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其中與廁所有關的就占了2件,以平均每天如廁6~8次來算,一天內上廁所的時間約為0.5小時,如果一個人的壽命是80歲,那麼待在衛生間的時間大約有608.33天,由此可見上廁所的重要性。
但這麼重要的事,很多人卻一直都做錯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上廁所常見的錯誤做法!
1、時間太長,用力太猛
上面我們說到,一個人一天上廁所時間約為0.5小時,但很多人喜歡坐在馬桶上抽煙、玩手機等,上廁所的時間不知不覺就拉長了,一次的時間可能就超過0.5小時了。排便時間過久,可謂貽害無窮,痔瘡等腸道疾病都會找上門來。
對此,很多人會委屈,表示自己排便時間久不是因為刷手機,而是因為排便不暢,這就是我們說的便秘了,常見於老年人、生活習慣不良人群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會因為便秘而「用力」排便,這是十分危險的,會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就因排便「用力過猛」,導致心臟病發作猝死。
建議:排便時間3~5分鐘最佳,如果實在排不出來,還是起來活動下,等有便意再去不遲。也可以按揉商陽穴,此穴有潤腸通便的效果,被稱為「人體開塞露」,按揉3~5分鐘,如果便秘嚴重,可以延長按揉時間。
此外,便秘還可以通過適當鍛鍊、合理飲食、養成良好排便習慣等改善。大家如果有需要,我們之後可以詳細講。
2、擦屁屁方法不對
現在是如廁訓練的旺季,網絡上有很多家長教孩子擦屁屁的視頻,很多成年人看後表示,原來自己這麼多年都做錯了。
首先是方向問題,應按照從前往後的方向,從尿道到肛門。
其次是乾淨問題,我們的肛門就像一個束繩的布袋,肛周皮膚充滿褶皺,排便時布袋口張開,排便結束後馬上束緊。如果清潔不到位,褶皺內隱藏的細菌長期刺激,就會引發肛門疼痛等問題。
最後是力度問題,強調擦乾淨並不是讓大家大力出奇蹟,我們的屁股也是十分嬌嫩的,如果擦屁屁的力度過大,易造成肛裂或發炎,所以要溫柔一些。
3、排便姿勢錯誤
正確的姿勢能幫助我們順利排便,你選擇蹲坑還是坐便呢?
其實,不論是從人類歷史,還是人的生理結構來說,我們更適合蹲坑式排便,坐便器是18世紀末才被發明出來的。科學研究也表明,當我們蹲下時,肛腸角度是100~110度,坐著時為80~90度,當直腸肌與直腸形成的肛腸角度越大、直腸越直時,排便越順暢。但現在家裡普遍都是坐便器,該怎麼辦呢?
首先,可以在腳下墊個小凳子;其次讓上半身微微向前傾(如果是孕婦則要雙腿張開避免壓到肚子),肚子和大腿呈35度;最後,則是專心了。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