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起訴「李子柒」,我們真正要捍衛的是什麼?

2021-11-04     優小加學英語

原標題:李子柒起訴「李子柒」,我們真正要捍衛的是什麼?

在視頻停更3個多月後,李子柒正式宣戰。

10月25日,李子柒一紙訴狀起訴簽約公司杭州微念。

這個大動作,徹底解釋了李子柒在簽約公司杭州微念之間,到底遭遇了什麼。

在此之前,網上的猜測吵翻了天。

先是因她一句「資本真是好手段」,就有人猜:

李子柒果然靠包裝,團隊被挖走了,只能斷更。

之後李子柒宣布報警,又有人說:這是惹到誰被騷擾了。

哪怕助理髮文解釋,是「有現實問題要解決」,也會引起謠言:李子柒忘恩負義,和簽約公司分贓不均,鬧掰了。

正巧,在李子柒起訴微念後,又發生了兩件事。

一是11月1日,在被李子柒起訴後微念發了篇公告,結果被李子柒助理打臉。

二是昨天,微念所持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51萬元股權被正式凍結。

結合最新的進展,和李子柒之前的反映,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然清晰。

自從9月13日,李子柒助理髮微博稱其在處理與第三方公司的問題,網上有種流言就傳得很兇:微念為李子柒成立了團隊,手把手的教她學習各種技能,她離不開微念。

流言最能誤導人,也最能中傷人。

但事實卻是如此嗎?

早在2015年的時候,李子柒就已經踏足短視頻。

她花了一年時間,入門、學習、打造風格、積累粉絲。

到2016年,在美拍已發布三四十條視頻。

每條點贊,都有好幾萬,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及粉絲量。

一條《櫻桃酒》視頻,甚至被美拍CEO親自推上首頁。

而當時的粉絲留言數量已經過千,,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微博同樣如此。

當時的一條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了400萬。

這些還只是16年4月的視頻。

而李子柒的名氣是越來越大。

而微念與她的相遇,還要到16年9月份。

那一年,微博推出扶持內容原創者計劃,宣布與12家公司成立核心合作夥伴關係,微念是其中之一。

當時微念的MCN業務還剛剛起步,老闆劉同明發現了李子柒這個勢頭正猛的寶藏。

多次通過私信聯繫,還三顧茅廬,才說服了李子柒同意合作。

而李子柒接下來只需要負責內容就行,推廣的任務由微念負責。

在合作後,李子柒果然不負眾望,為了一碗蘭州拉麵,他花費了2個多月的時間,去拜師學習,最終拍出了播放量達到千萬的《蘭州拉麵》。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李子柒是越來越火,甚至火遍了全世界。

而微念也憑藉著李子柒的名氣,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估值50億的公司,甚至還獲得了芒果、新浪、華映、位元組跳動等7輪融資。

但如果要說李子柒是微念捧紅,那就有點讓人難以認同了。

微念作為一家公司,不可能只有李子柒一個人。

而最終的結果可能大家也看到了,成功的只有李子柒一個。

微念並沒有能力去複製更多的「李子柒」。

而對於李子柒來說,如果當時沒有微念,也會有無數的公司找上她。

而如果沒有李子柒,微念會怎樣?

就拿最近的事來說。

起初微念吸引位元組跳動投資,發出的通稿甚至稱是「李子柒的公司」獲得融資。

結果10月16日,爆出李子柒與微念之間的糾紛後,

位元組跳動了解到李子柒和微念存在糾紛,直接把投資給撤了。

據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稱,位元組跳動當初投資微念,主要是因為看好李子柒。

如今李子柒和微念陷入分歧,位元組跳動決定根據投資協議退出微念。

這就表明,位元組跳動當初投資僅僅是看中的李子柒一人,而不是微念公司及其MCN團隊。

所以,於李子柒而言,資本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真正寸步難行的,反而是沒了李子柒的微念。

微念的聲明里,一直在刻意強調一點:李佳佳(李子柒原名)是李佳佳,「李子柒」是他們和李佳佳一起孵化的IP。

於是網上有種說法:李子柒跟微念鬧下去,以後可能都用不了「李子柒」這個帳號。

而早在2016年6月,帳號名就改成了「李子柒」。

我們最熟悉的紅底白字logo,那時候就有了。

而為什麼改名為李子柒,她還專門發了動態解釋是因為自己出生在7月。

帳號名、視頻風格,早在與微念合作前就已確定。

所以不存在這個IP是與微念共同孵化一說。

實際上,現在很多的網紅的IP都是由MCN公司幫忙打造,所以IP的所有權也歸公司。

一旦碰上網紅解約,那麼自然的帳號也要被公司收回。

但李子柒不一樣。

她和微念最開始簽的是網紅經紀約,到2017年底就結束了。

之後4年以來,雙方都是合資公司合伙人關係。

微念收回帳號?不可能的。

「李子柒」,始終屬於李子柒。

關於停更原因,謠言就更多了。

傳得最多的,要數「李子柒沒了團隊,被迫斷更」

其實一直以來,關於李子柒團隊的猜測從沒停過。

甚至有種說法:李子柒背後有500人專門為她服務,她只是個出鏡的人。

而這可能是對李子柒最大誤會,她不同於市面上的很多網紅靠包裝。

她在做視頻一開始,所有的都是靠自己一個人來完成,拿著一個內存僅16G的手機,自己拍、自己剪輯。

有了些粉絲後,咬牙買了人生中第一台單反,和120元的三腳架,而學習使用單反,她更是對著說明書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習。

