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少吃二瓜,多食三白三粥」,做好這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2024-08-28     多思味美食

隨著立秋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我們的胃口也開始恢復。但在這個季節,我們依然需要謹慎選擇食物,以確保飲食健康。民間有句老話,「少吃二瓜,多食三白三粥」,做好這四件事,秋冬少生病,那麼,「二瓜」、「三白」和「三粥」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少吃二瓜

西瓜:雖然西瓜是夏日消暑的佳品,但立秋後應減少食用。因為西瓜性涼,秋季食用過多容易損傷脾胃,引發腹瀉。此外,立秋後的西瓜口感往往不佳。

甜瓜:甜瓜雖然美味,但同樣性寒。立秋後過多食用會加重體內濕氣,因此也要適量控制。

多食三白

一、蓮藕

秋季是蓮藕的最佳食用時期,此時的蓮藕口感鮮美,營養價值高。它不僅能清熱去火、止渴潤燥,還能清心安神。蓮藕的烹飪方式多樣,既可燉湯也可涼拌。

推薦食譜:酸辣藕片

食材:蓮藕、白醋、蒜末、蔥段、小米辣、干辣椒、生抽、陳醋、鹽

做法:

1、蓮藕洗凈削皮切片,鍋內加水煮沸,倒入藕片加白醋煮2分鐘撈出備用(加白醋可以防止藕片氧化變黑)

2、少油,加蒜末、蔥段、小米辣、干辣椒炒香

3、倒入藕片翻炒,加1勺生抽、1勺陳醋、小半勺鹽,翻炒均勻就出鍋啦

二、銀耳

秋冬是最適合養陰的季節,銀耳最為養陰,很適合在秋冬吃。它潤而不寒,甘而不膩,補而不滯,一年四季全家男女老少都可以常吃。

推薦食譜:銀耳蓮子湯

食材:銀耳(乾的話要提前用水泡軟,新鮮的就直接用)、蓮子(如果你最近上火,就留著蓮子芯,如果覺得身體有點濕,就把芯去掉)、百合、陳皮(就是曬乾的橘子皮)、黃冰糖

做法:

1、先把所有材料都準備好,該洗的洗,該泡的泡。銀耳如果是乾的,記得提前泡軟。

2、拿一個大鍋,加入足夠的水,然後把所有材料都放進去。記住,要用冷水下鍋哦!

3、先開大火,等水開了之後,轉小火慢慢燉。就這樣小火慢燉40分鐘左右,讓材料的營養和味道都充分融入湯里。

4、燉好之後,別急著關火。讓湯在鍋里燜幾分鐘,這樣銀耳會更軟糯,湯也會更濃稠。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黃冰糖。如果喜歡甜一點,就多加點糖;如果不喜歡太甜,就少加點。

三、梨

被譽為「樹上的礦泉水」的雪梨,含水量高達83%。秋季正是雪梨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親民且肥嫩多汁。雪梨具有潤肺止咳、生津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

推薦食譜:蒸梨

食材:雪梨、黃冰糖、枸杞、紅棗

做法:

1、雪梨一個洗凈削皮,去核(我喜歡切塊蒸,也可以直接挖空核,整個梨上鍋蒸)

2、蒸碗里加入黃冰糖,少量水(也可不加水,我喜歡蒸熟一點)

3、加入枸杞、紅棗(去核),上鍋蒸20分鐘(我用的電飯煲蒸煮模式),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銀耳,或出鍋後加入即食燕窩(感冒期間不要吃)或牛奶

多食三粥

一、山藥瘦肉粥

軟軟糯糯的山藥配上瘦肉粥真的絕了!特別適合沒時間的上班人,把粥放入隔水燉鍋中調好時間下班就可以吃太愛啦!

食材:瘦肉、大米、青菜、山藥

做法:

1、將豬肉切小片放入料酒、薑汁(薑片)、鹽(不放醬油是因為最近臉上有痘疤)和澱粉腌制5分鐘左右洗凈就好了。

2、將所有食材切好,青菜可以後下,我比較懶一起燉了不用另外放姜了,夏天放太多姜容易上火

3、將所有食材放入隔水燉鍋中選擇營養粥模式就好啦!

二、南瓜山藥小米粥

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健脾暖胃,香甜軟糯,細膩順滑!早上喝一碗,喝完真的舒服,面色也紅潤潤!

食材:南瓜、山藥、小米、枸杞、紅棗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塊,山藥去皮切塊,小米枸杞紅棗洗凈備用

2、將南瓜,山藥,小米,枸杞,紅棗放入電飯鍋內,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設置煮粥模式即可,南瓜糯唧唧的,入口即化!營養又好喝!!

三、五穀雜糧粥

對於我們女孩子來說,一碗五穀雜糧粥簡直是暖心又養顏的佳品!它口感豐富,香甜軟糯,每一口都是對身體的呵護。特別是在寒冷的早晨,一碗熱騰騰的五穀雜糧粥下肚,整個人都暖洋洋的,別提多舒服了!

食材:糯米、紅豆、紅棗、紅糖、枸杞、花生、黑米

做法:

1、先把紅豆、黑米、糯米找出來。找個大碗,把這三種食材放進去,加水泡上。記得要提前一晚泡,這樣第二天煮的時候,食材就更容易煮軟了。

2、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紅豆、黑米、糯米撈出來,放到鍋里。加足夠的水,大火煮開。煮開後轉小火,讓它慢慢燉。大概要煮一個小時左右,期間別忘了時不時用勺子攪一下,防止粘鍋底。

3、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把紅糖或冰糖加進去。甜度自己調,喜歡甜的就多放點。糖加進去後,再攪一攪,讓糖完全融化。然後關火,別急著喝,蓋上鍋蓋燜個十分鐘左右,這樣粥會更入味。

做好四件事

一、防秋燥:秋天,這個季節總是帶著一絲乾燥的氣息,空氣中仿佛缺少了些許濕潤。正因如此,秋燥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嗓子干癢,皮膚也變得緊繃繃的,這些都是秋燥帶來的不適。

為了抵禦這份秋燥,每天多喝一些溫開水顯得尤為重要。溫開水不僅能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還能幫助調節體溫、促進新陳代謝。

二、防暑熱:立秋之後,雖然早晚的天氣變得涼爽,但白天的陽光直射卻更加厲害,稍有不慎就容易中暑。因此,立秋後我們仍然需要做好防暑熱的措施。

三、不亂貼秋膘:自古以來,立秋「貼秋膘」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很多朋友誤解了這一概念,認為多吃大魚大肉就能達到貼秋膘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為盲目地攝入大量高脂、高蛋白食物,不僅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貼秋膘」的本質是在秋季增加營養攝入,為身體儲備能量,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合理的飲食搭配和適量的攝入才是關鍵。

四、注意防寒:立秋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溫度低,晝夜溫差大。這種氣候變化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因此大家在早晚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穿上一件外套。這不僅能有效防寒保暖,還能避免因溫差過大而引發的身體不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324f6f8995da4b492d68b342a86b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