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趙之良將李牧被殺人誅心的結局

2022-03-14     老叄說娛樂啊

原標題:戰國 趙之良將李牧被殺人誅心的結局

古往今來,人們對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的死常常懷有深深的扼腕嘆息之情。

蘇洵:「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徐鈞: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

劉恆:「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東方六國最強的將領——李牧

然而歷史似乎很少願意垂青那些真正「為國而戰」的人,尤其是當這個這個國家狂飆突進地走在下坡路的時候。

如果說袁崇煥的死有其自己比較為人詬病的地方,如早早向多疑焦躁的崇禎皇帝夸下「三年平遼」的海口,也沒能及時發現並阻止皇太極在「己巳之變」中奇襲京師的攻勢。但李牧他每次都近乎完美的完成了國君以及國民寄予在他身上的厚望。

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然被視為是「趙國的大救星」,並寄託著趙國人最大的希望,所謂「李牧在,趙國在」。然而,在一個君王的眼裡,或許如果非要在「被外敵蹂躪」和「被大將篡權之間」做出選擇的話,他似乎往往更願意接受前者。

………司空馬去趙,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遺勞而問:

「秦兵下趙,上客從趙來,趙事何如?」

司空馬言其為趙王計而弗用,趙必亡。

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趙何時亡?」

韓倉果惡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韓倉數之曰:「將軍戰勝,王觴將軍。將軍為壽於前而捍匕首,當死。」武安君曰:「繓病鉤,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於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請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韓倉,狀如振捆,纏之以布。「願公入明之。」

韓倉曰:「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

武安君北面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乃曰:「人臣不得自殺宮中。」遇司空馬門,趣甚疾,出諔門也。

右舉劍將近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征之於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趙亡。

「將軍之前戰場大捷,王上設宴為你慶功並向你敬酒,可將軍你回敬的時候形跡可疑,手裡似乎懷揣著匕首利刃意圖不軌,這是死罪。」

李牧如是解釋:

「臣胳膊患了曲攣之疾,伸不直,而我的身軀高大,跪拜之時不能雙手夠地,臣深恐對大王不敬而觸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個假臂,大王若是不信,臣可示之於王。」於是從袖中取出假肢給韓倉看。那假肢狀如木橛,纏以布條。李牧懇求韓倉向趙王加以解釋。

韓倉卻不理睬,冷言道:

「臣只是受命於王,大王賜將軍死,絕不容恕,我不敢為你多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ef0dd8ff44d23379a896c82f9ffb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