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的俄國,看走向世界第一有多難

2023-12-04     寧南山

原標題:從20世紀的俄國,看走向世界第一有多難

最近查找了一些數據,有一些新的感受,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俄羅斯為什麼無法成為世界第一?20世紀俄羅斯的四次人口損失,使其人口從百年前的全球8%下降到了今天的全球1.8%,人口僅為西方的大約六分之一,中國的大約十分之一,可以說已經喪失了登頂全球老大的可能。

世界人口到2022年11月已經突破八十億了,但是在大約100年前,就說一戰結束時的1918年吧,那個時候全球還沒有精確的人口統計,全球人口有較為準確的統計其實還是在二戰以後了,一般估計1918年全球人口在18億人左右,而1900年則有大約15-17億人(不同來源數據不一樣)。

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俄國的數據,1897年俄國做了其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普查(再後來是蘇聯了),總人口達到了1.2564億人,這就有點厲害了,如果當時的全球人口按照16億計算的話,俄國的人口占到了全球的接近8%,是當時的世界第一白人人口大國,不要說人口比英國,法國,德國多了,而且比美國人口還多。這時的俄國已經有了廣袤的領土,白人國家中最多的人口,同時有豐富的各種資源,儘管可適宜居住的領土不如中國,美國,但也比其他歐洲國家大多了,是具備稱雄世界的可能性的。

1926年的時候俄羅斯帝國變成了蘇聯,又做了一次人口普查,此時蘇聯的人口為1.47億人,而這一年全球的人口估計為20億人,占比大約為7.4%,比起三十年前竟然還降低了一些,即使考慮到全球人口統計數據不太精確,也可以看出俄國人口占全球比例沒什麼變化。

20世紀俄國的第一次人口大損失:1914-1922年死亡1000萬+(也有認為1500萬人以上)

最大的原因是這中間俄國1914年-1918年的一戰,以及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的紅軍和白軍的內戰極其殘酷,導致上千萬的俄國人在這期間死亡。

法國歷史學者Alexandre Sumpf在文章War Losses (Russian Empire)說,1914-1922年之間,俄羅斯帝國死亡了大約1800萬人口,其中因為各種飢餓死亡了600萬,因為流行病(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20-1921年的傷寒病,1922年的霍亂)死亡了大約700萬人,而在一戰和內戰兩場戰爭中直接死亡了500萬人。

While famine caused over 6 million extra deaths between 1914 and 1922, the various epidemics (Spanish flu in 1919, typhoid in 1920-1921 and cholera in 1922) caused about 7 million and the fighting in the two conflicts directly caused 5 million.

這個法國人的研究數字未必準確,但我查詢了多個數據來源,例如商務印書館在1994年出版的《蘇聯人口七十年》所引用《蘇聯1961年的國民經濟》的數字,1917-1922年的國內戰爭、外國干涉軍、瘟疫、遷移和饑荒導致740萬的人口減少,其中瘟疫導致的死亡為510萬,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1922年蘇聯人口1.361億人,比1917年的1.435億人還低。要知道這是減少的人口,正常年份人口應該是增加的,這意味著光是內戰期間的實際死亡人數要超過740萬人,一般認為可能超過1000萬人。

這還要再加上一戰期間俄國的軍人和平民死亡人數也被認為在300萬人左右(也有學者認為更多)。因此總體上1914-1922年俄國非正常死亡了一千多萬人口,如果加上因此帶來的出生率損失,俄國實際上損失了超過兩千萬人口。

20世紀俄羅斯的第二次人口大損失:三十年代的大饑荒死亡700萬

1922年-1941年,蘇聯進入了相對和平的時期,但中間仍然發生了大饑荒和大清洗等事件,導致了500-1000萬人的人口損失。在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的官網上,有一篇論文講過這一段。

http://euroasia.cssn.cn/kycg/lw/201911/t20191122_5047510.shtml

文中提到:「1930年代初期,史達林治下的蘇聯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實施了強制全盤農業集體化運動以及「消滅」富農政策,最終導致1932-1933年發生了大饑荒,饑荒的範圍包括烏克蘭、哈薩克、中央黑土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烏拉爾地區等。饑荒的範圍之廣,死亡人數之多,都超過了俄國歷史上的歷次饑荒,成為重大的悲劇性事件。

根據俄羅斯著名的農民史專家丹尼洛夫的研究和統計,蘇聯大饑荒的死亡人數為600-700萬,其中烏克蘭死亡人數為300-350萬。

20世紀俄國第三次人口大損失:二戰納粹德國入侵死亡2660萬

而到了1941年-1945年,由於德國全面入侵蘇聯,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死亡,蘇聯是二戰中人口死亡最多的國家,比中國的死亡人數還多,我國的官方數字是傷亡3500萬人以上,包括死亡和受傷,但蘇聯光是死亡人數就達到了2660萬人。

嚴重的人口損失導致蘇聯人口竟然到了1955年才恢復到了1.944億人,恢復到了戰前1940年1.941億人的水平。

不只是人口總量問題,戰爭給蘇聯帶來的性別比例失調,也極大的影響了後續的人口增加,1950年蘇聯人口中男性竟然只有43.9%,女性人數比男性多了2170萬人之多,以至於到了1960年人口也只有2.123億人,比1940年只增長了9.4%

不僅是性別比例失調,五十年代之後俄國/蘇聯已經逐漸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工業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可以說是人口增長的天敵,下圖可以看到蘇聯時期的俄羅斯(不是全蘇聯)城市化水平,1959年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2%了。

到1991年,蘇聯人口為2.867億人,相比1940年五十年的時間僅僅增長了47.7%。而美國則從1940年的1.322億人增長到1990年的2.487億人,增長了88%。

