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人大會後,新一輪刺激政策來了

2022-05-26     光華樓評

原標題:10萬人大會後,新一輪刺激政策來了

5月25日的一次重量級會議,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

10萬人同時開會,16萬億在路上,全面拯救經濟。5月底出台一攬子政策細則,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

5月26日的一篇重磅文章,經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兩者結合起來看,就能讀懂當前中國經濟。我精選了與經濟相關的一些論述。

關於當前的經濟形勢的判斷:

今年以來,我們有力應對困難挑戰特別是超預期因素衝擊,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括號內為編者註:承認當前的困難)。

當前正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必須搶抓時間窗口,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明確時間節點)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關於具體政策舉措的表述:

在穩經濟大盤這個大局面前,我們都有責任,要有更強的緊迫感,確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舉措上半年基本實施完成,為加大實施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6方面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應出盡出(明確「國33條」的細則出台時間)。

這些年我們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觀政策仍有空間,要繼續做好政策儲備(還有政策工具)。

關於經濟工作的一些方針問題:

要創造性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潛力,幫扶市場主體紓困、穩崗拓崗等政策能出盡出。對國企、民企、外企等各類市場主體要一視同仁(這是問題的核心),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堅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

關於工作的督查:

國務院26日將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對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專項督查(明確工作的效果監督與問責)。

其中還提到,今年前幾個月,全國土地收入下降29.8%。

再看看那篇重量級文章。

對於經濟形勢的判斷:

今年3月份以來,複雜演變的國際局勢和跌宕反覆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疊加,給恢復勢頭良好的中國經濟帶來不小衝擊,下行壓力備受關注(這一條很重要)。

關於外資的一些數據:

繼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後,我國吸引外資繼續攀升,今年1-4月實際使用外資4786.1億元,同比增長20.5%。中國德國商會、中國美國商會的報告顯示,超七成的德資企業、超六成的美資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外資沒有走)。

關於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疫情衝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撐。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加值增長7.2%(發電量等數據也能看出問題,用電量同比下降1.2%;新增貸款量,是負數)。

4月份,規模以上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1%和0.5%;鮮冷藏肉、速凍食品產量分別增長20.4%和9.3%(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疫情期間)。

儘管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消費下滑),但電商、網上零售保持增長。1-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有所提升。

製造業投資增長12.2%,在全部投資中增長最快。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5%。這些都意味著投資還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如果房地產投資增長)。

對於穩定的一些論斷:

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宏觀穩定成為稀缺而寶貴的資源。誰能持續穩住經濟大盤,誰就能克服疫情影響,穩住民生底線,在新一輪增長中奪得先機(這個誰,是哪個城市、省份)。

總體而言,穩住經濟大盤是根本,回歸經濟建設為中心,超常規政策還有空間,樓市的政策「拐點」來了。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cf5e1b132dfbb5f878d821aa10e7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