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更加保守的歐洲將要登場

2024-06-25     搜狐資訊

  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本月初落下帷幕,基於選舉結果,歐盟27國領導人和各大黨團將通過政治磋商和議會投票相結合方式,組建新一屆歐盟領導集體。新一屆歐洲議會的政治光譜整體進一步向右傾斜,對歐盟兩大「發動機」德國、法國執政集團帶來劇烈衝擊,歐洲主流政黨在內憂外患中進一步向民粹主義「低頭」,歐盟新領導班子也將不得不擁抱保守政治。

兩大「龍頭」很受傷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一如選前民調所預示那樣繼續「右傾」,增加席位的黨團大都處於政治光譜偏右位置,尤其極右翼政黨席位數擴大,改變了歐洲議會政治力量對比。目前結果顯示,「老三大」即中右翼人民黨黨團、中左陣營社會黨黨團、中間派復興歐洲黨團分別得到189席、136席和81席,在720席的歐洲議會席位占比約56%。

極右翼政黨的力量尚未能推翻傳統主流政黨的統治地位,但卻在歐盟領頭羊法國、德國掀起狂風驟雨,從關鍵成員國層面衝擊歐盟的根基。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所屬的復興黨得票率不及極右翼政治人物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一半。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重新舉行選舉。然而,輿論分析,馬克龍看似「破釜沉舟」之舉或讓對立陣營反超,進而拱手讓出內閣總理位置。

在德國,執政聯盟三黨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均遭失利,尤其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得票率更是創下歷史新低。與之對照,社民黨的老對手聯盟黨得票率則是前者兩倍有餘,而極右翼的選擇黨比之高兩個百分點,躍升第二。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評論,選民已給「紅綠燈」執政聯盟開出「死亡證明」,朔爾茨排除提前選舉選項只是意在「矇混過關,等待危機結束」。社民黨損失了40%的選民支持,很多社民黨議員已打算讓朔爾茨放棄2025年競選連任。

三大機構誰領頭

根據選舉結果,將產生新一屆歐盟領導班子。本月17日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已討論過關鍵職位人選,人選預計在6月27日歐盟峰會前敲定。

按照程序和慣例,歐洲理事會主席一職由各國領導人直接推舉;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由各國領導人和各大黨團領袖商定,且需經過新一屆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每個歐盟成員國舉薦一名候選人擔任歐盟委員,由歐委會主席進行職務分配,但比較重要的職務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一般由歐盟領導人協商選定;歐洲議會議長則直接在議會內通過選舉產生。

歐委會主席一職角逐備受矚目。2014年開始,歐委會主席競選遵循「領銜候選人」制度慣例,即得票最多政黨或有能力組建最大聯盟的黨團所推舉的「領銜候選人」,應被提名擔任歐委會主席。人民黨黨團已指定現任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為「領銜候選人」。基於目前多國領導人表態來看,馮德萊恩眼下在歐盟內受認可度較高,加之沒有強有力競爭對手,因此連任希望很大。

目前還沒有人正式表態競爭歐洲理事會主席職位。義大利前總理德拉吉、葡萄牙前總理科斯塔等人被視作潛在候選人。復旦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少華認為,德拉吉在經濟領域的專長有助於歐盟實現提升競爭力的目標,但從黨派角力來看,如果歐委會主席出自人民黨黨團,歐洲理事會主席出自社會黨黨團更合情理。就最近歐盟內部輿論風向看,社會黨黨團支持的科斯塔呼聲相對較高。

歐洲議會議長方面,人民黨黨團宣布支持馬爾他現任議長梅措拉連任。如果人民黨黨團收攬歐委會主席和歐洲議會議長兩大職位,社會黨黨團把持歐洲理事會主席職位,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可能屬於第三大黨團。目前來看,屬於復興歐洲黨團、對俄羅斯持強硬態度的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有望接替博雷利、擔任「歐盟外長」。

黨團合縱爭地盤

馮德萊恩連任歐委會主席的提名最後還須在歐洲議會表決中獲得半數以上支持才算過關。此前,馮德萊恩因擔心支持不夠而向右翼的保守與改革黨團示好,招致中左翼陣營反感。如今,人民黨黨團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勝,顧慮大減的馮德萊恩選擇向另外兩大主流黨團復興歐洲黨和社會黨發出結盟邀請。

在主流政黨靠近之際,更「右」陣營的碎片化現象依然嚴重。保守與改革黨團眼下拿到83席,反超復興歐洲黨團。雙方目前仍在爭取新當選議員加入己方陣營,在26日最終結果出爐前,誰是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團仍難定。保守與改革黨團以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兄弟黨為首,後者今次大勝,梅洛尼大有底氣與馬克龍所屬的復興歐洲黨團討價還價,為其陣營爭取歐盟決策層關鍵崗位。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對媒體說,梅洛尼的兄弟黨與勒龐的國民聯盟同時大勝,卻沒能結成超大右翼黨團,是右翼黨派的損失。歐爾班領導的青民盟自從脫離人民黨黨團後,在歐洲議會內部也處於「無歸屬」狀態。

不過,歐洲議會與歐盟各成員國議會不同,黨團間的政治聯盟並非嚴格的「共同進退」關係,而是相對鬆散的合作關係。一個黨團可在某個議題上與夥伴黨團合作,而在另一個議題上與對手黨團合作。在這種鬆散機制下,右翼、極右翼政黨議席擴大,新當選議員會依據自身利益要求增加或否決法律條款,主流政黨為增加法案的通過幾率也可能會迎合極右翼部分訴求,從而使歐洲議會整體「向右轉」。

分析人士認為,右翼上升和綠黨退潮,將導致未來歐盟綠色轉型步伐放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出現「倒退」。歐盟「援烏反俄」的決心和力度也可能出現鬆動,因為右翼政黨通常強調國家主權,國內議題優先於國際事務,更可能推動歐盟減少對烏克蘭的政治、財政和軍事援助。

右翼政黨還經常質疑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的有效性,憂慮「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成本問題,因此可能會推動歐盟放鬆制裁、減緩「去俄化」步伐,還可能推動與俄羅斯談判以求外交解決俄烏衝突。這些主張與歐盟官方立場不符,新一屆歐洲議會上任後,圍繞「援烏反俄」政策,預期將出現更多辯論交鋒。      (新華社專特稿)

註:本文作者李驥志、溫新年、王自強、張章分別系新華社駐布魯塞爾、里斯本、柏林、華沙記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3ec9d02a7478ee6295c13eb2855c5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