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20多年.這個藥不多的小方,療效極佳不復發
小師妹 華醫世界
有人認為,半夏湯中的秫米,只有用甘而微寒、功能益陰氣利大腸的北糯米配合半夏開宣滑降,才能達到上述「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的安眠目的。
其實糯無分南北,都有平補脾肺氣陰的作用。
至於其具體運用,可以跟小師妹一起看看國家級名老中醫萬友生老先生怎麼說、怎麼用。
今天,小師妹分享的是 國家級名老中醫萬友生老先生臨床治療失眠案例5則,供大家臨床參考學習。
01
田某,男43歲。
初診:1974年10月5日。
主訴及病史:
患失眠已五六年,每晚只能入睡二三小時。即使入寐也多夢紛擾,有時甚至徹夜不眠,以致頭常昏痛,健忘,心悸汗多間或胸部憋悶而氣難透出,神疲肢倦,便溏日行2次,晨起咳嗽痰多而色白。
診查:舌苔薄黃,脈細弦數。
治法:投以酸棗仁湯加味。
處方:
酸棗仁一兩,朱茯神五錢
知母五錢,生甘草五錢
川芎三錢,柏子仁一兩
夜交藤一兩,合歡皮一兩
丹參一兩,五味子三錢
黨參五錢,蓮子五錢,山藥五錢
連服藥5劑,失眠顯著改善,每晚能睡五六小時,夢亦減少,頭昏痛亦減輕;
但仍咳嗽痰多。
二診:
守上方加法半夏、陳皮、竹茹各三錢,枳實一錢半,合溫膽湯於酸棗仁湯中,再進藥5劑。
失眠基本解除,患者大感舒適。
三診仍守上方加減以鞏固療效。
按語
本例由於心肝血虛火旺,神魂不寧,以致長期失眠,寐少夢多,甚至徹夜不眠,頭常昏痛,健忘心悸汗多,脈細弦數。
從其間或胸悶而氣難透出來看,可見不僅心神嚴重不安而且心氣漸趨阻滯。
再從其便溏神疲肢倦,晨起咳嗽痰多色白來看,可見兼有肺脾氣虛而內蘊痰濕。
初診採用《金匱要略》酸棗仁湯加柏子仁、五味子、丹參、夜交藤、合歡皮滋養心肝陰直以安斂神魂為主,稍佐既補肺脾又安心神的黨參、山藥、蓮子,先不考慮痰濕;
當失眠顯著改善後,再加入半夏、陳皮、竹茹、枳實寓溫膽湯於酸棗仁湯中以化痰濕。
溫膽湯不僅能化痰濕以和胃,且為治療痰熱擾心以致失眠的良方,故僅投藥5劑,失眠即基本解除。
02
金某,女21歲
初診:1963年4月23日。
主訴及病史:久患失眠,每晚只能入睡三四小時。即寐亦多夢易醒,醒時口苦,但不幹渴,痰多食少食後噫氣,多食則吐,進乾飯則梗阻於胃脘,大便隔日1行而硬結澀痛難下。
診查:舌潤,脈濡細稍數。
治法:投以《靈樞》半夏湯加味。
處方:
半夏一兩,糯米二兩,夜交藤一兩
連服藥3劑,失眠顯著好轉,每晚上床不久即能入眠直至天亮,只是稍有響聲即被驚醒,但亦隨醒隨睡不似過去醒則不能再入睡。
大便雖仍硬但易出,不似過去艱澀難下。
痰亦大減,食慾漸開,但食後仍感胃脘不適而時時噫氣。
複診守上方加旋覆花、陳皮、甘草各五錢。
再進藥3劑,大便通暢,失眠痊癒。
03
董某,女,49歲。
初診:1963年10月22日。
主訴及病史:久患失眠,每晚只能入寐三四小時,即寐亦多夢易醒,口淡乏味,飲食大減,午後腹脹。
診查:舌潤,脈微弱。
治法:投以《靈樞》半夏湯加味。
處方:
法半夏一兩,糯米二兩,夜交藤一兩
連服藥5劑,失眠顯著改善,每晚能安睡7小時左右。
複診時守方加減以鞏固療效。
04
徐某女51歲。
初診:1963年12月13日。
主訴及病史:患失眠症已10多年,每晚至多能入眠三四小時,甚至徹夜不寐。
飲食大減,口淡出水而有時喉舌乾燥,便結隔日1行而色深黃。
診查:晨起舌苔白厚,脈細弱稍數。
治法:投以《靈樞》半夏湯加味。
處方:
法半夏一兩,糯米一兩
夜交藤一兩,陳皮一兩
甘草五錢,生谷麥芽各一兩
服上方藥20餘劑,失眠痊癒,未再復發。
05
黃某,女,44歲。
初診:1976年7月6日。
主訴及病史:
久患失眠,近日加劇,每晚只能入寐二三小時,甚至徹夜不寐,即寐亦多夢紛擾。
心下痞滿,口淡乏味,不思飲食,食後梗阻於胃脘,有時胃中灼熱,大便軟色黃黑而二三日一行。
