉,連續爬坡約25km到海拔3,745米的「日阿剛卡」埡口,警示牌上寫著「連續下坡10km,連續急彎6km。」今日的爬坡終於告一段落。阿壩縣前的麥昆鄉,夯土式的藏式小樓民居,土色土香,簡潔純樸。阿曲旁的阿壩縣城阿壩鎮,主街熱鬧又繁華,這是行程中川西草原上的最後一座縣城。

高原草原上,高山兀鷲的英姿。

阿壩縣夯土式的藏式小樓民居。

果洛草原 「格桑花」成海

阿壩鎮外一路向北,連續爬坡,翻越川青界埡口。丘陵盆地中的藏寨仍舊是在麥昆鄉所見的夯土式藏式小樓,唯有各莫寺於草原上樓宇高聳。離開村寨,進山爬坡路段沒有信號,騎摩托車路過的當地牧民提醒我小心藏獒。

沿著山間小河而上,河畔草甸上連片的粉色報春花亭亭玉立,隨著海拔上升,為了適應高原強風,植物也變矮了。山地草原在雨後更加鮮亮,銀蓮花、紫菀、甘松、毛茛、燈心草等等小野花,密密麻麻,沒有圍欄,如碎花地毯鋪陳開來,是我夢中的野花花海。爬坡50km,站上海拔3,800多米的川青界埡口,一路下坡進入青海界久治縣,里程碑標識也由四川省道S302轉為青海省道S101。小黃花花海散落公路兩旁的草原上,當我流連其間時,身後埡口之上烏雲密布,正欲向久治縣城智青松多鎮壓來,即使我下坡疾馳,也還是在4km外的康賽寺遭遇暴雨。

川青界埡口前的爬坡路景。

智青松多鎮是來往旅遊勝地「年寶玉則」的一個驛站,如今由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立,景區已經暫停開放。在縣城青旅遇內蒙騎友小劉,我們由此向西,不久便看到「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界碑,碧空萬里,草原如茵,這一天要連續翻越5座海拔在4,000米之上的埡口,才能抵達另一個驛站白玉鄉。在海拔4,054米的桑赤山埡口可以遠眺日干措角峰,海拔4,207米的亂石頭埡口下的U形谷中散落著冰川遺蹟羊背岩,當我們站上其後海拔4,239米的扎拉山埡口時,年寶玉則的上空烏雲滾滾,雨幡飄搖。一整天不間斷地騎行,終於站上最後一座埡口,海拔4,398米的隆格拉埡口,此時下午6點,太陽已逼近山巒。

一路多見冰川遺蹟地貌形成的高寒草原。

久治的夏季草原河曲風光。

白玉鄉因古老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白玉達唐寺」而聞名,全鎮的商鋪不允許出售煙酒。省道S101於久治縣白玉鄉和達日縣滿掌鄉之間畫下一個大大的U字母,從去往班瑪縣方向的三岔路口開始,因大武—達日—班瑪段修路施工,使得從此前往果洛州的路途格外艱難,草原雨季莫測的天氣愈演愈烈,騎行途中時刻要留意雲和風的動向。一路泥濘穿過多貢麻鄉後接近滿掌鄉,前方的雲越來越濃重,突然一道明亮閃電直插地面,隆隆的雷聲隨後而至,即使此時順風也不敢冒然前行,經驗告訴我,草原的風不僅粗獷豪邁,還極其詭異善變。不多時風向逆轉,朝我撲來!我趕忙推車前往山坡上的牧民家去尋求庇護。與世無爭的藏家小院內,老爺爺坐在草地上讀經書,老奶奶坐在屋檐下轉經筒,由於語言不通,我邊說邊比划著表明來意,慈祥的老人家允許我進屋躲雨。就在一起進屋的前後腳功夫,噼噼啪啪如蠶豆大小的冰雹如期而至,山地草原瞬間變白,氣溫急劇下降。當冰雹達到峰值,視野白茫茫一片,雷電在頭頂炸響,此起彼伏,真是慶幸此時不在路上。風暴大約掃蕩了40多分鐘,雲團掠過,冰雹融化,草原上條條溪流向低處匯聚。

達日縣滿掌鄉路上的白塔和風馬旗。

前方烏雲滾滾,預示著一場冰雹即將來臨。

滿掌鄉海拔4,000米,一夜清冷,前一天傍晚洗的衣服凍得可以立起來。而後翻越4座海拔在4,300米之上的埡口,一路西北方向抵達繁華的達日縣城吉邁鎮,青青的黃河從鎮北流過。而後轉東北方向,經甘德縣後就抵達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州府駐地瑪沁縣大武鎮。一路上草原起伏,常見成群的氂牛穿越花海向高山遷移,轉場的牧民有男有女,個個策馬揚鞭,英姿颯爽,健碩的藏獒敬業地跟隨在牛群最後,並不理會我,而在平時,若騎行經過了它們的領地,定是要被圍追堵截,不經過一番勇敢的智斗難以脫身。

