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學生談戀愛時,他們到底在談什麼

2022-03-31     老叄說娛樂啊

原標題:當小學生談戀愛時,他們到底在談什麼

前段時間,我給四年級的兒子洗書包時,意外發現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用漂亮的字體寫著:

以後你像我給你收書包這樣整理書包,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

「我」是誰?最好的禮物?啥情況???

我的心裡冒出了一連串問號。

我假裝淡定地喊娃過來一下,心裡盤算著要怎麼詢問,他才不會反感。

沒想到,娃看到紙條,直接跟我道出了實情:

紙條是他的前座瀅兒寫給他的。

前幾天,瀅兒生日,娃想送她一本日記本,她沒有收,而是回了娃這樣一張小紙條。

我假裝淡定地繼續問:為什麼想送女孩子生日禮物呢?娃依然很爽快地給了我答案——

因為我喜歡她啊!

還沒等我消化那句「我喜歡」,他就滔滔不絕地說上了:瀅兒不但是班上的學霸,還是籃球高手,她文武雙全,而且特別善良…娃說起瀅兒滿眼都是光的模樣,老母親表面淡定,內心早已陷入深深地擔憂。

哎呀,娃這是談戀愛了吧?

誤了學習可怎麼辦?

真不怪我多慮,誰讓咱們這一代,從小就被灌輸早戀影響學習,甚至自毀前程的思想呢。

尤其是我身邊,還有一個活生生的事例,女主角就是我的初中同桌。

當年,同桌和我們級部的學霸談戀愛,被她媽發現後,兩家父母和老師聯手,要把「錯誤扼殺在搖籃里」。

但是,彼時兩人正濃情蜜意,又處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豈能乖乖就範?

他們直接不告而別,偷偷去了外地,再也沒有回過學校。連我自己都沒想到,多年之後我會在一個超市,偶遇當年的同桌。

聊天時我得知,她倆中斷學業後,一直靠打零工為生,日子過得並不好,前年兩人已經離婚了。

同桌一再跟我說,

最後悔的就是當初年少無知。

有了這樣的反面事例,我好擔心娃也踩了坑,別到時候誤了學業,走了歪道。

決定有了,要怎麼行動,才能既阻止這場「早戀」,又不傷害娃呢?

我打算找朋友支支招。她是一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媽媽。我想,她肯定能給我一些很好的建議。

沒想到,當我字斟句酌地把整件事和我的考慮說了一遍後,她笑了起來。

她說:「你想太多了,

這種事啊,在小學高年級時常上演的。

十幾歲的孩子,對異性有朦朦朧朧的好感,是件自然而然的事。

不過,這種喜歡和情慾無關,是一種很純潔的情愫。

這是孩子在學習和異性交往的過程,是寶貴的歷練,真的不必如臨大敵。

一位教育專家就說過,

孩子正常經歷情感的「早戀」不會受傷,成年人對孩子愛情的譏諷、嘲笑、詆毀、攻擊和不尊重,才會導致孩子受傷。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禁果效益」,孩子都有好奇心,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

所以,我們還是要尊重孩子,做好引導。

只要父母方法得當,早戀並不是壞事。

我們當年上高中的時候,班上就有一對兒,兩人談戀愛後,一起早讀、晚自習、補課,成績不退反進,後來,雙雙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這就是

共生效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另外,男孩子的婚戀觀,爸爸有很大的影響,你可以試試讓娃爸多和娃聊一聊。」

和朋友聊完後,我又和兒子聊了聊。我問娃:你喜歡瀅兒哪些地方?

娃:她的成績很好,對我也好。有一次我考砸了,在班級哭了起來,瀅兒還過來安慰了我。

瀅兒還經常教我收拾書包,快考試時會提醒我好好複習。

聽娃說完,我發現真的如朋友說的那樣,

孩子眼中的「喜歡」,和我們成年人眼中的「喜歡」並不一樣,他們的喜歡很單純。

我把這件事說給娃爸聽,同時也把談一談這個「偉大的任務」交給了他。

不得不說,隊友心就是大,聽完他只是哈哈一笑,爽快地接下了這個活兒。機會很快來了。

有一天我們一起去接娃放學,回家的路上,娃突然問他爸:爸,你有女朋友嗎?娃爸趕緊說,沒有!娃說,我媽不就是你的女朋友嘛!

然後他順勢問娃:那你有女朋友嗎?

娃很大方地說有,還主動介紹起了他的小「女朋友」。

聽完娃的碎碎念後,娃爸問娃,你為什麼喜歡瀅兒?

娃說她成績好,善良。

娃爸又問,那你覺得瀅兒為什麼喜歡你?

娃想了想說,應該是我成績也不錯,而且長得高吧!

娃爸笑著說,對啊,你們兩個都很棒,所以才會相互喜歡。過了一小會,娃爸接著又問娃,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你媽媽,你媽媽也選擇了和我在一起嗎?因為,你媽媽人真誠,對身邊的人都很好,而且很上進,工作後都不忘學習。

而我呢,我很有擔當,各方面都很優秀,所以你媽才能看上我。

另外,你老爸我打小兒成績就好,現在工作了,也是公司的得力幹將。

我在一旁邊聽邊尬笑,這也太能給自己貼金了吧!

繞這麼多彎,其實就是想讓娃知道,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我們最該看中對方的哪一點,自己該做一個怎麼樣的人。

娃爸接著說:「兒子,你看,喜歡也好,愛也好,它一定是旗鼓相當的。

你足夠優秀,別人才喜歡你。

如果你是個學渣,又胖又懶,人家女孩子還會喜歡你嗎?」

被識破的娃爸當場愣住,為了不失父親的「威嚴」,他緊接著「教育」娃:懂了就好,好朋友之間只能說喜歡,但不能抱人家,或親人家!

娃笑著說,放心吧,我早知道啦~

不得不感嘆,00後確實是人間清醒,看事情比我們那時候要成熟多了。

雖然作為老母親,愛操心的本性讓我沒有完全放下心來,但我努力不把這種焦慮傳染給娃。

與此同時,兒子經常會和我分享他倆的相處小日常:

老師獎勵了我糖果,我第一時間就送給瀅兒了;

我忘帶尺子了,瀅兒偷偷遞給了我一把;

我們今天一起打籃球了;

……完全就是小甜文的情節,在內心深處,我甚至有點兒羨慕呢。

有一次,小姑娘跟娃說《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這本書很好看,推薦娃讀一下。

沒想到娃那天出門沒帶情商,跟人家說,這麼幼稚的書我才不會看吶,氣得小姑娘直接走人。

娃回來之後,問我怎麼辦。我告訴他,當一個人真心誠意給你推薦好物時,無論你是否喜歡,都應該先表示謝意。

畢竟,人家是出於好意。當然,如果對方推薦的東西你不喜歡、不合適,可以委婉地拒絕,但不可以直接說這東西不好,很差。

娃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至於後來娃怎麼處理的,他沒說,只說小姑娘跟他說了,回頭要推薦一些老人家看的書給他看。看到娃的笑臉,我知道這場小風波過去了。這個時候,我又想到了朋友跟我說的那句話——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在練習和異性相處,是「早練」而不是早戀。

看著娃,我在開心之餘又有點感慨:如果年少時的我也能和他們一樣,有這樣寬鬆的環境,再加上理性的加持,也許我的青春時代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人生或許也會大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0a2577ae9153237d778ce4b501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