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中年危機」

2019-07-17   鯤鵬商業評論

18年港交所,雷軍敲響了定製版200公斤的大銅鑼,現場700位嘉賓共同見證了小米的上市。隨後,以小米為首的一批中國獨角獸公司開始了港股上市的熱潮。

香港證券交易所也因此市場一片大好,擊敗紐交所成為全球集資最多的交易所達365億美元。但小米的股價卻開盤即破發,一度大跌近6%。截止今日,小米的股價已近腰斬,是什麼讓小米跌跌不停,成為了「年輕人的第一次被套牢」呢?

騰訊×蘋果=小米?

在小米上市時,雷軍曾這樣表達過對市值的看法:「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

雷軍甚至在上市當晚舉辦的慶功宴上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顯然雷軍對小米的未來是非常自信,但開盤即破發的情形顯示了資本市場對於小米前景的懷疑。「騰訊乘蘋果」的說法或許未來會有這個可能,但現在,更多只能理解為不甘語境下的樂觀表達。

雷軍之所以說小米的估值是「騰訊乘蘋果」,是因為小米對自己的定位並非單純的手機硬體公司,而是「以手機、智能硬體、loT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

不過,翻看小米的招股書可以發現,三大收入來源中,貢獻最多的仍然是智慧型手機業務,而小米宣稱的網際網路服務不過其總營收的十分之一。

再細究,MIUI是小米網際網路服務的主要入口,而隨著近年小米手機國內市場銷量停滯不前,MIUI的滲透率也在降低。依靠MIUI為入口的小米視頻,遊戲,應用商店等服務,並不具有強烈的用戶粘性,當消費者換掉手機,這些用戶就會轉移到其它手機的服務體系中,這些服務歸根到底未能形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如今的小米,不論雷軍如何描述小米的定位,但從市場和其商業模式來看,在網際網路+loT+手機的三條大腿中,手機業務一定是最重要也最健壯的一條。

但小米手機的前景似乎也不容樂觀,根據分析機構IDC 數據顯示,小米二季度國內出貨量同比微漲2%,比去年二季度多賣了30萬台,達到1450萬台。但是對比華為出貨2850萬台,漲幅21.3%;OPPO出貨2120萬台,漲幅5.5%、vivo出貨1990萬台,漲幅24.3%,小米的漲幅是最小的。

如今的小米似乎離「讓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的諾言越來越遠了。

有小米的工作人員透漏,」剛上市那會身邊同事都研究怎麼去香港買股票,後來就沒再聽到過聲音了,買了的人大概是賠了不少。「

不止小米的員工,小米剛上市時,許多米粉都宣稱要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小米,一位第一天敲鐘就購入小米股票的市民王先生就表示」第一次炒股,對股市,大環境根本沒有概念,只是覺得小米還是眾多企業中靠譜的,像順豐,蘋果一樣,都是有很好產品的,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

後來的小米一路下跌「剛開始虧的時候我以為是暫時的的,後來一直跌,就全拋了,知道我心裡多痛嗎」。

小米的股價下跌不止是其業務能力不足上的問題,全球資本市場的蕭條也是重要的原因。有分析師稱,現如今的環境像極了2000年的納斯達克。那場網際網路泡沫中,新浪、搜狐、網易先後上車,受到的波及可想而知。其中,網易上市即破發,並在之後的一年內市值蒸發了90%。但好在他們三家挺了過去,但在它們身後的,卻是一地殘骸。新經濟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將迎來拐點,而市場流動性的收緊越來越像2000年。

而面對蕭條的大環境和跌跌不休的股價,雷軍開始了關於loT新故事的講述。

All in loT的困境

在小米2018年財報會議上,雷軍說,AloT此前是AI+loT,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平台。但是從2019年起,對小米而言,AIoT是「All in loT」。未來5年內,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小米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發力loT的,早在2013年,雷軍就開始了小米生態鏈的布局。根據小米給出的數據,小米已經投資了200多家生態鏈企業,其中超過90家生產智能硬體。截至2019年一季度,小米loT平台已連接IoT設備數達到1.71億台(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70%;小米AI音箱出貨量超過1000萬台,而人工智慧助理小愛同學2019年3月份月活用戶超過4550萬,同比增長247.2%。

如今的小米是全球最大的物聯網設備連接平台,占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的1.9%,超過亞馬遜的1.2%和蘋果的1.0%。

根據一位北京小米之家的工作人員透漏,他們店中小米生態鏈產品與手機的銷量比例約各占一半。可以看到,不論是宏觀策略還是實際銷售,米家的產品在小米的銷售體系中已經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米踏入的loT賽道有多大的拓展空間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表示,全球IoT市場將從2017年的6314億美元,於2021年首度突破1兆美元,並成長至2022年的1.19兆美元,2017~2022年的年復合成長率(CAGR) 達13.6%,是未來幾年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大動力。

在舊的手機業務難以突破的當下,小米選擇競逐loT的藍海,結合其在loT領域的已有優勢,小米顯然已經手握船票。但在諸多繁盛的背後,小米在LOT領域的布局也充滿了隱憂。

首先就是研發實力的問題。18年的小米6X發布會上,雷軍稱,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永遠不超過5%。小米的性價比策略為小米贏得了部分市場,也是雷軍信奉的產品真經,但極致的性價比意味著極低的利潤率,而極低的利潤率也會反映到產品之上,具體的表現就是研發投入較低,研發能力孱弱。

