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疼痛致失眠怎麼辦?中醫來支招!

2020-03-26   固生堂中醫

案例

黃叔,54歲,因雙下肢痹痛至醫院檢查發現糖尿病,並被告知「雙下肢痹痛」是糖尿病的併發症,醫學上叫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經診斷後多次輾轉於各大醫院治療,雖血糖控制穩定,但下肢痹痛逐漸加重,難於忍受,徹夜不能入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用其本人的話其疼痛程度達到「痛到想自殺」

服用止痛藥普瑞巴林至最大劑量的情況下,疼痛只能一過性減輕,並出現晨起頭暈、噁心欲嘔等西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患者由疼痛引發一系列問題,導致情緒焦慮不安,日漸消瘦。

發病4年後經朋友介紹來求診,針對患者神經痛,數字評定量表(NRS)評分為8分(最高10分),屬於重度疼痛範疇

給予患者進行純中藥顆粒劑治療療程2個多月,治療過程中患者疼痛逐步減輕,自行減少普瑞巴林劑量,最終可完全停用止痛藥,下肢痹痛消失,睡眠、食慾恢復正常,情緒焦慮得到緩解,治療結束時僅余輕微下肢麻木感,數字評定量表(NRS)評分減少至3分,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體重在逐步恢復至發病前水平。

西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現狀

糖尿病痛性周圍神經病變屬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表現為肢體疼痛和感覺異常,其導致的疼痛呈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劇疼如截肢痛,呈晝輕夜重,導致患者不能入睡,夜寐不安,因為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由於本病發病機制不能完全明確,目前尚無特效藥物,針對神經疼痛,臨床上西醫常選用普瑞巴林、卡馬西平、度洛西汀等抗驚厥、抗抑鬱藥物來治療,但獲效甚微,個別患者可得到一過性疼痛減輕,入睡後可再次因為疼痛而醒來,導致徹夜難眠,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甚則焦慮抑鬱,甚有自殺傾向。

除此之外,上述緩解神經疼痛類西藥可帶來頭暈、嗜睡、嘔吐、腹脹、食慾下降、焦慮等的不良反應,加重患者的心身負擔。故通過止痛藥緩解神經疼痛,效果有限,停藥後容易反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認識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於中醫消渴筋痹的範疇,消渴日久,陰津耗傷,無以載氣,氣血無力鼓動,血行不暢阻於脈絡,發為本病,故瘀血為本病的主要病機,尚有夾痰、夾濕等。

治病必求於本,在辨證論治使用湯藥的基礎上,中醫外治法對治療本病形式多樣,不良反應小,包括中藥足浴、刮痧、針灸、肢體氣壓治療等治療,通過內外同治,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優勢,達到疏通經絡,營養血脈,從根本上祛除病因,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且不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者:吳麗燕

審核:劉振傑

文章來源:糖尿病併發症中西醫治療平台

醫生

劉振傑

主任中醫師

內分泌科/代謝病專科/內科

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世界中聯糖尿病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保健協會中醫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全國名老中醫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中醫優秀人才。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以「扶脾抑胃法」治療糖尿病;從「瘀熱」論治糖尿病神經病變。主持參與國家級及省廳級課題研究5項,發表論文30餘篇。

擅長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各種併發症,如神經病變引起的四肢麻、痛、灼熱感,胃脹、便秘、腹瀉,食慾減退,糖尿病性蛋白尿,甲狀腺炎、甲亢,痛風,肥胖症,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徵,出汗異常等內分泌疾病。對慢性咳嗽、失眠以及各種內科雜病的中醫治療亦有良好療效。

出診時間

周日上午,固生堂廣州五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