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墜落15年,我懷念「最後的戰役」

2020-06-12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華語樂壇:墜落15年,我懷念「最後的戰役」

即便看到封面的合照,大概也沒幾人能想起這樣一個事實:

2020年的周杰倫,已經41歲了。

而站在他身邊的王力宏和陶喆,今年一個44,一個51。

四人中唯一的80後是林俊傑,也一腳邁入了40+的門檻。

距離我們與他們相識,眨眼已20個春秋。

今天,是周杰倫新歌《MOJITO》首發的日子。

沒有一絲意外的,抖音熱搜、快手熱搜、QQ音樂熱搜第一都是它。

而昨夜零點,QQ音樂伺服器甚至因為歌迷大量的湧入,小崩了幾分鐘。

時間再往前兩天,是另一位華語歌手,孫燕姿出道20周年。

在一場63分鐘線上演唱會後,她的52首歌曲空降QQ音樂飆升榜。

我們在為他們的音樂能量 感嘆同時,也免不了滋生出一種惆悵:

隨著諸神半隱半退,華語樂壇是否也會隨之江湖消散?

只見偶像,不見歌手;

土味當道,大師沉默。

儘管此刻我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失望之冬」。

但不想星光暗淡之中,仍有一批不識愁滋味的少年——

因為幾首略顯平淡的新歌,對周杰倫大呼「江郎才盡」;

因為一檔拼炸裂高音的綜藝,對林俊傑大評「唱腔一般」;

因為一張轉型失敗的專輯,對王力宏大喊「只靠顏值」;

甚至憑几張音樂無關的PPT,就能對陶喆敲下「水平最差」的結論。

這一幕幕,總讓人很想把時光拉回到2005年。

那一年,周杰倫26歲,王力宏29歲,陶喆36歲,新人林俊傑24歲。

在音樂人最好的年紀, 他們連寫帶唱,百花齊放。

如使命般地扛起了流行音樂的大旗,將華語樂壇推到頂端。

以90後的立場而言,彼時的你我也許還聽不懂歌里的苦辣酸甜。

但有一點無可否認:他們的歌與身影,便是記憶里最好的童年。

啟源

一切的一切,要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說起。

此時的流行樂市場,香港天王餘溫尚在;

張惠妹、謝霆鋒、任賢齊如日中天;

孫燕姿、梁靜茹、SHE、五月天尚未到來;

屬於華語樂壇的下一個盛世,還未可知。

和眾多歌迷一樣,歌手王力宏也是在那時認識的陶喆。

準確點說是97年,身在紐約的王力宏遇到樂壇前輩李宗盛時。

兩人閒聊之餘,李宗盛從包里掏出一張藍色的CD。

遞給眼前的年輕人的同時,他說了句:

「這個小伙子,就是台灣的Babyface(R&B音樂教父)。」

回去後戴上耳機,王力宏明白了李宗盛話里的含義。

《飛機場的10.30》《沙灘》《流沙》《愛,很簡單》……

幾首純正美式R&B之後,專輯第七首《望春風》旋律響起。

「自己買花自己戴,愛恨多自在。只為人生不重來,何不放開懷。」

融入中國元素的洋派風格,讓王力宏心緒一下有了起伏。

帶著某種感慨,他起身回到台灣。

踏上故土,不出意外,迎接他的是一股叫做陶喆的旋風。

因為超強的創作能力,和新奇的節奏曲調——

陶喆已率先一步,單槍匹馬,喚醒樂壇。

而此時的王力宏,也受夠了公司給自己 「小張學友」的定位;

更受夠了整張專輯都唱別人的歌。

他渴望改變,渴望創作上的自由。

98年初,在福茂唱片渾渾噩噩了三年,王力宏懷著雄心轉投索尼。

同年,他帶著新公司首張唱片《公轉自轉》回歸。

自己填詞譜曲,自己編曲配唱;

就連封套攝影,他也都靠自己。

但凡聽歌的朋友,很難不和這張專輯相遇。

因為裡面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愛你就等於愛自己》,也是娃哈哈的廣告歌。

曲風上,除了R&B,王力宏又加大劑量供應了Jazz、Rock等元素。

新生代ABC在音樂審美上的先鋒性,終得展露。

在珍重創作的年代,23歲的王力宏只憑一張神專,便轉身成功。

那一年,他是金曲獎舞台上最年輕的歌王;

