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川理科高考全省前1萬名有6300名復讀生!」的傳聞掀起網絡上對復讀生的集體聲討,這一傳聞目前已被四川省教育考試院闢謠。記得之前還有傳聞稱,某頂級名校,三分之一是復讀生,也曾被闢謠。
這是真的假的?
復讀熱
2019年6月8日北京高考結束後,一位考生在101中學考點門口向記者說道:「高三打基礎,高四985,拜拜了各位,明年再見。」
在廣東(高考大省)高考成績放榜後的第二天凌晨,廉江市實驗中學大門口就排起了長龍。原來,該校2019年高三復讀班開始招生,計劃招收1000名。由於名額有限,大批來報名的學生和家長早在凌晨三點便在校門外守候。
與人們想像中的復讀生不同,過去落榜生才復讀,現在每年的復讀大軍中,已經有不少達到本科線的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發現,一本、二本和三本的達線者中,分別有5%、22%和42%的人選擇復讀。貴州某補習學校的老師坦言,她剛教書時復讀的學生還以三本生為主,但如今近一半的高四生都過了二本線。
事實上,一些學校高中變成了四年,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等超級中學也應運而生。
好不容易從千軍萬馬中擠過了獨木橋,為什麼又殺了個回馬槍?復讀一年真的值得嗎?高三打基礎,高四復讀真的就能考上985嗎?
高考結束後,《中國日報》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投票——「假如高考失敗,你會選擇復讀嗎?」
結果顯示,選擇復讀和不會復讀的人數相差並不大,可見想復讀的學生還是挺多的。網友們也紛紛表達自己對復讀的看法,其中很多人分享了自己復讀的經歷。
有人說復讀聽著不體面,下面這位網友說得好,自己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成功人士也是通過復讀才實現人生華麗逆襲。
比如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高考數學第一次只考了1分,第二次19分,第三次79分……回爐了兩次,最後才考上大學。他曾說:「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
新東方的俞敏洪,復讀了兩年,最後終於成功考上北京大學。他在後來的演講中多次講到自己當年高考的故事。
《臥虎藏龍》導演李安,他在高一時候的夢想就是當導演,接連兩次高考失利都沒有讓李安放棄,繼續復讀第三次終於成功考入理想大學,實現了心心念念的導演夢。
還有著名演員陳建斌、湯唯、孫紅雷等,他們都是高考失利決定復讀然後成功逆襲人生的。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復讀並不是不體面的事。恰恰相反,高考失利選擇復讀是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任的表現。一個好大學對之後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一年時間搏一個光明的未來,這筆帳其實再划算不過了。
第一,高考不是決定人生命運的關鍵,但一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決定了你大學四年的人生起點。
進入一所好的大學,你將遇到最具才華和最優秀的年輕人、老師和學者,你的人生將從此不同。一個好的平台好的環境,可以給你寬闊的視野,刺激你的野心,提高你的上線,開拓你人生的寬度和廣度。
翻出大佬們對母校的感謝,包括了馬雲的「杭師大讓我知道自己從哪裡出來,不會忘記自己是誰」、劉強東的「如果上不了人大,就沒有今天的京東」、雷軍的「武漢大學奠定了我的人生夢想」、俞敏洪的「大學給了我並肩作戰的合伙人」等。
在名校的學生因為環境和氛圍等各方面的影響,確實優秀的機率更大。與此同時,高學曆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隨著你的成長,資源也會有所成長。
第二,在中國,沒有一個好的學歷,寸步難行。
沒有一個好的學歷,許多工作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有。哪怕一份工作只需要高中學歷就能勝任,但37%的企業中會明確要求大學學歷。因為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高中和大專學歷的員工會對利潤率產生消極影響,而本科生則不然。
就連大熱的公務員考試,也對非本科學歷者不算友好。大專學歷是國家公務員考試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線。但在2017年國考放出的15589個崗位中,僅有823個允許大專學歷者報名,僅占5%。哪怕有個三本畢業證,崗位狩獵範圍就增加十倍,達到8246個,一半崗位任你選。
沒有好學歷的不幸總是相似的,而有了好的學歷除了能摸到心儀崗位的就業門檻,職業道路也會更加光明。
第三,總體上教育的經濟收益率約為6%,受教育年限越長,收入越高。
儘管網上不乏小學畢業成為千萬富翁的故事,但拋開倖存者偏差,關於收入的真相仍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003年時,本科學歷者的收入是高中學歷者的1.15倍,2006年時這一差距放大到1.65倍,2010年則高達1.98倍。從全國的總體情況看來看,高中和中專學歷者陷於無收入和無工作狀態的機率,是本科學歷者的2.9倍。特別在大城市中,情況更加糟糕。
有學者綜合了就業機率、機會成本等因素,建立數學模型得出結論:只有超過34歲時,放棄本科教育才能保本,而一個十八歲的人哪怕復讀三年考上大學,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大學不好就業更難成為社會共識時,高中生應該儘早為自己的未來提前做打算。與其四年後吞下大學出身不佳的苦果,不如再辛苦學一年,改變命運。
第四,既然心有不甘,不如給自己一次機會,讓人生不留遺憾。
雖然說復讀不保證考上頂級名校,但往屆生的高考錄取率都比應屆生高。只要不是由於某種原因發揮失常,凡復讀的學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學習主動性更強,來年基本都會有進步,至少不比今年差。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才會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大家都懂,面對以前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重新面對的時候,操作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這也是復讀最大的一個有利因素。
2012年,湖南應屆生二本以上錄取率為29.4%,而復讀生二本以上錄取率比這個數字足足高了一倍。復讀讓命運質變的機率並不小,畢竟700分的榮耀王者提高十分比400分的倔強青銅提高百分要難得多。
確實是有少數人,通過復讀突破了個人極限,超越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有人從此圓了北大、清華的大學夢想。
第五,選擇復讀,成長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分數的意義。
復讀一年有時對人生也是一種特殊的歷練,對從小一帆風順,從未受過大挫折的獨生子女們,有時真的很能磨鍊人,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成熟了。復讀可以鍛鍊一個人對待各種壓力的心理承受力,可以鍛鍊一個人鍥而不捨、堅忍不拔的人格力量。
如果你選擇了復讀,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重新開始,那麼,也許從此以後,你做事情不會再三分鐘熱度,也不會再自欺欺人,學會了堅持和接受,強大心智的同時尋求改進學習方法。這都將是你人生中令人懷念的熱血青春,更是人生中難得的精神財富。
所以說,復讀,並不是失敗者的經歷;相反,它是一個勇敢者的選擇。復讀不僅是為了985名校,也是一次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大學畢業十年後的你會感謝這一年的努力。
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復讀呢?什麼樣的人不適合復讀呢?
拋開分數線不談,當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親朋好友弟弟妹妹,篤定要在補習學校中閉關一年時,不妨捫心自問到底適不適合復讀。
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打定復讀的念頭也許只需要一秒,但跑完復讀的全程卻需要將近一年。努力是假裝不得的,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適合復讀的人
•擁有強大的內心,高效的執行力。
•有明確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考什麼學校。
•樂於接受專業老師的建議,不固步自封。
•有思考能力,每天能自己總結問題。
•有溝通能力,遇到問題及時與專業老師溝通並解決。
•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適合復讀的人
•懶人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執行力,不能堅持,只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復不復讀都一樣。
•庸人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沒有明確目標,或者是自己沒有意願復讀,只是因為分數太低被家裡強制要求的同學,不適合復讀。
•不思考之人
只有善於思考的人不斷總結學習方法,不盲目跟隨別人腳步,別人幹啥他就幹啥的人,也不適合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