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哥十年教學經驗提醒:暑假尾聲緊抓這-三點,開學成績大超越

2019-08-19   知了邦數學

每逢暑假,班主任都會強調:暑假不努力,開學徒傷悲。

因為他們知道:暑假,才是拉開差距的最佳時期。

遺憾的是,99%的學生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實現逆襲。

以下這3點是每個尖子生都必須緊抓的重點,只要做好就能實現「彎道超速」。

1

抓好狀態

暑假期間,很多孩子會進入一個生理、心理混亂期。

最常見的就是:

作業不寫,書本不碰;手機不離,遊戲不停;昏昏沉沉,狀態極差。

暑假期間,孩子的學習狀態,決定了他們開學後的狀態。

有數據顯示,尖子生在暑期中也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75%的學生能提前完成作業,其中過半還有額外的學習任務;

83%的學生會制定時間表,每一天都按計劃嚴格執行;

89%學生每天都能學習3小時以上。

抓好學習狀態,不是敷衍作業,不是臨近抱佛腳,而應該是貫穿整個暑假的自律。

首先,要做好一份容易操作的時間表。

此前,浙江大學一名學霸的暑假作息時間表被曝光,上面安排得滿滿的,讓人一眼就看出他有多努力。



對於好學的孩子來說,自律並不痛苦,相反,它還是一種優秀的習慣。

提前做好時間表,能讓孩子更有序地接受自己覺得痛苦的事情,而每完成一項任務,孩子也會有成就的喜悅。

其次,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與飲食習慣。

吃得規律,睡得規律,生活得規律,孩子的暑假就過得更充實、有序、規律。

規律的作息習慣,能讓孩子精神抖擻,專注於學習中。

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保證孩子的健康狀態,變得強壯。

狀態越好,孩子就越專注,對今後的學習極有幫助。

2

抓好知識

關於暑假,家長們都有一個困惑: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在暑假學習?

學吧,感覺苛待了孩子,不學吧,又覺得白白浪費了兩個月。

假如你了解過高考狀元的假期,就不會猶豫了。

一對考上清華大學的雙胞胎姐妹說: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是用來反超的。

從小到大的暑假中,她們都在重複這幾件事:

從早到晚幾乎不曾離開書桌;

每一科都看了幾遍教材全解,上面還畫滿了標記;

自己買題做,自己安排單元測試。

她們說,領先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比別人做得更多,學得更好。

抓好知識,查漏補缺,是暑假中最重要的學習任務。

學習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及時查漏補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的學習能力才能提升。

如果孩子遺漏了小知識點,一開始可能沒什麼問題,但日積月累之下,小知識點就會變成知識盲區,甚至迫使孩子放棄這一科。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報班,花了很多錢,成績就是上不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孩子基礎沒打好。

基礎沒打好,再用功都等於0。

首先,回歸課本。

課本是基礎知識的承載,把課本認真翻一遍,把學過的知識認真過一遍,確定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一知半解。

重新學習這些知識,直到確認自己掌握了。

其次,回顧錯題。

錯題本能夠集中體現知識漏洞,因此平時一定要做好錯題收集,在考試前及學期末做一個系統的總結,找出漏洞。

最後,梳理知識體系。

鼓勵孩子建立知識系統,梳理清楚知識之間的聯繫,區分重難點,把體系牢牢記到頭腦中,在做題時就能快速應用。

死記硬背沒有用,必須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吸收與掌握。



3

抓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讓孩子得到提高,首先,就要改善他們的學習方法。

方法對了,一切都好辦了。

第一、專心的習慣。

專注,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想讓孩子在做某件事時集中注意力,既要給他提供相對安靜的環境,也不能分散其注意力。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和意志力。

多讓孩子自主完成一些事情,才能更好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第二、守時的習慣。

拖延、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為了改善孩子這種天性,家長要給孩子制定規則。

制定作息時間表,就是要給孩子規定好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

趁著暑假,讓孩子習慣守時,那麼到了開學後,他們就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獨立思考的習慣。

很多孩子都被批評「假裝學習」,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不動腦。

最典型的是,上課時看起來很認真,但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動腦去理解知識,歸納和總結知識,比做100張試卷還重要。

第四、規劃學習的習慣。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中最不可缺少的內容。

有了策略,孩子的學習會更有條理,也更有目的性。

要讓孩子明確:

我今天要學什麼,我還要練習什麼,還有什麼知識是我沒掌握的……

一個具備規劃能力的學生,他會更加自覺、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領先,不是比別人多長了個腦子,而是因為他與別人早已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努力趕超學霸,實現完美逆襲,就在這個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