那一刻,他風頭正勁,所到之處,粉絲尖叫,鮮花遍布。

隨後的99年,樂壇又無縫對接到了陶喆的大熱年份。

閉關兩年,同樣堪稱神專的《I'm OK》問世。

這一張專輯,讓陶喆在台灣地區的唱片銷量榜登頂。

被他拋諸身後的,是《走過1999》的歌神張學友。

彼時的陶喆,80、90後沒有人會不認識。

就像他們中,沒有人會不知道那首《找自己》一樣。

「嘩啦啦啦啦啦天在下雨,嘩啦啦啦啦啦雲在哭泣。」

當然,你一定也熟悉專輯裡的其他歌曲:

《小鎮姑娘》《夜來香》《普通朋友》……

千禧年來臨前的短暫時光,陶王二人燃燒自己,新星升起。

他們的音樂,讓屬於創作歌手時代的閘門, 得以打開。

而在他們之後的,是那滾滾的洪流,終將再無法阻擋。

序曲

時間很快來到2000年。

被陶喆、王力宏曲風感染的年輕人,已經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但音樂和英雄的互相成就,又讓千禧年送給了他們另一份跨時代的驚喜。

那年在台灣高雄的一場演唱會上,吳宗憲剛唱完一首《三暝三日》。

進入下首歌前,他突然插著腰,向台下介紹起了為他伴奏的新人。

那是一個臉藏在黑色帽子後面的年輕人。

憲哥語帶寵溺地說,「彈鋼琴的是誰知道嗎?這是新世紀的偶像哦。」

這番情真意切地「表白」,在當時只換來了稀疏的掌聲。

而記錄這一幕的鏡頭,甚至都沒轉到過年輕人的身上。

後來的事實證明,憲哥當晚的話也僅僅說對一半。

因為等在那個大男孩前方的,並不是屬於偶像的花路。

而是一條意味著絕對統治的,天王之路。

那一年,台上的他只有21歲。

他的名字,叫周杰倫。

周杰倫是在3年前的選秀綜藝《超級新人王》上,被吳宗憲淘回來的。

當時,周杰倫是選手,吳宗憲是主持人。

而坐在台下的評委,是陶喆。

那是周杰倫第一次參加音樂類的比賽。

他並沒有自己上台唱。

而是拿了首自己寫的歌讓朋友唱,他在旁邊鋼琴伴奏。

最後因為朋友唱的太爛,評委陶喆給的分並不高。

後來回憶起來還有點耿耿於懷

但台上的吳宗憲,瞄到了周杰倫面前複雜的樂譜。

當時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驚為天人」。

比賽結束,憲哥沒放過周杰倫,把他簽到了自己的音樂公司阿爾法。

也是在這裡,周杰倫認識了小學文憑的方文山(作詞代表作:《七里香》《東風破》《娘子》等)

認識了只想出書的黃俊郎 (作詞代表作:《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軌跡》《Mojito》等)

還有編曲三巨頭,洪敬堯、鍾興民、林邁可 (代表作:《霍元甲》《雙截棍》《最後的戰役》《愛在公元前》《夜曲》等)

這些人,後來組成了他征戰樂壇的御用班底。

很多人都知道周杰倫出道前,睡在公司錄音室瘋狂寫歌的故事。

但卻不知道,這時他寫出的歌,退貨率高到嚇人。

寫過一首《眼淚知道》,被吳宗憲推薦給劉德華。

劉德華瞟了眼歌詞,只有疑惑,「眼淚怎麼會知道?眼淚要知道什麼呢?」

最後這首歌沒收,轉而給了新人溫嵐。

為了向李小龍致敬,又給張惠妹寫過一首《雙截棍》。

阿妹那邊卻覺得曲風怪異,還是沒收。

就連《春夏秋冬》,一首寫給自家老闆的歌——

也因為詭異的調調實在難唱,被吳宗憲放到了一邊。

周杰倫的創作,在00年左右的華語樂壇太過天馬行空。

換言之,就是不符合當時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認知。

而來來往往的拒絕中,也只有走快一步的王力宏,收下了他那首《打開愛》。

吳宗憲的本意,是想讓周杰倫寫夠10首歌再發片。

當然,必須要是10首不會被退貨的歌。

但後來公司另一位老闆楊峻榮出現,打亂了這個計劃。

在聽過周杰倫自己錄的一曲樣帶之後,他向吳宗憲發出了大寫的疑問:

「這一角,你就這麼擺了一年多?」

在楊峻榮的堅持下,周杰倫把之前被拒絕的歌拿來自己唱。

然後,這些歌就成了他的第一張專輯——《Jay》。

為了拍專輯封面,特意去燙了個捲毛

而排在這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叫《可愛女人》。

便是由憲哥唱不來的《春夏秋冬》重新改詞而成。

隨著歌曲前奏里,那一聲「Woo」的響起——

屬於周杰倫的大音樂時代,同時也是很多人的青春,開始了。

激化

帶著《Jay》橫空出世的周杰倫,2001年「爆冷」拿下了金曲獎的最佳專輯。

但那一晚,作為新人的他「站在領獎台上,卻只能獨自一人尷尬地笑著」。

因為所有媒體,都在採訪另一位大明星。

這一幕,周杰倫在同年的演唱會上,也用一首《蝸牛》做出了回應: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如果說周杰倫第一張《Jay》,僅算是他的一種試探——