一次在山上拍攝打板栗,山上的坡很陡,瞬間頭朝下腳朝上地摔了下去。後續李子柒被當地醫院診斷為輕微的腦震盪。但她當時也只是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又接著去拍攝了。

那因幹活而粗糙的手,可不是能包裝出來的。

隨著粉絲的增長,為了能夠讓視頻更好,於是有兩個攝像師和一個助理。

即便有了人幫忙,但是對於內容、風格還都是要自己親手把控。

連剪輯、調色、字幕都是自己來。

很多人喜歡看她的「一物一生」系列。

為拍好這些視頻,她分門別類在電腦建文件夾,記下什麼時間種了什麼種子,什麼時間要去拍這些作物的發芽、開花、結果、採摘。

一切,靠她的創意和用心。

其實這一點,被微念的聲明恰好印證:「公司從未干涉過李佳佳女士的內容創作。」

在追求「短平快」的年代,很多網紅團隊都是一天一更,甚至一天多更,都想獲得更多的流量。

但李子柒不為所動,專心的打磨著自己的技術,保證自己的視頻質量。

難怪網紅千千萬,李子柒只有一個。

現在,李子柒又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承當中。

當年為了學習木活字印刷,就花了小半年。

這次的斷更,另一方面,也是李子柒自己主動想慢下來。

最多的傳言,還是聚焦在李子柒和微念的糾紛上。

有人說,就是「分贓」不均,鬧了矛盾。

微念的聲明也有誤導因素,暗指與李子柒存在股權分配問題。

但馬上,李子柒助理髮文反駁:罔顧事實,滿篇春秋,一個連合同都沒跟投資人、股東如實披露的公司,誰會要它的股份?

而在獲得位元組跳動投資時,微念還宣稱是李子柒的公司獲得了融資。但實際上,李子柒卻沒有微念的任何股份。

雙方的合作,是成立了一家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微念占股51%,李子柒占49%。

也就是前面說的,合資公司合伙人。

微念用子柒文化公司,註冊了大批李子柒相關商標,用來推出變現的快銷品。

但從參保人數來看,微念504人,子柒文化0人。

後者,只是個空殼公司。

雖然李子柒品牌屬於子柒文化,實際盈利,最終流向的卻是微念。

但李子柒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早在2018年8月,李子柒同名天貓店鋪正式開業。上線6天之後,這個當時僅有五款產品的店鋪,銷售量破15萬、銷售額破千萬。

一年後,李子柒旗艦店在售21款產品顯示的總銷量突破130萬,總銷售額高達7100萬。

而到了2020年,李子柒品牌產品,銷售額已經高達16億元。

其中僅螺螄粉,2020年銷售額就有5億元。

月銷量,超過百萬單。

獲利的是誰?

李子柒天貓旗艦店,經營權,屬於杭州微念。

李子柒螺螄粉的生產商廣西興柳食品,微念控股70%。

而李子柒,絲毫不占。

據國外媒體公布的Youtube廣告收入分紅,李子柒粉絲500萬的時候,一年的廣告分紅大概是4452萬元,而目前她的粉絲已經有761萬。

但實際上除了微博和美拍是由李子柒自己註冊的,其它所有帳號都是由微念以公司名義完成註冊。

嚴格來說,和李子柒並無直接關聯。

這就相當於,李子柒的影響力,撐起了李子柒品牌乃至微念的獲利。

但她自己卻被剔除在外,既沒有微念的股份,占股的子柒文化又只是一具空殼。

到此,事件已很明朗。

子柒文化是李子柒和微念合資創立的,李子柒品牌又歸屬於子柒文化。

微念即然能夠運營這個品牌,肯定無法直接繞過李子柒本人。

雙方間,必然有著相關分配合約。

但這些年,利益都被微念收入囊中。

李子柒的這次訴訟,又是要求對方履行應有的義務。

這其中,微念違約,或許就是李子柒做出「守約之訴」的原因。

微念賺了錢,融了資,卻沒有跟投資方說明和李子柒合作的實際情況,也沒讓李子柒獲得應有的權益。

李子柒辛辛苦苦的勞動,只是幫他人賺得盆滿缽滿。

上海交大金融教授陳欣一針見血:李子柒成了MCN機構產業鏈中的一個工具。

其實不止李子柒,網紅@nG家的貓,也曾和微念有過合作上的糾紛。

微念簽約有影響力的網紅,利用其融資,卻沒有提供當初承諾的資源。

所以這場官司,並非什麼「分贓不均」,只是因為微念違約。

李子柒不過是在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李子柒的起訴,實際上就把自己一個人放在了一個公司的對立面。

對於她這種粉絲幾百萬的網紅來說,面對一個公司都陷入了如此的困境。

那如果當換做一個普通人,面對資本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如果任由這種惡意的資本吞噬李子柒,那麼他們下一次張口,吞噬的對象也可以是你我任何一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9149379_12009944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