氂牛轉場。

騎行路上 藏獒驚魂

藏獒是最富盛名的大型犬,從小喝著氂牛奶、吃著糌粑、在高原惡劣氣候下長大,傳說是成吉思汗西征將蒙古狗帶上青藏高原後演化而來的品種,身型高大,性情威猛,領地意識強,絕對忠於它的主人。在高原草原上,自然成為牧民放牧的得力助手,但對騎行者而言,它們是旅途中最大的安全威脅。

國道G213若爾蓋縣前海拔3,500米的埡口下,草原牧民家一條體形健碩的藏獒低吠著衝上路面,只見它滿臉垂肉,兩眼通紅,尖牙雪白,壯如雄獅,很快便衝到我的單車前,速度之快我僅能用車頭擋著它,心瞬間提到嗓子眼兒。只聽見遠遠一聲呼喚,藏獒便停在原地,不再攻擊,那是它主人的旨意,從瑪曲至若爾蓋途中這已是第7次被藏獒追,真是心驚肉跳,身心俱疲。

美麗的若爾蓋唐克大草原,省道S209的49km處爬升至海拔3,616米的德隆山埡口,餘光瞟見埡口下的一戶牧民家衝出來一條半人高的藏獒,預感到它要上路來,我趕忙停下取登山杖,一回頭它竟站在3米內圍著我狂吠,伺機下口,別無他法,只能握緊登山杖指著它的大頭。正巧有一輛陝A的自駕車經過,鳴笛聲讓它收斂了一些,我趕忙請求司機慢點兒開,幫我攔著藏獒。藏獒開始耍心機,鑽到了路基下,司機以為危險解除正欲離開,我再次請求他先別走,藏獒一定會在前方路上出現。果不其然,它迫不及待地站在前方路上等我,我只得繼續藉助汽車的威力來阻攔它,這樣一直僵持到它的主人出現將它帶離公路,我才確定安全。翻越德隆山埡口,途中遇牧民趕氂牛過路,我停在一輛摩托車後,藏族小伙子的車袋有一隻剛出生的小氂牛,贏弱的黑色小捲毛需要主人將其撿回家照料。小伙子提醒往我後看,一回頭,嚯!一條比剛才稍遜些的藏獒正虎視著悄悄逼近我,小伙子讓我別怕,這是他家的藏獒。它發現自己的目的已暴露,默默地溜到路對面去趕氂牛了。

阿壩縣外,離開村寨,進山爬坡路段沒有信號,騎摩托車路過的當地牧民提醒我小心藏獒,尤其特別注意牧民定居點附近,一般都不會栓起來,而且剛從草原下來的藏獒,非常兇猛。在久治縣青旅遇內蒙騎友小劉,因被藏獒不斷騷擾,不得已馱著一把大鐵鍬,小劉說騎行中每當經過牧民家,就像小偷似的掃視一圈人家的房前屋後,排除藏獒風險才放心騎行,我深有同感。

藏獒是牧民人家的放牧能手,卻是騎行途中最大的安全威脅。

騎行在高原草原上,雖然有被藏獒無數次圍追的痛苦,草原雨季天氣變幻無常,但仍舊被高遠壯闊、波浪起伏的豐沃草場所折服,尤其那一片片從不吝惜美麗的「格桑花」海、一彎彎九曲迴腸的草原河曲、一朵朵低垂得似乎可以觸摸到的棉花糖似的白雲……高原盛景刷新了心中對草原固有的印象。

溫馨提示:

1.高原氣候不穩定,早晚溫差大,紫外線強,注意防寒防曬。

2.雨季,天氣多變,時常會在午後發生劇烈變化,騎行中多觀察天氣,發現不妙提前尋求躲避。

3.高海拔地區騎行,時刻注意身體變化,小心高反。

4.草原下坡路,注意控制車速。

5.謹防牧民家未拴的藏獒,發現被圍追首先請藏獒主人排除風險,或隨機應變排除風險後再趕路,切忌不可在被藏獒追時猛騎。

6.不論在草原上,還是在山林間,都要與氂牛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7.進入草原騎行,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不要採摘野花,不要驚擾和傷害野生動物,尤其不要挑逗旱獺和鼠兔,因為它們攜帶鼠疫病毒。

圖、文|張海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N30n3MBd8y1i3sJh9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