而AIoT行業是一個對生產資料要求很高的行業,其集成度高,需要通信和網際網路技術。5G賦能最大的的產業或許就是物聯網,這也說明了loT的技術和生產門檻頗高。loT大到冰箱空調,小到洗手機電水壺,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和行業壁壘,小米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就一定要補齊技術短板。

一位小米之家的員工這樣評價小米的待遇:「華為工資高,OV提成利潤多,蘋果福利好,就小米最窮,利潤最薄,工資最少。」低利潤造就低工資,而低工資就難以吸引高技術人才,小米的性價比模式導致的較低研發投入或許會是小米在loT賽道角逐的最大困難。

在5G技術的萌發期,尚未完全迎來爆發的loT市場,可以說是一片藍海,而如果沒有搶到關鍵的技術優勢就會很容易被人甩開——諾基亞的慘痛教訓猶言在耳。

除卻技術上的隱憂,行業競爭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loT賽道的玩家愈來愈多,既有華為OPPO這樣小米的老對手,也有亞馬遜和蘋果這樣的國際巨頭,老牌家電廠商格力,海爾等也磨刀霍霍。

華為有充裕的資金和技術優勢,OPPO有發達的線下渠道,亞馬遜和蘋果的體量是在loT這條賽道的任何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格力海爾在傳統家電領域深耕多年,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小米在這場比賽中的先發優勢能持續多久也充滿了未知。

最後,小米生態鏈自身運營模式也有一些為人詬病的地方。在超過100家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中,不乏十分成功的案例。例如打造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18年2月於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

小米旗下的生態鏈企業雖因小米投資或在供應鏈上的幫助而起家,但在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大都受制於小米的性價比策略,自有品牌也幾乎沒有存在感,而這也就意味著,其盈利能力較為低下,所以小米生態鏈旗下的許多較為成功的企業都妄圖走出「小米模式」的陰影。華米就曾斥重金推出旗下自有品牌AMAZFIT智能手錶,但沒了小米的加持,銷量慘澹。

走出「陰影」較為成功的企業是小蟻,小蟻在依靠小米生態鏈的扶持下,打造出許多諸如智能攝像頭,運動相機之類的爆款產品後,小蟻開始試圖扶植自有品牌,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也因此網上一度有傳言稱小米與小蟻徹底分家。

在小米第一屆生態鏈大會上,雷軍曾經「狂懟」華米和小蟻,就是因為這兩家公司「發展大了,不太聽話」。小米生態鏈企業和小米公司中間的時常會樹立這樣的藩籬,而這也為小米全力進軍loT產業埋下了未知的隱患。

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羅永浩有次在演講時說,自己做手機是為了「下一個計算平台」到來之前,自己的公司有資格站在賽場上,這才選擇了做手機,外界宣傳的所謂理想情懷其實很難讓他支撐這麼多年的。

小米做loT的處境與此類似,如今的loT尚處於初級階段未到快速增長期,手機仍然是小米的主營業務,沒有手機作為平台入口的loT勢必難以發展,loT和手機的關係是一體兩面的,同存亡,共生死,沒了誰都不行。

可以看到小米也在有意強化這一點,小米的手機幾乎都自帶紅外遙控功能,可以自如地操控家電產品。小愛同學這一語音控制中樞也時常作為小米手機的賣點出現。

而在當下,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愈發乏力,在經歷了諸如拆分紅米,成立家電事業部等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後仍未有明顯的改觀,也難免讓人對loT的發展產生憂慮。

相較於小米在市場策略上不斷地調整,小米在產品層面則是止步不前,用一位用戶的話說:「小米越來越無聊了。」

小米這幾年的產品水準有目共睹,對比隔壁華為在5G時代的巨大聲量,OV一改從前的後發策略,成為手機廠商的創新急先鋒,以往靠著口碑,產品積攢下來的用戶正被市場的浪潮推離小米。

國內手機已進入存量市場,廠商們從前都在各自領域拓展市場,偶有交集,如今,我多賣一份,你就少賣一份,短兵相接,競爭尤為激烈。小米想要在國內市場擴大份額,實為不易。

不僅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小米的優勢也在縮小,自小米登頂印度市場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後,國內OV等廠商加緊了在印度的市場布局,去年5月,OPPO在印度市場推出了主打線上的子品牌Realme,不到一年時間就衝到了印度市場的第一梯隊,國產品牌,一加榮耀也順利晉位線上市場份額第四第五名,其他廠商進步之快,小米優勢不再明顯。

在loT從藍海變成紅海之前,小米至少需要保持現在在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優勢,否則丟失平台入口的小米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境地。作為loT的關鍵技術,5G的商用已經開始,留給小米成為AloT巨頭的機會時間不多了。

尾巴

「世界上沒有手機公司銷量下跌後還能逆轉,除了小米。小米成功是奇蹟,逆轉更是奇蹟。」

2017年,在引領小米脫離銷量暴跌36%的絕境後,雷軍滿懷激情地說道。如今的小米又陷入了銷量下滑的危機,與16年如出一轍,而愈加成熟的手機市場已經不會再給廠商犯錯的機會,稍有不慎便會被踢出賽局。

今年已經是小米創立的第九個年頭,這期間它經過茁壯成長,經過青春陣痛,又經過上市輝煌,如今的小米仿若進入了中年,在事業上有一定的成就,甚至還在北京買了房。

但正如每一個中年人在事業有成,娶妻生子後,仍然會在回家前在車裡坐好久一樣,小米在上市買房後陷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下車回家前,它坐在車裡,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