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正張開雙臂,擁抱更多年輕人。
6月8日,武漢發布大學生留漢20條。這20條事關高校畢業生的落戶、租房、就業、創業等。
其中包括,高校畢業生憑畢業證在市內落戶,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隨遷落戶;租人才租賃住房的,70%繳納租金,累計減免不超過3年。博士、碩士免交2年、1年。
鼓勵基層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創業每年15萬補貼,每人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
20條中,核心是幫助大學生在武漢就業、創業。
武漢,是大學之城,擁有百萬在校大學生。
在科教資源方面,北京、上海與武漢,在數量與質量上領先。
2017年起,武漢啟動大學生留漢工程,爭取每年留住10萬大學生。截至2019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生超過100萬人。
2020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30.2萬人。2021年,新增34.5萬人,平均年齡27歲。
2017-2021年,武漢累計留住大學生超過160萬人。今年預計留住超過30萬大學生。
每年留住30萬大學生,武漢正成為一座青春之城。
截至2021年末,武漢常住人口約1365萬人。武漢是中部人口第一城。
武漢的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在全國千萬級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三位,僅次於北京、上海。
去年到今年,北京、上海開始搶人。上海提出,世界排名前50院校留學回國,在上海全職工作即可落戶。
2021年,一年之內,武漢新增120萬人,人口增量全國第一。其中有大學生留漢、沿海回流、總部企業吸納。
新增120萬人中,光谷增加17萬人,車谷增加10萬人。光谷,是大學生留漢的重要選擇地。從2017年到2021年,累計55萬大學生留在光谷。
按照武漢的人口規劃,光谷、車谷、長江新區、臨空港等四大副城,人口規模在100-200萬人。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未來城市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從搶人到搶高學歷人才,從搶人到就業創業,從搶人到建大學城,是武漢人才戰略的三部曲。
5月27日,車谷推出人才強區黃金十條。對全日制博士給予最高15萬元生活補貼或購房補貼,最高1萬元購車補貼;對全日制碩士、「雙一流」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最高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最高6000元、3000元購車補貼。
以大學城的建設為例,南湖、黃家湖大學城,到如今的長江新區大學城、光谷梧桐湖的大學群、車谷的大學與研究院、臨空港的網絡人才基地。在武漢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瘋狂建設一批大學、新校區。
大學城,是武漢經濟的重要引擎。每年吸納全國各地的學子,每年有更多大學生留在武漢。
同時,武漢現在的問題是,薪酬標準停留在三四線城市,大公司、上市公司數量有限。讓荷包鼓起來,才能更好留住人才。
最近三年,武漢的城市治理能力、應急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溫度、好感度攀升,總部企業、數字經濟、高新產業等蓬勃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武漢,願意留在武漢。滬漂、京漂、深漂,回到武漢。未來的武漢,將擁有一流的大學與一流的科學城。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