如果拿1991年跟1960年比,蘇聯人口增加僅為35%,其中最為核心的俄羅斯人口僅從1960年的1.2億增長到1991年的1.483億,增長了僅僅23.6%

20世紀俄國的第四次人口損失:蘇聯解體

實際上從絕對損失人口數量來講,蘇聯解體對俄國的損失是最為嚴重的,1991年蘇聯人口2.867億人,其中俄羅斯有1.483億人,蘇聯解體造成了人口減少了幾乎一半,少了1.384億人。

那麼到了2022年底,俄羅斯人口占全球多少呢?俄羅斯人口1.44億人,全球人口剛剛突破80億人,占比僅為1.8%了。

也就是說,從1897年的1.256億到2022年的1.44億人,過去的一百多年來俄羅斯的人口僅僅增加了2000萬人不到,增長僅為15%不到,而同期全球人口增長了300%以上,變成了當年的四倍多。

這四次人口損失中,蘇聯解體損失的主要是非俄羅斯族人口,而三十年代大饑荒損失的一半是烏克蘭人,對作為核心人口的俄羅斯族人造成最大嚴重損失的,主要還是1914-1922年的一戰+內戰,以及1941-1944年的德國入侵這兩次。而且我認為,如果俄羅斯族人口足夠,比如1991年的蘇聯是俄羅斯族人占據90%,而且在各加盟共和國的俄羅斯族人口足夠多,那麼蘇聯就不會解體成多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需要說明的是,俄羅斯的這兩次最為重大的人口損失,跟德國都有很大關係,二戰就不用說了,俄國在一戰中的糟糕表現不僅導致大量士兵死亡,而且經濟大幅下滑,老百姓需要「和平、土地和麵包」,也是十月革命爆發的很大原因,隨後便是數年的內戰。

因此有人認為,德國打兩次世界大戰,不僅極大的打擊並且最終埋葬了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殖民國家,而且造成俄國數千萬人死亡,也事實上斷送了俄國的前途,當然德國在戰爭中的失敗也斷送了自己稱霸世界的前途。正是因為在20世紀上半葉的嚴重人口損失,使得俄國人錯過了工業化前期難得的人口暴漲期,使最為核心的俄羅斯族人口頂峰被封在不到1.5億人的水平,得其喪失了爭霸世界的可能性。

今天的俄羅斯僅有西方大約六分之一的人口,但在種族和文化上又不被西方視為自己的一員,人口僅有一億多人,在體量上即無法成為超越西方體量的市場,又無法承載完整的工業化產業體系,可以說俄羅斯已經徹底喪失了超越西方的機會。但是,如果俄羅斯有3億人甚至5億人,那麼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甚至當年的蘇聯可能都不會解體。

美國就是典型,1900年人口才7620萬,2022年已經3.33億了,而沙俄1897年人口1.256億人,按照同比例增長的話,到2022年俄羅斯應該5.49億人才對,要知道2022年整個歐盟人口才4.48億人,也就是人口大大超過美國和歐盟,這樣的俄羅斯在世界地位就遠比現在驚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打仗就更是毫無勝算了。

有時候我想有沒有國運這個東西,我覺得還是有的,中國真正的工業化前期是在1949年建國後,1949-1980年隨著中國的工業化,總和生育率已經迅速的下降到了1980年的2.24,而改革開放後城市化率更是迅速提高,總和生育率更是一路下滑,到90年代跌到了2.0以下,低於世代更替水平,這意味著工業化前期的黃金人口增長期過去了。

而中國在1949-1990年這個黃金人口增長期並沒有遭到大規模入侵,內部儘管有三年困難時期等,但總體也處於較為安定的局面,因此積累起了超過10億的人口,為走向世界第一,實現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10億級別人口體量,不僅具備市場規模超過西方的可能性,也具備承載完整上中下游工業體系的能力,這就在和西方體系競爭中有了後盾。

縱觀人類歷史,古代受困於糧食產量,醫療水平和交通運輸,單位面積承載的人口有限,人口增長很難,先不說糧食,農業時代的醫療水平低到什麼程度,康熙皇帝35個兒子,活到成年的竟然只有20個。

而工業化時代的初期由於化肥,農藥的利用,糧食產量大大提高,由於醫療水平進步嬰幼兒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交通運輸方便使得國家救災能力大幅提高等等,會迎來一個人口暴增期,但是該國一旦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則生育率會大幅下降,人口進入下降通道,因此工業化前期積累的人口會成為該國的最為寶貴財富。

全球的工業化國家,俄羅斯,中國,美國,歐洲國家,日本,韓國等在人口上都是一樣的表現,包括印度,越南這些國家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生育率也在不斷下降,越南2022年總和生育率已經降到了2.01,而根據印度衛生部2021年11月的通報,印度生育率已降至2.1,而人口正常更替需要2.1-2.2. 因為總有人幼年夭折,不婚,有不育疾病,交通溺水等事故死亡,移民海外等等。

足夠多的人,足夠大的領土,足夠強的(發展經濟科技軍事)組織能力,這三者都具備了,成為世界第一隻是時間問題,俄國在第一點上距離西方和中國差距實在太大了,還會反過來影響第三點,比如一億多人口意味著本土市場就太小了,必須依賴外國市場,也意味著就業人口規模不足以支撐完整製造業,必須依賴外國產業鏈。

突然又想起了當年的德國,估計他們當時也沒有想到,自己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力,竟然把英國,法國,俄國以及自己四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打掉了,全部退出了世界老大爭奪者的行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27d66304b5ebd16fc897e79a400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