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個兩歲的孩子哪裡分得清楚哪些東西該動,哪些東西不能動?
看著心愛的手辦被毀於一旦,孩子的爸爸心疼不已,與媽媽辦理了離婚手續。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爸爸的行為有些衝動,但是孩子的行為觸碰了爸爸的底線。而在這個事件中,媽媽對孩子的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然我不是手辦的愛好者,但是我可以體會到心愛的東西被毀掉的心痛。
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自己在乎的東西,或是一本書,或是一個飾品,或是一本日記,又或者是這些手辦。它們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不一樣,並不是能夠單單用價格來衡量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的思想和自由。但是既然是成為了家人,就要學會去尊重對方,這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礎。
一聲「對不起」,並不能換來一句「沒關係」。
因為傷害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對不起」只是做錯事的人,對自己的行為的一種認知,但是已經造成的損失和傷害,是一句「對不起」就能夠挽回的嗎?
我們一直強調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包容。但是這個包容也是有限度的。無底線的包容,只能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糟糕。
我老公經常喜歡把我買的包包飾品等東西送給他的姐姐,因為他說姐姐從小就很照顧他,而且姐姐也很愛美,就是不會買東西。每次回家,看到我的東西,他姐姐就讚不絕口:「這個真好看。」「我要是有一個就好了。」
所以每次從老家回來,我的東西總是會被老公送給他姐姐。
雖然說沒有多少錢,但是畢竟是我買的東西,既然我買了,那就代表我喜歡。憑什麼你要送給姐姐,而且不提前和我說一聲?
後來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提前和弟弟溝通好了,讓弟弟誇我老公的新買的筆記本好用,我就趁機把他的筆記本送給了弟弟。果然老公的臉色一直都有些不自在。
我就找了一個機會和他聊天,問他:「是不是覺得我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筆記本送給了弟弟,你心裡很不舒服。」
他還有點不想承認:「那是我新買的筆記本。工作上要用的。」
我接著說:「我知道你喜歡這個筆記本,所以我把它送人了,你覺得我做得過分了。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把我的東西送給姐姐,我心裡會很不舒服?」
他還想狡辯:「那你可以重新買啊!又不貴。」
「這不是錢的問題,而且你要尊重我,我們倆要相互尊重。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你姐喜歡,你可以買來送給她。但我的東西不能送人。」
……
後來他向我保證,再也不把我的東西送人了。而且我也把筆記本還給了他。
這是大人之間的底線維護。而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和選擇,尊重孩子對自己物品的所有權。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
媽媽把玩具送人,惹哭孩子,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物權
是一個媽媽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把孩子的玩具送給了另一個小朋友。雖然這個玩具看起來很舊了,雖然這個玩具在媽媽眼裡值不了幾個錢。但是這個玩具陪伴了孩子好幾年,是孩子每晚睡覺必須抱著的夥伴。結果就因為親戚家孩子很喜歡,就拿走了。
我們父母總是以我們大人的角度去想問題,覺得一個舊玩具有什麼?那麼多的新玩具你都不喜歡嗎?卻忽略了這個玩具對於孩子情感上的重要性。導致孩子為此傷心了好幾天。
這就是父母的行為觸碰了孩子的底線。
雖然我們父母認為孩子的東西都是我們買的,但是既然是我們送給了孩子,是孩子在使用,那麼這個東西的所有權就屬於孩子。再舊的玩具,在孩子眼裡也是寶貝。
我們是一家人,需要相互的包容和體諒。但是包容是基礎,體諒是前提。如果事件中的媽媽能夠體諒到爸爸對手辦的心情,能夠看護好孩子不要隨便地破壞爸爸的手辦,那麼我想爸爸或許會選擇包容。
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對方包容,但是卻不約束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不能觸碰的底線。
對於開頭提到的因為孩子摔壞手辦,爸爸要離婚的事情,你覺得爸爸的行為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