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疫情,他們狠敲竹槓

2020-03-06     擺渡人



疫情持續一個多月,給許多行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每天打開網頁,幾乎都能看到類似的新聞:

年前談好的新工作,忽然飛了。

老闆說公司困難,人事部和員工,挨個兒協商降薪。

還有的老闆,直接在公司群大談虧損,號召大家自願降薪,至於降多少,自己報到群里。

降得越多,說明對公司越忠誠。

公司有困難,從老闆到員工,大家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共克時艱是應該的。

但我發現,也不乏有些黑心老闆,明明日子還不錯,卻藉機哭窮,狠敲員工的竹槓。


-1-


哭窮和真窮不一樣。

真窮是說,如果我們不降薪,公司就要倒閉了,活不下去了。

而故意哭窮的老闆,想的卻是:既然我可以給大家降薪,幹嘛不省點錢呢?

2月3日,也就是在疫情爆發的第9天,就有人在網上吐槽:「別的公司都在為疫情捐款捐物,我們公司卻號召員工給公司捐款。」

這家公司是幹嘛的呢?

給嬰幼兒洗澡、按摩。平時生意特別紅火,顧客經常要排隊預約,才能輪的上號。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因為正月初十沒開業,竟然聲稱活不下去了,要求全員放棄2月份工資,還要給公司捐款,好讓老闆繳納門店的租金和電費。

合著這老闆當的,連電費都沒打算出啊。

平時賺錢的時候,不說跟員工同等享受成果,風險來了,卻要員工和自己一樣承擔?

小算盤打得太響了吧!


-2-


喜歡哭窮的老闆,比喜歡哭窮的老公還可怕。

他們不光趁著疫情,跟員工說自己虧錢,就算平時也喜歡向員工哭窮。

我剛畢業的時候,待過一家公司,一開始在人事部協助招聘,天天聽人事經理畫大餅,感覺公司前程遠大,說不定下個月就能上市。

後來去了行政部,立馬不一樣了。

老闆待在行政部的時間比較長,經常晃來晃去,唉聲嘆氣——

「咱們這個真不賺錢!」

「上個月又賠了多少多少。」

「要不是為了養活你們這幾十號人,我早就不幹了。」

媽呀,那感覺,仿佛公司明天就會倒閉,多虧他憑一己之力苦苦支撐,就為了我們不被餓死。

後來聽得多了,我從震驚變成了麻木,心想:既然老闆天天賠錢,又那麼累,幹嘛還要做呢?

至少就我個人來說,每天勤勤懇懇,還用不著別人說「養活」我有多不容易吧。

年底,有同事提出想漲工資。

老闆依然哭窮:「我們現在是創業期,公司很困難,連我自己都一分錢沒賺呢。」

我一打聽,原來所謂「創業期」,已經創業四年了,年年都是創業期。

所以沒多久,我就辭職了。

而那個喜歡哭窮的老闆,依然在收割著剛畢業的廉價勞動力。


-3-


哭窮,和畫大餅一樣,是很多老闆的法寶。

最近,一家號稱「中國房地產500強」的公司,被曝集體降薪。

我對房地產行業不了解,不知道疫情造成的損失具體有多大。但聽說內部員工,已經罵聲一片。

有的員工從初七開始線上辦公,結果公司按照事假扣工資。

有的員工二月份完全沒有休息,不但沒有加班費,工資也被打折扣。

更過分的是,還有孕期、哺乳期的女員工,直接被辭退了。

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這家公司可能真的遇到資金困難,不得已保命吧。

但他們又出了一項奇葩的政策:「員工沒工資,生活困難不是嗎?可以向公司貸款,利息從以後的工資里扣。」

有錢放貸,沒錢發工資,這波操作著實優秀。

這樣的公司,借著疫情的幌子,連臉都不要了。

所有創業當老闆的人,在決定創業的那刻起,要應該一種擔當:公司可能賺錢,也可能賠錢。無論結果如何,都只能自負盈虧。

這是創業者最起碼的覺悟。

在收益方面,不跟員工平等,在風險方面,就不應該跟員工講平等。


-4-


機遇和挑戰,往往並存。

同樣一場疫情,蠢人只會占小便宜,自砸招牌,聰明人卻能看到時機。

今天中午,作家杜子建發微博——

「復工在即。很多小公司不在了,有些失了業的人,可以來我公司。預計今年擴招1000人。」

擔當,魄力,情懷,瞬間躍然紙上。

隨後,我又看到消息,華為給部分員工,發了高額補助金,用來獎勵他們冒著危險,在疫情一線現場辦公,保障了那裡的通信工程。

從1月23日開始,每人每天補助1000元至2000元不等。

網友們紛紛眼饞:「又是別人家的公司。」

說到這,就必須提到正月十五,「老鄉雞」董事長高調撕毀員工降薪申請的視頻,在網絡圈粉無數!

連我也忍不住許願:「等疫情結束,去吃老鄉雞。」

有些人問:「這算不算炒作?」

其實,就算這是炒作,又有什麼問題呢?

員工領到了足額的薪水,老闆藉機做了一次品牌營銷,圍觀群眾集體鼓掌,簡直皆大歡喜。

這樣的炒作,越多越好。

至少,比那些明明沒有山窮水盡,卻急著讓員工買單的老闆,看起來舒服多了!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AJatXAB3uTiws8KJz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