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打響新春「第一槍」!

2023-01-30     光華樓評

原標題:武漢,打響新春「第一槍」!

1月29日,正月初八。

上海,推出32條新政,助企紓困,聚焦經濟發展;

廣州,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簽約,460多個。

武漢,推進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布《2023年武漢市科技創新工作要點》,列出22條具體任務。

這些城市的「新春第一槍」,戰略戰術不同,但目標都是高質量發展。

與新政、項目相比,武漢抓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與法寶。謀科技就是謀未來,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十年來,「嫦娥」奔月,「蛟龍」探海,大飛機夢圓,北斗全球組網,5G商用時代開啟,三代核電技術取得新突破…

當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再上台階時,武漢也開始奮起直追,國家所需、武漢所能、企業所盼。

武漢,是一座科技創新資源富集城市。

它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眾多高校,在人才、技術、產業等方面積累了深厚底蘊。

2022年4月,武漢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和成渝之後,國家批准建設的第五個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國家賦予武漢的重大使命,也是武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

2023年1月29日,武漢一口氣端出「科技創新」的大餐:

推動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為高速光互連和光傳輸晶片、光子AI晶片等6個領域提供中試平台;支持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在精密製造、雷射裝備等4個方面開展技術攻關。

支持光電子信息、「武襄十隨」汽車集群兩大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創新發展。圍繞「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加快汽車產業發展,新增新能源汽車產能20萬輛,擴大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範圍。

力爭武漢創新型企業達到3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00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6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5家……

精準選派150名以上高校專家駐點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在光電子信息、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遴選300名製造業「武漢英才」。實施10個科技重大專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單個項目最高支持3000萬元。

這些量化的清單與一系列動作,將為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我們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武漢,除擁有光電子信息、汽車等優勢產業外,在北斗衛星導航、大健康、光通信、光晶片、人工智慧、商業航天等產業方面,具備核心優勢。同時,擁有電磁能、量子科技等五大未來產業。

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武漢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未來,武漢將發揚科技創新精神,扎紮實實推進科技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激發創新潛力。

未來,武漢一定能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武漢將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發展的「中部力量」。

這個春天,武漢開始「科技創新」的加速跑!

除科技創新外,2023年武漢將著力擴大內需,實施「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加大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力度;實施市場主體壯大工程,加強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幫扶紓困。

2023年武漢市1154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清單出爐,總投資4.5萬億元,年度投資4600億元以上。

2022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1.9萬億元左右,總值增長4.5%左右。2023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5%以上。

武漢,是一座造夢、追光之城,懂得解放思想與敢為人先,更懂得尊重科學、尊重創新。作為新時代英雄城市,武漢,充滿生機、潛力無限,必能成就英雄偉業!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e21ae9df9e8cda6e0c3f2c2157e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