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美股上了不少熱搜。
活到89歲才見過一次美股熔斷的巴菲特,也陸續看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熔斷。
網友們都替他感慨:「我太年輕了!」
昨天,美股依然像過山車一樣,先是低開,隨後探底回升,收復20000點關口,臨近收盤,再次下跌3%。
很多人關心巴菲特買的股票。
我對股市懂的不多,特意圍觀了一下:他買的達美航空跌了8.43%,紐約梅隆銀行漲了4.31%。
有人估算,最近8天,股神巴菲特,大約損失了240億美元。
但巴菲特對此依然很樂觀。
畢竟,他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實現抄底,從長遠來看,這一次抄底,也未必不會成為下一個成功案例。
就像他說的那樣:「歡迎股價下跌,那樣我才能買到便宜的股票。」
別小瞧那些正冒著綠光的股票。
它們正處在人生低谷,只要實力不差,隨時可能反彈,才是買入的好時候。
真正的行家,輕易不會選擇早就一路飆紅的股票,反而更熱衷於在跌停股里,尋找機遇。
股票是這樣,人生更是這樣。
你生命中的每一次危機,都蘊含著巨大的機遇。
-2-
前幾天,一個老同學給我發消息:「我感謝這次疫情。」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喜歡這種類似於歌頌苦難的話,何況苦難的背後,是那麼多人的血淚。
但聽完他接下來講的經歷,我理解了他的心情。
他說,他平時工作很忙,幾乎天天加班,看起來活得很充實。
但他知道,其實他一直在消耗自己,消耗體力,消耗閱歷,消耗認知。這種感受,常常讓他惶恐:「如果有一天,把所有的東西都透支完了,該靠什麼活下去呢?」
直到疫情襲來,他暫時陷入低谷,只能待在家裡,收入銳減。
大概就是兵家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吧。
既然不能出門,他乾脆安下心來,老老實實讀了兩本關於商業運營的書。
這兩本書,他早就買了,一直沒有時間讀。
同時,他拉了一個群,和幾個同行討論新項目,收穫了不少靈感。
更讓他驚喜的是,他聽說很多人在做短視頻,特意刷了許多熱門的短視頻,確定方向,試著模仿拍了幾個,竟然效果不錯。
他終於開始輸入,獲得新的能量,而不是一味輸出。
原本感覺前路迷茫的他,仿佛又看到了幾點微光。
聽完朋友的講述,我說:「你不應該感謝這次疫情,你應該感謝在疫情期間,沒有放棄努力的自己。」
人們常說:「登高才能望遠。」
其實大部分人,在埋頭登高的過程中,看到的只有無盡的台階。
而當你偶爾停下來,你會發現,只要你願意,隨時都能望向廣袤的天空。
-3-
小時候,我不喜歡冬天。
我常想:「如果一年四季,都是春天,那該多好呀。」
老人卻告訴我:「沒有冬天的話,我們就沒有好吃的白面。」
因為麥子在舒適的環境里,會出現「貪長」現象,一味舒展它的莖葉,長得高高的。
它在瘋長的過程中,透支了自己的能量,也忘記了使命,最終變得根基淺薄,風一吹趴下一片。
也只結出薄薄的麥粒,與雜草無異。
只有冬天,能讓麥子停止瘋長,用全部的力量默默地紮根。
等到冬去春來,這樣的麥子才粗壯結實,也就有能力結出飽滿的麥粒。
難怪人們常說:「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是春天的前奏,是一個蓄勢待發的季節。
還有一句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很多人都注意到前半句,卻忽視了後半句。
水往低處流,你的人生低谷,可能就是你積蓄力量的大好時機。
-4-
所謂低谷,還有一個好處:敗無可敗,失無可失。
一無所有,也就百無禁忌。
我的一個同鄉,前幾年創業失敗,老婆也跟他離婚,帶走了房子和孩子。
以前他回老家,總是西裝革履,那一次,穿著一身運動裝,一雙帆布鞋就回去了,路上還不知怎麼,濺了不少泥點。
他父親一看很生氣:「穿成這個樣子,不怕別人笑話?怎麼,連件好衣服都穿不起了嗎?」
他卻揚揚眉毛:「我還怕別人笑話?」
他說,以前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得太累,後來才發現,真的無所謂。
你平時穿得再好,為人再周到,一旦失敗了,別人還是一樣看笑話。既然如此,乾脆怎麼舒服怎麼來。
從那之後,他活得通透了許多,連步子,都比以前更開闊。
如今,他早已東山再起,卻經常回憶那段落魄時光——
「那就像一人,本來在走迷宮,怎麼走也走不出去,後來絕望了,管他呢,乾脆撞牆算了。」
「然後發現,牆居然是投影的,我可以在牆裡自由地穿來穿去!」
落魄到一定程度,反而是無盡的踏實,不再被別人的看法所束縛,也就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菲特活了89歲,說:「歡迎股價下跌!」
對股市來說,每一次震盪,都意味著「洗牌時間」,是在階層固化中逆勢而出的難得機會。
不但股市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一場疫情,有人看得到危機,同時也有人看得到轉機。因為危機總是和轉機並存。
聰明人,應當珍惜他人生中的每一次危機,把危機變成轉機。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DqTBHEBnkjnB-0zF3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