診查:舌紅,脈細弱。
治法:投以溫膽湯合半夏湯加味。
處方:
竹茹三錢,枳實五錢,法半夏五錢
陳皮五錢,雲茯苓五錢,甘草二錢
糯米一兩,川黃連一錢半
丹參一兩,夜交藤一兩,合歡皮一兩
連服藥3劑,心下痞滿解除,失眠顯著好轉,每晚能入睡五六小時,而且夢少;
但頭劑未加糯米,服後胃感不適,二三劑加糯米則無此症。
現覺胃中舒適,口味好轉,食增神旺。
複診守上方加減以鞏固療效。
按語
上述用半夏湯或用半夏湯合溫膽湯以安眠的4例治驗都屬和胃安神法。
由於胃絡通心,心胃關係密切,故胃不和者,可使心神不安而見失眠。
如《素問·逆調論》說:「不得……是陽明之逆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又《靈樞》說:「或令人目不暝不臥……飲以半夏湯1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相得者也。」
或謂半夏味辛,辛能泄散;
而多涎甚滑,則又速降。
《靈樞》所云陽氣滿則陽驕盛,不得入於陰,陰虛則目不得瞑,飲以半夏湯通其陰陽,其臥立至。
其實所謂陽蹻盛者,只是陽升太過,陰不涵陽,故不得眠。
惟此善降,則陽入於陰,此即其治不得眠之真旨。
秫米即糯米,性味甘平,其有或雲微溫,或雲微寒者,可能是按南北產地而分,即北糯性應微寒而南糯性應微溫。
因此,前人既說它能益陰氣而利大腸,又說它能暖脾腎以止虛寒泄利。
有人認為,半夏湯中的秫米,只有用甘而微寒、功能益陰氣利大腸的北糯米配合半夏開宣滑降,才能達到上述「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的安眠目的。
若用南糯米則不然,因為它甘而微溫,功能暖脾胃堅大便不符合上述陽盛陰虛、夜不得瞑的病機之故。
但從前人所謂糯米服之使人多睡來看,則南糯亦未嘗不可用。
其實糯無分南北,都有平補脾肺氣陰的作用。
即既能益氣,也能益陰只是性味甘平屬於平補罷了。
秫糯雖屬粘滯之物,但又具有潤滑之性,粘滯益氣固能實大腸,潤滑益陰則能利大腸,故與溫補藥同用可止虛寒泄利,而與滋補藥同用又能通陰虛便秘。
常見有些脾胃虛寒而大便失調之人有食糯米而大便成形的,也有食糯米而硬便轉軟的。
我脾胃素弱,消化不良,家人常禁止我食糯米,而我則喜食之而快然無所不適。
可見 脾胃虛弱者禁食糯米之說並不盡然。
我認為 糯米為平補脾胃的食品,在脾胃虛弱而無食積痰阻水停、脘腹脹滿時稍稍食之,實有利而無弊。
又從秫米能治筋骨攣急和久食令人身軟緩入筋來看,秫糯有較強的柔緩作用。
失眠為精神緊張所致,服之能使緊張的精神為之鬆弛,故能安眠。
但寐安之人過服之,又可使人多睡。
由此可見,半夏湯是以半夏和胃安神為主糯米緩急安神(並能養胃和中)為佐。
半夏和胃,當是指其開宣洩降胃中濁陰之邪而言。
至於上述半夏湯「治不得眠之真旨」是「陽升太過,陰不涵陽」,半夏「善降」則「陽入於陰」。其言似是實非。
如果是屬「陽升木過,陰不涵陽」,那就成為陰虛陽亢的失眠證必須採用滋陰潛陽以消火安神之法才能奏效,而絕非半夏湯所能勝任。
《靈樞》所謂陽蹻盛不能入於陰而陰虛不得瞑,
應該是指胃為濁陰之邪所壅塞而不和,以致心陽(火)阻於上(陽盛)而不能下交於腎,同時腎陰(水)阻於下而不得上交於心(陰虛),
於是心腎水火不得相交而失眠(由此可以領會脾胃中土確為心腎水火相交之媒介)。
因此,採用半夏以開宣洩降中阻於脾胃的濁陰之邪,即所謂「決瀆壅塞」之意,
而脾胃壅塞解除,「經絡大通」,心腎水火上下相交之路無阻於是「陰陽和得」「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看完萬友生老先生5則醫案,您是否對半夏秫米湯有了新的理解呢?
關於失眠的更多有效治法,歡迎您在文末留言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