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外戚為何鬥不過閹人宦官?背後的權謀鬥爭,歷史書可沒寫

2019-11-29     臥牛說歷史

東漢是一段比較特殊的時代,它續接漢朝國祚,算是延續了西漢。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在某處跌倒,後人會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西漢滅亡,有各方面原因,外戚專權便是一個。令人諷刺的是,繼承西漢的東漢,一半的時間權力都掌握在外戚手裡。外戚上台,主要的原因便是東漢皇帝壽命不長,幼帝即位無法執政,太后臨朝不得不倚仗娘家。

竇氏、鄧氏、梁氏是東漢三大外戚,分掌一朝、兩朝、甚至三朝權柄,最後沒有一家落得好,竇憲死,鄧騭死,梁冀死,區別是家族是否受到牽連。

他們三人的權柄也是逐步加強,竇憲是「小心翼翼」的掌權,畢竟他身為漢朝第一個掌權「外戚」,得靠自己摸索。竇憲權勢低,欺負皇帝也就不狠,因此下場算是最輕的。

鄧騭看到竇憲生前的榮耀與死後的悽慘,更是緊緊抓住手裡的權柄,歷史上年紀最小的皇帝,就出現在鄧騭掌權時代,這是鄧氏為了繼續「控制」皇帝,使出的手段。

到了大將軍梁冀,更是膽大妄為,被漢質帝稱為跋扈將軍。梁氏一門,前後9人封侯,為了掌控皇帝,三位梁氏女成為皇后。梁冀的權力有多大,從他敢毒殺漢質帝一事就能看出來。當然下場也是三人中最慘的。

如此囂張跋扈的大將軍,卻是被幾個閹人宦官「輕易除去」,這裡面又有何內幕?


質帝被毒死後,漢桓帝即位。桓帝想要擺脫傀儡皇帝的命運,他問身邊的常侍單超等人:「如何才能除掉梁冀?」

除掉梁冀,對宦官單超等人來說,似乎是手到擒來,他回答道:「圖之不難,但恐陛下復中狐疑。」圖謀梁冀這事很簡單,關鍵在於陛下您別猶豫。

眾人商量完,「帝齧超臂出血為盟,於是超收冀及宗親黨與悉誅之」,梁冀就這麼輕易被滅了,過程簡單得令人髮指,背後卻是皇帝本身意志的體現與閹人宦官高超的手段。在解釋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誅滅梁冀的具體過程。

​漢桓帝與單超五人商議完畢後,單超先是收押了中黃門張惲。張惲也是閹人宦官,不過他卻是梁冀安插在皇宮的眼線,畢竟梁冀再跋扈,也不可能睡到皇宮離,他在皇宮得有監視皇帝的人。單超拿下張惲是為了打梁冀一個措手不及。


拔除梁冀的眼線後,漢桓帝用單超等宦官,聯繫諸位尚書,即東漢政權的掌權人。這些人與梁冀既有利益又有衝突,梁冀沒了,他們也會進一步擴充權柄,因此一部分人會站到皇帝一方。


這些尚書們率兵守住「省閣」,具瑗(宦官)率領廄騶、虎賁、羽林、都候斂戟士,一千多人,聯合司隸校尉張彪,圍攻梁冀府邸。最後梁冀自殺(梁冀有翻盤勢力,不死也得死),其餘梁氏子弟皆被拿下送往詔獄。


《後漢書·梁冀傳》

使尚書令尹勛持節勒丞郎以下皆操兵守省閣,斂諸符節送省中。使黃門令具瑗將左右廄騶、虎賁、羽林、都候斂戟士,合千餘人,與司隸校尉張彪共圍冀第。

這就是漢桓帝利用宦官誅殺梁冀的過程,說簡單指的是過程簡單,背後的複雜程度,是史書體現不到的,我們得從細節中一一分析。

具瑗將所率領的廄騶、虎賁、羽林、都候斂戟士都是禁軍,禁軍不僅執掌皇宮宿衛,還管著洛陽皇城。禁軍將領眾多,雖說一部分會忌憚梁冀的權勢,但大多仍「忠於」皇帝,或者說是成年的皇帝。

決定動手前,單超提到「圖之不難,但恐陛下復中狐疑」,他的意思是讓皇帝表現出皇帝的氣勢,以此來堅定禁軍「鋤奸」的心。若桓帝表現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試問禁軍將領敢跟著懦弱的皇帝「造反」嗎?


這時候東漢的局勢還沒有末年那樣糜爛,皇帝多少還是有點威勢,前提是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宦官就是皇帝的傳聲筒。

當然皇帝畢竟是樣子貨,梁冀卻是實打實的權臣,這也是單超等人先拿下張惲的原因,切斷梁冀與皇宮禁衛的聯繫。假如梁冀的命令和桓帝的命令同時到達,禁衛聽誰的還真兩說。


皇帝利用宦官,與朝臣和禁軍取得聯繫後,首先占據的「省閣」是東漢發布「政令」的地方,只有從這裡發出的「命令」,才被他人官員認可。


軍隊認「虎符」,朝中則認「璽印」,否則豈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發布命令?接受命令的人又如何判斷命令的真假?因此不是見到權威的人或蓋有專門璽印的政令,大臣或將軍是不會隨便聽從命令的。

單超等宦官聯繫尚書們、禁軍,這些人不是聽從閹人宦官,而是他們身後代表的漢桓帝,這就是權威的人。漢朝宦官可沒有唐朝時期的權柄,因為唐朝的禁衛掌握在宦官手裡,漢朝則是認皇帝的。


皇帝使者的身份雖然使得宦官占據先機,讓他們相信命令來自漢桓帝,但如何說動對方,全憑單超等人的本事。準確判斷出哪些人「忠於」梁冀,哪些人可以被說動,亦是全靠這些閹人宦官,漢桓帝可不知道哪些人能用的。


閹人宦官若真如後世某些史書寫的那樣不堪,如何織出一張滅掉梁冀的大網?人際關係,歷來是難中之難,政變不成功的下場只有一個——死,區別在於死自己,還是一家。這些人可不會靠著「忠心」不顧風險幫助皇帝。

單超等人能成功,除了閹人宦官本身的才智外,有一個前提——皇帝必須成年,有自己的意志。幼年皇帝,宦官是指揮不動禁軍的,因為禁軍將領知道,皇帝沒有單獨意志,皇權無主。這也是單超為何說皇帝不猶豫,就容易除去梁冀——眾人還畏懼皇權罷了。等到亂世,皇權被肆意踐踏後,皇帝也就成了傀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x2tt24BMH2_cNUgPd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