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歐盟商品展開反補貼調查,外媒:德國喝義大利即將訪問中國

2024-06-19     排頭國際站

最近中歐關係出現了緊張,原因就是歐盟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徵收更高的臨時反補貼稅,這一點中方已經多次闡明了立場,但是歐盟卻不以為然。同時,中國企業之前申請要對歐盟的乳製品和一些產品展開反補貼調查,但是中方沒有立即批准,而是等了3天,但是這3天的窗口期歐盟還是沒有把握住。最終,歐盟的「關稅大棒」還是揮在了中國的頭上。既然歐盟不領情,那我們也自然不必客氣,中方的反擊已經正式打響了。

(義大利總理即將訪華)

據商務部網站最新消息透露,商務部於6月17日宣布,將啟動一項針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和豬副產品的反傾銷調查。這個決定是在中國畜牧業協會正式提出申請之後作出的。這家協會代表了國內的豬肉產業,並在6月6日提交了調查請求。

商務部按照中國的反傾銷法規進行了初步檢查,這涉及對中國畜牧業協會的資格、產品信息、國內相似產品狀況、受影響的國內產業以及歐盟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審核。目前已經確認中國畜牧業協會提供的材料滿足了法律上的要求,並決定立案調查。也就是說,商務部認為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可能以非常低的價格銷售給中國,這樣可能會傷害國內生產者的利益。所以,為了保護本地產業,商務部現在開始調查這些豬肉是否真的被傾銷到中國市場上。

而且根據調查周期來看,力度也很大,這次調查將查看2023年整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進口數據來確定是否存在傾銷行為,並將回顧2020年至2023年期間的相關產業受損情況。其實,去年中國從全世界進口了大約60億美元的豬肉,一半以上來自歐洲。這些進口的豬肉不僅包括普通的豬排和火腿,還有很多其他部位,比如豬耳朵、豬鼻子和豬腳。對於歐洲來說,能把這些部分賣到中國是個大好事,這意味著歐盟可以大賺一筆。荷蘭合作銀行的專家說,如果歐洲不能再把豬肉賣到中國,那簡直就是個噩夢,這會讓歐洲的豬肉銷售商損失慘重,因為要找到別的地方去賣這麼多豬肉並不容易。

(中國電動汽車暢銷歐洲)

可以看出,這次中國真的展開了反傾銷調查,如果最終的結果真的判定歐盟存在傾銷行為,那必然會影響到歐盟的豬肉對中國出口情況。這對歐盟來說是一大損失,其實我們的反制手段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知道,我們還可以進行更多對等反制,比如對來自歐盟的汽車加征關稅。如果真這樣做了,將會傷害到歐盟的經濟,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歐盟收回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稅的政策。對於歐盟忽視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優勢,以政治手段採取保護主義的所作所為,我們不會坐視不理。

而在中國展開反制後,歐洲的一些領導層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最近,就在中方打響反制,不到24小時,歐盟方面也有所動作,那就是德國和義大利兩國領導人將對中國進行訪問,可以看出,我們的制裁,還是打在了西方的痛點上。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義大利的首相梅洛尼近日在G7峰會結束之後宣布一個重要消息:正忙著準備去中國的行程。梅洛尼說,他們希望繼續跟中國交流溝通,但前提是兩邊都要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商業競爭。她特別提到,G7峰會期間,大家都很關心的是印太地區和經濟安全的問題。同時,她想告訴中國,雖然義大利願意對話,但同樣希望保證公平競爭。

(德國二把手哈貝克將訪華,稱避免陷入「關稅競賽」)

與此同時,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計劃在6月19日對中國進行訪問。此行目的是為了商討一系列重要議題,包括貿易合作、環境保護和能源政策等。這次訪問背後有兩層含義,第一,最近歐盟對中國汽車公司實施了新的關稅政策,中國方面對此表示強烈不滿。由於德國和中國的經濟聯繫非常緊密,尤其在汽車行業,如果中方採取反制措施,可能會給德國帶來較大影響。所以,德國此行將探討這一問題。

第二,德國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多利益,去年中德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2540億歐元,中國已經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而且德國出口商越來越依賴與中國的生意,德國想的是,中歐關係緊張情況下,最大維護自身利益。此次哈貝克訪華將帶著一批德國企業界人士和議員,走訪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個城市。這次訪問主要是為了兩個目的:首先,想緩和歐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歐盟考慮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徵關稅之後,哈貝克認為應該先和中國進行溝通,以避免貿易戰的可能升級。其次,哈貝克還想保護德國的經濟利益。他警告說,如果德國和中國開始一場關稅戰,損失可能會非常大,就像「連孩子帶洗澡水一起倒掉」,意思是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害。

(歐盟在美國的「帶領下」越走越遠)

可以看出,與美國不同,在針對中國問題上,歐盟內部還存在一定的分歧,英國的路透社指出,部分歐洲國家希望避免與中國發生貿易爭端,因此G7領導人在這個議題上不太可能形成統一戰線,所以在G7峰會結束後,義大利領導人就急於去中國,試圖恢復關係。要知道,中意之間的合作關係很廣泛,包括汽車、農業、醫藥、文化、教育和體育等多個方面。如果中方的反制,是在這些項目上,那麼很有可能對義大利來說得不償失。

中國始終從長期和全局的視角看待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但是中歐關係走到這步,責任完全在歐方,隨著馮德萊恩即將連任,預計中歐之間的貿易分歧還會加劇,但是對歐洲不同的聲音,我們也會理性看待。中歐雙方都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我們一直以來都希望和包括義大利、德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國家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友好合作。通過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夠促進中歐雙方的發展,還能為世界的和平穩定做出正面的貢獻。但無論如何,近期歐盟罔顧事實,採取保護主義,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徵收最高38%的臨時反補貼稅,已經觸及了中方底線,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措施,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次反補貼調查只是一個信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78d2a88e5d95e915deb23a5184354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