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廠網易最近搞了個大事情。
賣掉女兒「考拉」,賺了一波兒子「雲音樂」的奶粉錢。而這7億美元的奶粉錢是先後兩次爆出的新聞中,唯一的不同點。
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的同時,丁磊吹吹手裡賺到的票子,毅然決然的放棄了賠掉襠的電商賽道。
此時,大部分不了解內情的人內心會緩緩打出一個問號,why?
在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中,網易考拉(下稱考拉)的市場份額並不低,甚至超過天貓國際(下稱天貓),占據了老大地位。
網易掌舵人丁磊一度許下宏願:讓考拉成為另一個網易!
考拉從2015年出道至今,就以「價格低」、「全球直采」、「真品保障」掛鉤。
精品自營讓考拉從一眾跨境電商app中脫穎而出,嘗到甜頭後,考拉開始大力推廣宣傳直營品牌,放棄了一部分商家利益。
為了建立完整的產業鏈閉環,考拉拿下了超過15萬平米的保稅倉儲面積,還與國外大型物流公司建立聯繫,達到降低成本以及快速發貨的目的。
面對天貓自帶用戶的優勢和眾多競爭對手,價格戰是考拉的最大利器。通過上面的布局,對各個環節、市場環境、競爭節點等調整定價,降低採購成本,控制利潤率,形成價格戰的底牌。
可見丁磊為考拉付出了良多精力,為之前許下的宏願不遺餘力。
但現在,丁磊頂著被扇腫的臉,左手拉著考拉,右手握著天貓,雙手交疊,伴隨著兩家公司官宣。從此考拉步入婚姻的墳墓。
為何網易放棄了之前許下的宏願?
價格戰是有代價的。
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網易電商收入站上了歷史最高點,達到66.79億元,與此同時僅有4.5%的利潤率。
初衷是好的,但回本的時間跨度太長。網易的這一整套打法不僅把銷售額提了上來,也把丁磊的積蓄降了下來。
丁磊曾表示網易考拉的資金投入沒有上限,使得網易考拉可以大資金採購,減少缺貨率。
在大手大腳只為買客戶一笑的時代,考拉飛速成長,但終歸因底子不足,在天貓跟進式打法下,慢下來。
考拉名氣鋪開之後,買的人越多網易虧的越大,到了後期甚至需要用長尾產品彌補品類不豐富的弊端。
反觀天貓,入場早,依託之前就已成熟的平台運營規則、物流與技術,讓商家打頭入場,縱使各路牛鬼蛇神集結,只管他各顯身手,戰成一片,招攬流量。
經歷了戰國後的天貓,贏家是誰已經不重要,大戰後的勝者質量之高,足以在天貓收拾戰亂的殘局後,贏得口碑與長足的利益。
最後建立自營品牌,隨著口碑的上漲,逐步壯大,建立海外倉體系。
兩者區別就在於考拉是一開始嘗到自營的甜頭,就一頭扎進去不計成本的發展自營,冷落了商家不說,自營也沒討多少甜頭;天貓則是坐山觀虎鬥,損失可以不計,最後漁翁得利。
兩相對比,即使考拉的市場份額壓過天貓,也抵不過內在是個紙老虎,一戳就破。
花費頗多,但可見的收益還在遙遠的未來。丁老闆是個懂得借勢的聰明人,就像之前建立養豬廠一樣果決,這次,丁老闆也看到了雙方結合的利弊,當即拍板決定,嫁!
考拉帶著完整的自營系統、大牌供應鏈網絡的嫁妝,天貓帶著淘系產品的流量支持和技術線的聘禮,完成了跨境電商界最盛大的婚禮。
2019年初,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發布了天貓國際2019年的重點戰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級直營業務。
阿里看準了考拉在自營方面的成功經驗,成功為戰略任務打下基礎,布局成功。
就現在的電商局勢而言,阿里現在的局勢可謂大好,攻城略地,收割了跨境電商老大考拉後,兩方的市場份額加起來足有52.8%,占據半壁江山,並且份額依舊在不斷攀升。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百度持續掉線後,中國網際網路形成兩超多強格局,阿里和騰訊兩騎絕塵,把美團、京東、拼多多等公司甩在身後。
別看名次緊隨其後,市值和兩大巨頭比,最厲害的美團也還差7倍的距離。
雖然兩者著重發力點不同,但騰訊作為現唯一能與阿里抗衡的巨頭,也想在電商這個大蛋糕上挖上一口。
作為騰訊系的一員,劉強東和他的京東在去年可謂流年不利,菜鳥運輸網的收縮讓京東引以為傲的運輸鏈弱化,「明州事件」帶來的負面輿論影響給了京東致命一擊,市場與股票份額的下降是最直接的表示。
今年經過一番大幅度人員調動,力求恢復元氣的京東,虧損仍在繼續。今年四月劉強東稱,京東物流連續虧損12年,2018全年虧損已經超過23億,如果扣除內部結算,虧損的總額超過了28億元。如果一直虧損下去,京東物流融過來的資金,只能撐兩年。
相比京東的慘狀,騰訊的親兒子,拼多多看起來又是另一番景象。
8月30日,騰訊科技發布了一則消息,拼多多市值超越百度,成為中國第五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聽起來風光無限,但外患十足。
拼多多盯上的下沉市場雖然還不曾有人大規模涉足,但依靠現階段的運營模式依舊無法盈利,單季虧損就達10億。
之前幾年勁頭正好的唯品會,最近愈發沉默,存在感不足。自2016年起,唯品會的客戶量增速就開始下降,市場份額更是被連年壓縮。
總之,三家騰訊系裡有兩家處在虧損狀態,唯一不虧損的也處在客戶增量下減的尷尬狀態。
考拉和天貓兩家聯姻,是阿里的進一步布局,包抄了電商帝國的前後路,給騰訊會心一擊,讓其無路可走。
且兩家不僅建立起電商界的跨界聯盟,還是文娛界的跨界聯盟——投資網易雲音樂,象徵著阿里大文娛不死的決心。
而網易也終於放下了高舉獨立大旗的手。
網易雲音樂的版權資源不夠一直被眾人所詬病,而騰訊的版權是眾人公認的全且廣。
經常可以看到網上有這樣的言論,手機常備兩個及以上的音樂軟體,一個是網易,一個是騰訊旗下任意音樂產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
即使如此,網易雲音樂的忠實用戶依舊突破了8億大關,成為阿里看中的小肥羊,領投7億美元,成功為網易增添一枚金主爸爸。
兒子云音樂的阿里牌奶粉能像飛鶴一樣給小孩帶來智的提升嗎?這應該是丁磊爸爸最關心的問題。
自從版權戰輸在起跑線上,丁磊爸爸就為雲音樂的用戶增長操碎了心。
從2017年開始,網易雲音樂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營銷,年度聽歌日記、杭州地鐵上充滿情懷的評論,無一不是為了增加用戶粘性與用戶量的手段。
現在有了阿里的支撐,版權再戰,勝局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