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滬市164家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科技力量創新水平遙遙領先

2024-06-27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毛藝融

近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250個獎項花落各家。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主要動力源和載體,上市公司已經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主力軍。2023年,66家滬市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下同)牽頭參與了64個項目,占獲獎總數的25.6%。

碩果纍纍的背後是滬市公司長期孜孜不倦地加碼研發創新,相關投入已連續十年保持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速超過22%。2023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研發超1.05萬億元,同比增長超6.44%,占全國全年研發經費支出總額的近三成。

事實上,近年來滬市公司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愈發突出。越來越多的滬市公司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有一系列的新進展、新突破取得廣泛認可。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的四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選中,滬市共有164家公司牽頭或參與的264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項目數量分別為7個、33個、168個項目;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二等獎項目數量分別為3個、53個項目。同時,2018年至2020年滬市獲獎公司均在55家左右。

科技創新載譽而歸

滬市公司科技創新載譽而歸。多家滬市公司連續上榜國家科學技術獲獎名單,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石化分別憑藉20個、16個、15個項目成為滬市獲獎次數最多的三家公司,這些國之重器項目以新基建、新技術彰顯硬核力量,切實為國家解決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問題。

如中國中鐵參與完成的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島隧集群工程。此外,以軌道交通、航天航空、工業機器人等為代表的先進位造業集群顯現,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

中國中車8次獲獎,憑藉「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更是取得了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國電南瑞在電力領域多次獲獎,2023年憑藉「高壓大容量直流開斷半導體器件、關鍵技術與系列化直流斷路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信息技術產業鏈活力涌動

數字經濟成為提質增效新變量,滬市信息技術產業鏈活力涌動。滬市公司積極把握人工智慧、物聯網、5G、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克難。

據統計,2023年滬市獲獎項目中約14個與計算機、通信、電子等相關,數量大幅增長。如三大運營商作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積極築牢數字經濟新底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研究機構、企業、高校等數家單位,數萬科技人員艱苦努力,歷經十年得以完成「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得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繼承和發揮我國在「3G突破、4G並跑」積累的經驗和優勢,在難度和廣度量級倍增的5G創新中實現全面引領。截至2024年5月底,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總數達383.7萬個,全球占比達60%,中國5G用戶數占比超過50%。當前,以5G為代表的移動通信已成為創新最活躍、滲透最廣泛、帶動最顯著的技術領域之一。

再如三安光電參與的「高能效超寬頻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攻克了5G移動通信基站用寬頻、高效、高線性度功率放大器核心工藝技術,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解決方案,並通過5G組件和系統的應用驗證,實現在客戶端穩定批量出貨。該項目為我國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礎,對我國5G通信用氮化鎵功放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研究成果躋身世界前沿

一批滬市公司的研究成果躋身世界前沿,開闢賦能新範式變革。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頭性技術儲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全球範圍內的優勢競爭能力。

中國動力作為主要參研單位參與完成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榮獲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是海洋國防建設的大國重器,具有設備系統多、功率密度大、布置緊湊、專業性強、工況多變等特點,總裝設計製造技術極其複雜,核心技術長期被西方國家壟斷和封鎖。作為主要參研單位之一,公司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創造性地提出了不同架構技術方案,系統性地解決了多項關鍵技術,打破該領域國外技術壟斷局面,為裝備的成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

浙海德曼參與完成的「高檔數控工具機精度及其穩定性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國產高檔數控工具機精度及其穩定性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顯著,嚴重阻礙我國國防建設與高端製造業發展的難題,創建了數控工具機全生命周期精度提升理論與技術體系,為解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重大關鍵製造難題提供了途徑。

積極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滬市公司積極構築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滬市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已經取得良好的實踐應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國家的競爭力。

天合光能主導的「高效低成本晶矽太陽能電池表介面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我國光伏技術領域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如發明了雙面微納兩級結構及其定向刻蝕製造技術,解決了光吸收難題;發明了摻雜元素選擇性空間分布和疊層鈍化膜結構及其製造技術,解決了載流子傳輸難題。同期,以該項目成果和技術為依託,創建了全球首條高效低成本電池規模製造生產線,20次創電池效率和組件功率世界紀錄,並被載入世界電池效率路線圖,成為世界光伏技術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引領國際光伏產業技術。

精工鋼構作為主要完成單位之一,憑藉「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研發主要包含了支撐巨型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交錯桁架-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等結構體系,提出的新型高層混合結構體系及其裝配建造技術引領我國高層建築裝配式建造技術的發展,同時也為裝配式建築的快速發展開啟了鋼與混凝土混合應用技術的發展方向,為我國全面推進裝配式集成建築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應用支撐。公司圍繞該技術已構建了綠築集成建築成套技術體系,並以技術加盟模式在河北、山西和湖南等六地打開了區域市場,在溫州市現代冷鏈物流中心項目等多個項目上取得應用。

(編輯 何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49749a016c913ee67f17d598f40c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