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劉邦,狠辣的呂雉,為何兒子劉盈懦弱?有些東西,父母教不會

2020-04-03     臥牛說歷史

劉邦看著眼前的兒子劉盈,心中糾結鬱悶,越看越不順眼:想當年,斬白蛇起義,從一介小小的沛公,成為漢中王,既而滅項羽,坐擁整個天下,我劉邦怎麼生了個這麼懦弱的兒子?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東出同項羽爭天下,妻子呂雉、丞相蕭何倆人坐鎮關中,但僅有他們二人遠遠不夠,萬一劉邦出了意外,偌大的勢力交給誰?於是嫡長子劉盈被立為漢王太子,劉邦的繼承人。

當時,諸侯尚未歸順,霸王項羽仍威震天下,劉邦立劉盈為太子是無可奈何的手段,不過現在已經是漢王十年,天下已經差不多安穩下來,是不是換個人當太子?

劉邦有八個兒子,不滿意劉盈就想著換個太子,他相中趙王如意,覺得劉如意和自己的性子最像,是頂替劉盈的不二人選。

劉邦從沒想過改變劉盈,教他些「治國之道」嗎?大概是沒有的。劉邦是第一次當皇帝,本人都在摸索中,哪裡的能力教兒子?

劉邦認為:自己能做皇帝,那自己的「性格」可以作為選取繼承人的參考。按劉邦的標準,劉盈顯然不合格,一個「不類己」,劉盈差點失去太子的位子。

劉邦能選其他兒子,可呂雉僅有劉盈一個兒子,無論如何她都要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但如何做,呂雉一籌莫展,讓哥哥呂澤找張良問計。

張良不想摻和劉邦、呂雉之間,他隱居除了自己的志向,一部分便是為了避嫌。可耐不住呂澤的懇求,無法,他對呂澤說:天下間有四位大賢,名商山四皓,你若請他們出山輔佐太子,太子之位必然穩固。

呂澤立馬拜訪商山四皓,一邊送重禮,一邊言辭謙卑。商山四皓充分感受到呂雉、呂澤的誠意,決定出山輔佐太子劉盈。

劉邦發現自己請不動的四人,居然願意輔佐自己的兒子,突然覺得:也許兒子並非一無是處,還是有優點的。於是漸漸打消易儲的念頭。

劉邦也許可以放任兒子不管,但呂雉不行,誰讓她僅有一個兒子呢。呂雉覺得,自己需要教會兒子如何當好皇帝,如何把控大權。

呂雉的第一件事便是剷除隱患——戚夫人母子。她先是貶斥戚夫人為奴婢,又將趙王如意從封地召回京城。史書稱劉盈發現母親要暗害劉如意,但卻沒提劉盈是怎麼發現的。

呂雉召回趙王,為何不會想著囚禁他,將其軟禁長安?為何劉盈一口咬定母親要殺劉如意,為此不惜倆人天天在一起,就怕給呂雉可趁之機?

另外,這時候戚夫人還未死,劉盈不曾見到母親的狠毒,為何篤定母親一定會對趙王不利?只有一個解釋:呂雉同劉盈商量過。

韓信說劉邦:狡兔死,走狗烹。站在劉邦的角度,這是正確的做法,皇帝眼中沒有所謂的仁慈,只有如何穩定政權。

異姓諸侯王為漢朝立下大功,天下一統後,就變成漢朝最不安穩的因素。劉邦只能收斂感激、狠下辣手,將他們一一消滅。這無關對錯,僅僅是立場不同罷了。

呂雉是劉邦最密切的戰友,她明白劉邦的顧慮,也十分認同「消滅隱患」的做法。她與劉邦的不同,在於隱患變了。

劉盈的隱患是什麼?劉氏諸侯王,景帝的七國之亂已經說明問題。呂雉希望兒子能認識到這一點。但劉盈呢,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好兄弟,卻不是個好帝王(帝王的仁慈指的是如何對百姓,對文臣武將從來就不能僅靠仁慈)。

劉盈十分厭惡母親的做法,不僅不同意,還處處阻撓。呂雉看著兒子油鹽不進的樣子,一臉的無奈,只能用更「兇狠毒辣」的辦法。

呂雉削掉戚夫人四肢,做成「人彘」,讓兒子劉盈觀看。她想告訴兒子:你看,這就是權力鬥爭失敗者的下場,今天是戚夫人,明天就可能是你、是我,你還不醒醒嗎?

劉盈不願意醒,或者他懂得這些道理,卻做不出來。有些東西,父母永遠也教不會兒女,而兒女也不會理會父母的用心。

劉盈想著父親誅殺異姓王,看著母親變得如此兇殘,他彷徨,他無助,如果帝王只能如此,那不如不當。

從此之後,劉盈不再參與朝政,將這一切交給母親呂雉:你既然如此精通帝王之道,不如母親你來干吧。劉盈只能借酒水,緩解心中的痛。

​惠帝雖然不理朝政,卻仍想著回護自己的兄弟。惠帝二年,呂雉想毒殺劉肥,這肯定是密謀,偏偏又讓劉盈知曉了?只能說明呂雉從沒想著避開兒子,仍希望他能醒轉過來。

呂雉為何一直苦苦教育兒子,就怕他將來在皇帝位子上落不了好下場。當時劉盈不過20歲,無論怎麼看,肯定也是呂雉先死,劉盈繼續當皇帝。

劉邦說劉盈不像自己,大概是認為劉盈不夠果斷,太過婦人之仁。若是如此,最像劉邦的趙王如意當上皇帝後,是否會除掉隱患前太子劉盈呢?

劉盈值得同情,不是因為他有一對兇狠的父母,而是生在帝王家。權力的鬥爭歷來殘酷,世界數千年的歷史一直在訴說如此「鐵律」。劉盈只是個身處其中,卻不願參與的可憐人。

呂雉哪怕言傳身教,也無法輕易改變兒子劉盈心中的善良。正如有些東西,兒子永遠學不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兒子也不會懂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215TnEBnkjnB-0zOS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