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是個壞主意」

2024-05-24   中國商界雜誌

美國時間2024年5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相關產品加征關稅,對來自中國的鋼鐵和鋁、半導體、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電池零部件、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港口起重機、醫療產品等加征關稅分別至25%、50%甚至100%,其中對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至100%。

在美國宣布對華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不到24小時,德國總理和瑞典首相在會面時對此事做出回應。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表示,「在進口關稅方面,我認為我們基本同意,著手拆解全球貿易是個壞主意」。

美國加征關稅的依據是其國內法,且美國置國內規則違背國際規則於不顧。本輪美國對華部分產品加征關稅短期影響有限,中長期的影響有待觀察,但美國這一做法最終傷及的是美國自身。

美國加征關稅的國內法依據

美國加征關稅的國內製度體系。美國加征關稅主要依靠國內法,其制度體系包括:《1916年反傾銷法》《1930年關稅法》《1962年貿易擴展法》《1974年貿易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1994年烏拉圭回合協定法》《2002年貿易法》和《1917年與敵對國家貿易法》《全國緊急狀態法(1976)》《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1977)》等。

美國加征關稅的主要原因和內容。美國加征關稅主要緣於兩大方面,一是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即為了所謂的公平貿易,二是為了美國的戰略利益,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和所謂的國家安全。美國針對本國進口產品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加征關稅,主要依據之一是美國《1930年關稅法》中有關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條款,意在增加進口成本。反補貼條款規定,對美國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雙重加征關稅,即對同一進口商品徵收反傾銷稅後同時加征反補貼稅。反傾銷條款規定,反傾銷關稅的徵收仍然保留「替代國」的做法,即運用替代國規則確定反傾銷稅率。美國針對他國出口產品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加征關稅,主要依據之一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的「301條款」,及《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案》中對原「301條款」新增的第1302節( 亦稱「超級301條款」) ,即在對他國調查的基礎上採取關稅行動。「301 條款」規定,對美國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且美國貿易代表有權採取措施,其中加征關稅是重要方式,以消除外國的不正當做法。

美國加征關稅的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有衝突。WTO規則不支持美國在反傾銷調查中的「替代國」做法以及反補貼稅徵收中的「雙重救濟」。美國「301條款」違背了GATT 1994第6條、第16條和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反傾銷協定》規則。美國泛化了例外和安全概念,WTO《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規定,締約方採取加征關稅措施時,應當符合WTO 規則要求,而不能只考慮本國法;WTO保障措施針對的是「公平但有損害」的貿易行為,保障措施只能是特定情況下關稅減讓原則的例外;WTO 基於「基本安全利益」例外,即在出現危及國家基本安全利益的特定情形下,方可以例外。

美國對華部分產品加征關稅最終傷及美國自身

美方本輪對華產品加征301關稅,既有經濟目的,也有政治目的。拜登政府這次對華產品加征301關稅,實際上是延續與擴大了2018年以來特朗普對華挑起的貿易爭端。美國此舉的主要目的在於,從美國自身經貿發展戰略考量,試圖精準打壓中國新興產業,阻滯中國新興產業和產品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發展,維護美國自身的經濟霸權和科技霸權。同時,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拜登在做秀,在競選中和特朗普比「狠」,以迎合美國部分選民的需要。

美方本輪對華產品加征關稅,短期內對華影響有限,中長期對華影響有待觀察。2023年,中國出口汽車累計491萬輛,其中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僅7.48萬輛,占比2%,電動汽車的占比則更少。拜登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征100%的關稅,對中國這部分電動車出口市場勢必受到嚴重影響。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加征關稅,也會影響到這部分產品在美國出口市場的份額。美國從下游到上游沿著產業鏈逐步擠壓中國新興產業和產品,同時,蠱惑「中國產能過剩論」,還有意在對除美國本土市場之外的中國相關海外投資進行圍堵,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其對中國新興產業的中長期影響值得密切跟蹤關注。

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是個壞主意」,中方應積極應對面臨的挑戰。二戰後,基於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確定的國際貿易秩序,其宗旨在於通過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差別待遇,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美國曾是上述主導者之一。然而,如今的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全球所謂的經濟霸權、科技霸權等,動輒揮舞著關稅大棒,阻滯貿易自由化和他國經濟前行,委實是在開歷史的倒車,阻滯世界經濟走向開放,為有良知、公平、正義的世界各國所不恥。美國的這一做法,正如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所云「是個壞主意」,也如北京時間2024年5月14日新華社時評文章所分析:「新一輪加征關稅看似來勢洶洶,但就像美國此前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隨著對華加征關稅的『迴旋鏢效應』逐漸顯現,受傷最深的到頭來還是美國消費者、美國產業發展本身以及全球綠色轉型進程。」面對來自美國的挑戰,一方面,中國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貿易霸凌行為作鬥爭,敦促美方取消全部對華加征的關稅,更不得增加關稅,必要時將美國的這種惡劣行徑訴之於WTO。另一方面,中國增強科技自主自強,在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促進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堅持綠色發展,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與全球各國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發展紅利,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