那麼第二張《范特西》,可以說是他音樂才華的全面爆發。

在這張專輯中,你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異域王國《愛在公元前》、幕府忍者《忍者》

也可以看到舊時代的老上海《上海一九四三》、吸血鬼古堡《威廉古堡》、中國武術《雙截棍》……

極富想像力的音樂內容,是很多人乃至創作者,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在此之前,絕大多數歌手出唱片,多是「一首好歌+九首庸作」的搭配。

偶爾有兩首好歌的,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但此時,周杰倫卻做到了十首曲目,全員皆主打。

這張專輯一如後人評價,「帽檐下,是屬於我們永恆的音樂聖壇

那年和超神《范特西》正面相遇的,是王力宏的《唯一》。

雖比不了前者開掛般的光芒,但這張專輯打開了他個人的巔峰期。

而王力宏的唱功也是自此,在同屆歌手中拉開了身位。

一首專輯同名的《唯一》,普通人只當它是「撩妹情歌」。

但「中國音樂學院通俗唱法(男聲)十級曲目」,還是值得了解一下。

至於這一年的陶喆又在幹什麼?

他正潛伏一旁,創作《黑色柳丁》。

這張專輯包羅了重金屬搖滾、抒情搖滾、R&B、爵士、鄉村。

風格變化之餘,還罕見地被賦予了旋律和現實結合的深度。

《Dear God》是911事件後為人類傷痛而作的歌,歌詞犀利又充滿感動;

《討厭紅樓夢》是替新時代女性發聲的歌,表達想「推翻愛情無聊的規則」的態度;

《蝴蝶》則是一首充滿人生希望的歌,它曾阻止過想要輕生的人……

要說整張專輯中主題最普通的,無非就是寫給前女友的,《Melody》。

但這首現在有多經典?去KTV蹲一下午就知道了。

創作風格、唱法、個性,總有一個給你新鮮。

這一年,周杰倫、王力宏、陶喆,便是因此而被送到大眾面前。

這一年,華語樂壇的三駕馬車集萬千寵愛,享巨星氣場。

而這一年,台下樂迷看的是他們龍爭虎鬥,此消彼長。

你強,我就要比你更強。

在這樣的主旋律之下——

似乎所有人都意識到,華語樂壇正在積蓄力量,等待一場交戰。

04.

爆發

2004年,一個新人的出現首先打破了平衡。

在這一年的金曲獎上,重頭戲無疑是陶喆、周杰倫和王力宏,三人同台爭奪歌王。

入圍的還有陳奕迅,頒獎的是王菲

那時候誰也沒太注意——

這一年的最佳新人獎,被一位來自新加坡的歌手領走。

發行《第二天堂》這張專輯時,這位新人出道僅兩年。

但他來勢洶洶,極短時間內,人氣與地位就直逼三位前輩。

大多數人的隨身聽,也是自此開始被一個清亮的嗓音占據。

拉開彼時的年度歌單——

前一首,是再造東方桃花源的《心中的日月》;

後一首,就是淺唱中式生活情調的《豆漿油條》。

前一首,是詩意紛飛的《七里香》;

後一首,又是黏住過客的《江南》。

歌手林俊傑的到來,意味著屬於樂壇的混戰終於有了交點。

如果說《第二天堂》助力JJ殺出重圍,只是吹響了號角。

那麼05年,才是這場「諸神之戰」爆發的準確紀年。

因為這一年,周王陶林,如恆星閃耀,照亮夜空,盛世降臨。

1月,陶喆發行了個人第六張專輯《太平盛世》,3個月狂銷120萬張。

《愛我還是他》 《就是愛你》《Susan說》……

每首歌都投注極致的深情,但每首歌又蘊含不同。

陶喆的音樂素養,在這張專輯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4月,林俊傑奉上主打硬科幻的《編號89757》,開啟新一輪霸屏。

