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先後去了黃石、武漢、荊州、宜昌。湖北有著南北雜糅的一種氣息,同時湖北東西被長江貫穿,內里一系列發電站,尤其宜昌這裡的三峽大壩與葛洲壩。
發現湖北這些城市這些年行政規劃與名稱的變化,以及因名稱變化而帶來的一些其他變化。比如黃石與大冶,明明黃石市是由大冶底下的兩個帶有黃字與石字的兩個鎮合併而成,現在反而大冶在黃石下管轄,二者的微妙關係已然顯現。
比如這荊州,之前叫荊沙市,因荊州與沙市合併而得名,其後因荊州之名古已有之,天下共知而復改荊州。襄陽也是,之前叫襄樊,由襄陽與樊城合併,其後又因襄陽久負盛名而復改。
這幾年武漢的發展令人矚目,我到武漢後,可能是還有一些區域沒有看到,但是我看到的整體上已然是破舊的城區。但感慨武漢匯聚近兩千萬人,這種勢頭髮展必然迅猛,再加上中部城市崛起,外貿轉內銷的戰略變化,順勢而起。同時也感慨武漢學校之眾多,以致學生數量之眾多。還有這光谷區的發展,雛形已經開始展開。
湖北之行,所見所感,從這一座座城市開始寫起。
一,黃石
1,來黃石只是順路,因為要到武漢,於是順路在黃石呆了下。當我來到黃石時,看到黃石火車站附近這樣的破舊景象,並沒有抱著很大的預期。結果在我看黃石歷史時,不由得感慨這座城的發展以及它與大冶之間的關係。黃石的礦藏資源之豐富,使得它在立市之後迅猛發展,時下也是礦藏資源開始枯竭而開始沒落。,
2,去了黃石這裡的市場,也去了黃石科技館,被科技館的科技式的展覽驚艷到了,不由得感慨這才是科技館呀,充滿了科技的體現,以及趣味性。科技館附近就是圖書館以及博物館,這幾者匯聚在一起,同時還有這公園式的風光,不得不說這裡是一個好去處。
3,黃石市很大,到更像是幾個大的村鎮匯聚到一起,常常一片一片的人煙。同時黃石市又與大冶市邊界毗鄰,同時也能看到在地理位置上黃石與鄂州武漢幾市相鄰很近,這種格局也是頭一次見到。
二,武漢
1,到了武漢,這座超一線城市,可是來了後發現城市整體上有些破舊,不似想像中的樣子。來了後和一個老朋友見面,夜景下去了戶部巷那裡,正遇到小雨。戶部巷這裡的小吃店很多,但我並沒與想吃的慾望,而是去了戶部巷外的一家飯店坐下。
第二天朋友開車帶我在繞武漢逛了下,主要是長江右岸,武昌區這裡學校是真多,幾十所聚集在一起。武昌區這裡整體建築偏舊一些,不是很繁華,有多處在修路,第一次在高架橋見到有軌電車,但車速太慢了。在武漢的地鐵買票可以直接微信付款,方便許多。
2,下午見了一位圈柚,很是感慨第一次見面,倒很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他是我在帶訓練營時認識的,提前打招呼到了武漢告訴他一聲。第一次見面他開車帶我兜風逛了下光谷區,聊了許久這武漢這光谷區。光谷區是要建立媲美於矽谷的存在,雛形已有。聽他說武漢已經近兩千萬的人口規模,這基數著實比較厲害。也從他這裡了解到武漢這幾年的發展變化,以及他他再次回到武漢創業辦公司,感慨他的魄力。
3,夜裡來了漢口這裡江漢路,能看到一些民國式的建築。江漢路並不是網上寫的那樣媲美上海的南京路,雖然依然是繁華區域。武漢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取武昌的武,漢口漢陽的漢,合為武漢。
4,我在武漢吃了好多次熱乾麵,但都不是我曾經吃過的那種美味。我之前在老家縣城很喜歡 一處熱乾麵店,將熱乾麵從熱水中瀝出,放上綠豆芽蔥花和特製的拌醬,再就著一杯熱乎乎的白開水,一口面一口白開水,味蕾都被打開了。那種味道至今還想起,可惜在武漢吃到的熱乾麵都沒有以為的樣子。
三,荊州
來到荊州這座古已有之的名城,更多的是它的歷史感。與之有關的有九州之一荊州,有劉備借荊州,還有這裡的名人張居正。張居正的一生也是甚為令人感慨,而其在這亂局之中一襲變革使得大明一度中興。走在荊州這座城,依然透露著古之氣息,也許是刻意營造,畢竟對於一座城刻意打造文化牌也是可取之處。
1,荊州城牆這樣的古代建築,走在城牆下,沿著城牆邊,身臨城牆邊上的長河,在黑夜裡望著這蒼穹,感受到一片寧靜。
2,去了張居正故居,張居正在嘉靖之時就是小心處事,前有徐階後有高拱,雖有圓滑,依然胸有抱負,更是能夠將抱負書寫。一代帝師,其後幼帝萬曆即位,十年新政,使得大明王朝財政得到更多的充盈。
當然後來有人說這樣的變法,也使得大明王朝在後期動不動就想利用這個張居正編制的收稅機器不斷的收割。可正像許多事許多舉措能夠救得這一時一世,這怪不得張居正,而是後人的無能。畢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也需要後人自己好好思量如何更好乘涼。
張居正死後的悲涼,不得不令人悲憤,尤其還牽扯到這一大家子,死死傷傷。有時不得不讓人無語。何謂治國之臣,何謂治世良才,何謂國之棟樑,何謂秋後算帳?
3,到了荊州博物館,館藏不大,布置許多楚文化風格的文物。也講述了荊州過往。只是這博物館的確有些小了些。
荊州的經濟體量整體差了些,也許是地理位置的限制,也許是自然條件的限制,也許是自身的種種原因。
四,宜昌
宜昌,古稱夷陵。我來之前並不知道,來了後看到夷陵廣場,才知道宜昌古稱夷陵。夷陵之戰就在此地發生,劉備此戰過後有了白帝城託孤。宜昌被稱之湖北第二大城,來了後發現並不似以為的湖北第二大城市,整座城市依著長江延畔延伸展開。
1,騎著單著在宜昌行走,逛了街街巷巷,宜昌這裡的路高高低低有些繚繞。
2,去了長江邊,看著長江江水,宜昌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接口處。夜裡曾從東站騎了十公里到市區,能明顯感到是沿江而擴大市區的。
3,去了三峽大學這裡,此處位於宜昌高地,騎車有些起伏。來到宜昌和荊州,常常能看到夜色下那滿載著各色食材的獨立的攤販,做著炒麵炒粉。而且價格便宜菜量很大,老闆會在炒麵或者炒粉里加上你喜歡的菜,任你挑選,總共算下來5元一份。
在荊州以及宜昌,能讓人感到一種輕悠悠的生活氣息。宜昌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這裡風景的美麗,而荊州讓我感受到的是這裡古已有之的氣息,更喜歡荊州一點。在湖北的這些天,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單車——哈羅單車,自荊州開始,以及宜昌都是用的哈羅電動車。單車給了我許多便利,能夠讓我更快更近距離的接觸這一座座城。
以上,湖北的行走,讓我感受到湖北有著南北雜糅的一種氣息,同時湖北東西被長江貫穿,尤其武漢位置,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僅是長江中游航運的中心,同時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不愧為九省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