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點想法--中美競爭和第三方市場的重要性

2023-09-08     寧南山

原標題:最近的一點想法--中美競爭和第三方市場的重要性

中美總體在朝著脫鉤的方向走,但是中國製造的韌性還是可以的。

目前國內的經濟大環境不太理想,再加上出口在下降,7月份按照美元計算可是兩位數的下滑,因此帶來了很多擔憂,尤其是中美在走向脫鉤,這就加深了一些擔心。

但其實如果看數據的話,我是覺得中美貿易戰的五年以來,中國製造的表現還是可以的。

2018年我國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越南四國總出口金額為6414.9億美元,月均534.6億美元;

2022年我國對四國出口總金額為8599.7億美元,月均為716.6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了34%;

2023年1-7月對以上四國的總出口為4312億美元,月均為616億美元,這個數字幣2022年下降了不少,但是跟2018年比較的話,月均出口金額仍然高出15%。

為什麼要把加拿大,墨西哥,越南算在一起,因為這些國家是存在轉口貿易的。

如果單看中美之間的貿易,可以看出的確總體在向著脫鉤的方向走,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對美國出口在中國出口中的占比:

2018年19.2%

2022年16.2%

2023年1-7月下降到了14.5%

相應的,美方的統計數據中從中國的進口份額也在下降,2018年還在20%以上,今年1-7月直接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已經下降到15%以下。

當然與此同時,今年1-7月相比2018年,美國從墨西哥,越南,加拿大的進口份額均呈現上升。

說實話,在面對全球實力最強,市場最大的國家美國對我國主動挑起貿易戰到今天已經快五年半了,中國製造的這個表現我覺得是超出當初的預期的。

如果回到五年前貿易戰剛開始的時候,當時國內的輿論悲觀氣氛和壓力是很大的,如果當時有人說五年後我國直接和間接對美出口在絕對金額上依然能增長,恐怕要被說成是樂觀的過分了,在當時是會被群起而攻之的。

對於中國而言,其實如果美國執意要脫鉤,以後雙方的直接貿易規模,以及在雙方貿易中的占比是會繼續下降的,這一點相信中國廣大的製造業業者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那麼更為重要的就是中國的本土市場和第三方市場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說過本土市場的重要性,因為這對中國製造來說是一個龐大而安全的市場,試想如果我們的本土消費規模在未來十年能夠擴大一倍,那是多麼驚人的數字,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39733億元,按照當年的平均匯率就是6.5377萬億美元,如果未來我們翻一倍,那就變成了超過13萬億美元了,這是多麼龐大的市場,對比之下我國今年對美國的出口預計就四千多億美元。

但是光有本土市場是不夠的,畢竟富裕來自於交換,

自己花較少時間製造出來的少量高價值產品,來交換外國人用更多時間製造出來的大量低附加值產品,美國老百姓為啥生活水平高,從中國,東南亞等進口大量的廉價商品,苦活累活轉移到國外去做了。

再說一次,光有高生產力是不夠的,還得有交換才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舉個例子,你的村子需要甲和乙兩種物品,

甲產品是高價值產品,你們村每天需要30件,每件能賣10元,你們村剛好擁有生產甲的先進技術,每小時能生產10件。

而乙產品附加值很低,每件只能賣1元,但卻是你的生活必需品,消耗量大,你每天需要300件,但是你每小時只能生產30件。

因此全部你自己生產,因為你每天需要生產30件甲物品和300件乙物品,所以你每天要耗費30/10+300/30=13個小時。

這個時候隔壁村找上門來了,說他們需要甲物品,每天需要40件,但是他們不會生產,但是他們會生產乙物品,生產效率比你們低一些,每小時能生產20件。

於是你們達成了交換協議,那就是你每天需要的300件乙物品就交給隔壁村生產,隔壁村每小時生產20件,花15小時生產好,你就節省了生產乙物品的10個小時時間,只需要花300元給隔壁村購買就好了。

在花3小時生產了自己需要的30件甲物品之後,你再花4小時生產了40件甲物品,總價值400元,全部賣給乙村,這樣除去向乙村購買300件乙物品需要的300元,你竟然還盈餘了100元。

看到沒有,無論甲物品還是乙物品,你的生產力水平都比乙村高,

但是當你沒有交換時,你需要13個小時勞動來滿足自用,而且還沒有盈餘,而當你和乙村交換之後,你每天只需要工作7小時,不僅滿足了對甲乙物品的自用需求,而且還通過出口甲物品實現了100元的盈餘。

那麼隔壁村吃虧了嗎?也沒有吃虧,因為他們通過交換,獲得了自己不會生產製造的甲物品,大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

這就是交換的重要性,這就是出口的重要性,即使跟生產力水平比你差這麼多的隔壁村進行交換,也能大大提高你的生活水平。

所以說,當我們擔心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市場脫鉤時,要考慮到兩點,

第一點是其實歐美國家也有和我們一樣的擔憂,

我們擔心失去龐大的歐美市場,反過來歐美國家也有同樣的擔憂會失去中國市場,不算歐美對我國的直接出口,歐美的跨國企業每年在中國營業收入就有幾萬億人民幣,光是一個蘋果公司2023年4-6月一個季度在大中華區營收就有157.58億美元,按匯率就超過1000億人民幣了,這還只是一個季度,歐洲的各大汽車公司,奢侈品品牌等也是如此。

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都在中國有不少工廠,這些並不在貿易數據裡面。

第二點是第三方市場的重要性

就如同前面講的例子一樣,西方也必須通過和外部世界進行貿易交換才能保持自己的高生活水平,

因此中國和歐美之外的廣大第三方市場也是爭奪的對象,

正如中國不能只有內循環,而是要搞雙循環一樣,歐美同樣也不能只能內循環,畢竟高生活水平是需要通過交換來獲得的,是西方通過短時間的勞動生產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來交換落後國家長時間勞動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獲得的。

因此這些廣大的第三方市場,對西方國家來說其實是不能失去的,西方也擔心如果失去了即將是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那就不能再失去龐大的第三方市場。

否則沒有了這種交換,則西方高生活水平難以維持,

而反過來這些國家如果轉成和中國貿易交換,則可以推高我國的生活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耗費了大量精力搞一帶一路的原因。

我國為什麼在公布貿易數據的時候,總會關注到東南亞,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的貿易數據情況,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我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增加,其實就是搶占了西方競爭對手在這些國家的份額,減少了西方和第三方市場的交換。

我國今年成為全球汽車第一齣口大國,其中尤其是在泰國市場,我看到今年上半年泰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中中國品牌竟然占到了78%,而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市場可是日本汽車品牌的傳統領地,這其實就會減少日本和東南亞的汽車貿易交換,從而影響到日本的生活水平。

換言之,儘管歐美市場不受我們控制,但是中國本土的市場,以及廣大的第三方市場是我們可以去爭取的,要知道即使把中國和西方的人口加起來,也只是全世界的少數,而這廣大的外部市場也是西方不能失去的,

否則即使以西方的生產力,如果不和全球市場貿易也是無法維持其現有生活水平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b0bf32df7dcde882d77d7eae8f019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