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覺得「何不食肉糜」很愚蠢,人到中年才發現:蠢得是自己

2020-03-14     臥牛說歷史

晉惠帝司馬衷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昭的孫子,也是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經歷一番波折才順利上位,而當上皇帝後才是磨難的開始。

司馬衷智商不高,《晉書》中稱「朝廷咸知不堪政事」,大臣們擔心司馬衷不能處理政事,於是紛紛勸諫司馬炎換個繼承人。司馬炎說:我不信,我不信!於是要考考兒子。

司馬炎出道題目,令司馬衷拿回太子宮做。司馬衷哪裡會做啊,記得團團轉。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司馬衷應該是當時最成功的的男人了吧,背後也有一個女人——賈南風。


賈南風把太子的近侍叫來,讓他們替司馬衷答,然後讓司馬衷抄一遍。太子身邊的人都是大才子、大文豪,紛紛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令賈南風十分滿意。

給事張泓在一旁搖頭,說這可不行!皇帝知道太子「不學」,一看這麼多「古文」就知道是別人寫的。賈南風問那怎麼辦?張泓說譯成大白話,讓太子再抄。

司馬衷拿著抄好的作業交給司馬炎,忐忑地站在一旁。司馬炎繃著一張臉接過來,越看越高興,拿著「作業」讓大臣們看,說:「誰說我兒子傻,傻子能寫出這樣的文來?」於是司馬衷坐穩了太子位。


這事記載於《晉書·惠帝紀》,我們不禁有些疑惑:司馬炎難道不會當面考核司馬衷嗎,僅僅一次沒有監督的考試,便決定王朝的繼承人,是否兒戲呢?

司馬衷是近30歲才繼位為帝,也就是說司馬炎和司馬衷有30年的相處,兒子是否是個傻子,除非司馬炎是個傻子,否則怎麼可能察覺不到?

司馬衷被稱為「白痴」皇帝,最大的原因便是那句:何不食肉糜!司馬衷什麼背景下說的那句話呢?天下鬧災荒,百姓吃不上飯。


也許是近侍們給未來的皇帝陛下上課,提了一句:「現在糧食收成不好,百姓連米粥都吃不起了」,司馬衷大惑不解:「米粥吃不起,為何不吃肉糜呢?」

肉糜就是肉粥。近侍聽到太子的詢問,心下鄙視:果然是個白痴,米都沒有,哪裡弄肉?嘴上卻不敢這麼說,找個由頭把話題岔開了。

我小時候聽到這個故事,也是哈哈一笑:真是個白痴皇帝。可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發現蠢的人其實是自己,而不是司馬衷。


人只能理解自己熟悉的事務。哪怕聰明如張良、諸葛亮、劉伯溫,見到智慧型手機也得懵逼:此乃何物?正如現代人也只能想像古人的生活。

說到這裡,我想起一個笑話。倆乞丐聊天,在「探討」皇帝陛下都吃些什麼,可他們提到食物也無非只有自己見過的(原諒我不能複述原笑話,因為歷史背景不同,皇帝的美食也不同,在魏晉南北朝,饅頭、餅一類的確實是貴族食物)。

司馬衷生來便衣食無憂,吃得好、穿得暖,甚至吃得最多的是肉糜而非米粥、菜粥。當聽說老百姓吃不上米粥的時候,他會疑惑:米粥吃不上,為何不吃更常見的肉粥呢?


司馬衷這麼說,不是因為他傻,而是他缺少基本常識,我們有專門的成語來形容這類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司馬衷是生活得太好了,乃至將自己的生活水平當成全天下的標準。

有些人生來要為生機奔波,那不是奮鬥而是生存。另一些人卻早早規劃好人生路線,仿佛活著就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人與人哪有什麼公平?

司馬衷生的好,他可以選擇吃肉糜還是米粥,而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還在為一碗野菜掙扎。我也常常想:要是我生在帝王家就好了,我頓頓要兩碗肉粥,吃一碗倒一碗。不過也就是想想,回過神後,還得為米粥而努力。


​這次新冠疫情,大家都宅在,一開始不顯得什麼不同,可隨著一天天過去,差距露出來了。有人因沒收入而發愁,畢竟還有老婆孩子要養,甚至得贍養老人。有些人為各種貸發愁,而有些人則生活沒什麼變化。

智慧型手機是一件很普通的東西,但學校開始在網上授課後,我們訝然發現:很多人居然沒手機!不少人會說:怎麼不買手機?像不像,司馬衷的何不食肉糜?

我有一次做夢,夢到司馬衷皺著眉頭,一臉疑惑,問我:何不食肉糜?我哈哈大笑:你個傻子,老子菜都買不起了,哪來的錢買肉,知道肉多少錢一斤麼?

司馬衷卻一直不停問我:何不食肉糜?他問一次,我笑一次,笑著笑著卻再也笑不出來:原來蠢得一直是我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mHXPHEBnkjnB-0zm9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