一曲《一千年以後》,紅遍大街小巷。

這首歌的流行性與成熟度,多年後依舊值得驚嘆。

而以機器人視角展開的同名主打《編號89757》、古埃及探險般的《木乃》——

都是情歌主打以外,全新的林俊傑。

周杰倫在他最愛發新歌的11月,又帶來了絕對制衡的《十一月的蕭邦》。

那時,恰逢電影《頭文字D》熱映。

伴隨著一聲「AE86上山了」,《一路向北》《漂移》也成了跨熒幕的經典。

這張專輯還有《發如雪》《黑色毛衣》《夜曲》等。

不用想也知道,又是周董標配,一專多主打的誇張之作。

王力宏則踩在最後一個月,推出中國風新嘗試的《蓋世英雄》。

《在梅邊》《花田錯》《蓋世英雄》連續三波, 全都加入了京劇元素。

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總會誤以為是哪個新人的新曲風。

唱了十幾張專輯的歌,誰還能像王力宏 這樣有生命力去探索?

四人四張專輯,不僅貫穿了05年度各大音樂頒獎典禮;

當然,也包攬了各大音像店老闆的補貨、銷售榜單。

華山論劍,劍指巔峰,重分江湖。

正因為有這四位人物的「聯手」——

從2005年的一開始,到最後一天,我們的耳朵就不曾有片刻空閒。

儘管此時《一萬個理由》《香水有毒》《月亮之上》已經響徹大街小巷。

但這一切,仿佛和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他們專注著自己,帶來的純正音樂,只屬於2005年,只屬於我們的青春

後來人們回憶起這一年,總不由得感慨:

不管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神仙打架的美好時光,每首歌都能充盈我們的內心。

05.

消散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付費曲。」

那時把MP3翻來覆去聽的人,又有幾個真 想到:

華語樂壇在他們唯一一次的交戰後, 衰敗至此?

往後多年的「神曲」更迭,只一個字就可以概括:

俗。

且不說早年鳳凰傳奇《荷塘月色》,慕容曉曉《愛情買賣》,傳遍八方。

也不說大大小小的廣場舞,帶起《小蘋果》 《最炫民族風》,時時洗腦

就只說李榮浩一張《模特》,剛有點要擦掉這滿嘴口水的苗頭——

抖音橫空出世了。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你說嘴巴嘟嘟,我嘟嘟嘟嘟嘟。」

……

一代的年輕人,怕是再聽不到「風到這裡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

更聽不到「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但偏偏風漸漸把距離吹得好遠」。

05年那會,很多人也許剛上初中。

那時總會天真地以為,華語流行歌曲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但直到後來才發現,天真如斯,簡直是「啪」地一下 把標準拍到了天花板上。

去年,亞洲新歌榜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金曲。

榜單上的歌曲,代表了去年一年最流行的華語音樂。

陷在老歌里不願出來的我們,掃過一眼才恍然發覺:

當年聽的是歌,而如今看的,大多只剩人。

周杰倫因為很多契機,再次唱紅《告白氣球》。

這首歌曲的爆紅程度,讓他自己都驚訝。

很久沒出專輯的他,現在基本只靠年度單曲來安慰他的「夕陽紅」歌迷。

這個新歌號召力,真的沒誰了

每回發歌,毫無疑問,都是音樂圈大事件。

而這時,每一個80、90心中也都瞭然:

周董這是又下車,指揮華語樂壇交通了。

王力宏和周杰倫一樣,忙碌於家庭,作品逐漸變少。

現在的他,人氣不能跟巔峰時期相比,令很多粉絲很惋惜。

但那有如何呢?

偶爾現身,你會發現他顏值依舊嗓音依舊,功力依舊。

久不發片的陶喆,傳聞有新作已經很久很久。

17年底他出了首單曲《Mars Baby》,唱給他未出世的孩子

編曲依然牛,只是旋律沒有那麼抓耳。

但不論怎麼說, 至少你知道他還在用心創作。

林俊傑此前因為總唱大眾化的芭樂情歌,被諸多「樂評人」嫌棄了一輪。

他也乾脆話不多說,專注展示自己的「CD唱功」。

然後你能看到,他再簡單的情歌都能唱出高級感……

切好像都變了,一切又好像沒有變。

只能說那個手裡拿著攢了很久的錢,在音像店千挑萬選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他們無法再回到當初的起點,讓一切重新開始,讓樂壇重回巔峰。

沒有人接棒周王陶林,這的確是種遺憾。

但我們的青春已逝,也是時候該獨立長大了。

2016年,永遠青春無敵的少年派代表五月天,寫過一首歌。

歌里有一句詞,叫:諸神已離開,鬼在狂歡。

那是一句隱晦的悼詞。

悼念墜落的華語樂壇,祭奠我們見證過的,光輝歲月。

你最喜歡的華語歌曲/歌手是

[email protected]

中國搖滾

今天你Mojito了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laoqXIBiuFnsJQVuS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