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慶坦言童年時父親的嚴厲對他的傷害:打孩子是家長的性格缺陷

2019-12-07     婉秋聊育兒

1、

這幾天,杭州一位爸爸反綁著雙手給孩子輔導作業的照片在網上很火。

兒子上四年級,爸爸輔導作業時給他講題,但是反覆講了幾遍兒子還是做錯,爸爸火氣上來了忍不住就會打孩子。可是打了孩子也沒有什麼用,兒子照樣還是不會。

為了控制情緒,防止氣火了傷到孩子,爸爸就想了這麼個辦法,將自己的手反綁起來。

顯然這個父親已經明確意識到: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打是沒有用的,解決不了孩子不會做題的問題。

我認為這是一個負責任、勤于思考、會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父親。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是輔導孩子作業,在教育孩子所有的問題上面,「打」孩子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2、

蔡國慶在錄製《你好爸爸》節目時,坦言他曾經指著爸爸說:」我就要當爸爸了,但我絕不當你這樣的爸爸。「

因為,小時候爸爸對他太嚴厲:如果有一天爸爸從學校里聽說他跟誰爭執了,回到家二話不說,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嚴厲的批評或直接揍他。

以至於現在已過不惑之年,他回想起來還是很委屈,童年所有的事情中,這是最不美好的一件事。所以,他這樣一個有修養、內斂的人竟然會對著自己的父親發誓絕對不做他那樣的爸爸。

從蔡國慶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打孩子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久,有多深。


但是,時間進入到2019年,還有很多人信奉」孩子就要打,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他們認為孩子如果做錯了事情,就要打一頓,以讓他印象深刻,再也不犯此類的錯誤。

是的,這樣做也許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立刻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是,對親子關係的破壞、孩子內心鬱積的憤怒、委屈、恐懼,是會影響孩子一生幸福的。

3、

我認為中國式教育有一個特點,就是當孩子長大後,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家長會說:「你看,要不是小時候我對你嚴加管教,你會有現在的成就嗎?」

但是,如果你給我愛和自由,說不定我會發展得更好。

如果每個孩子打一頓就能教育好,那教育孩子太簡單了:不會做題打一頓就會做了;做事馬虎打一頓就認真了;上課聽講開小差打一頓就專心了;玩遊戲上癮打一頓就戒掉了……

無論我們出於多麼好的意願去打孩子,孩子感受到的也只是失去自尊。

尹建莉老師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年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富,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

打罵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是讓問題暫時遮掩了而已,可能讓問題從表面轉移到地下,還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的傷害。

經常被家長打罵的孩子,他感受到的是屈辱和自卑,學到的是粗暴對待人的方式,長期以往會對他的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

寫作業


4、

我有一個親戚,今年24歲的男孩,很少與人交流,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飯、上班就是打遊戲。

他小時候是一個很正常也很可愛的小男孩,轉折發生在他六歲多的那年,他偷拿了同班同學的原子筆。

爸爸知道後很氣憤,認為偷人家的東西是道德品質的問題,一定要好好教育他,讓他長記性。

爸爸將他一頓猛揍,還強迫他跪在街口向人家謝罪,引來很多圍觀的人。

可以想像我一手抓蟲子一手扛相機的畫面嗎?

這件事之後,男孩開始沉默,拒絕說話。家人以為過幾天就好了,沒想到孩子卻自此成了一個自閉的孩子,能不說的話絕對不說,只說必須要講的話。上學後,成績也不好,跟同學也很少交流。後來只能上了一所職業高中,畢業後找了一份剛夠餬口的工作。

長大的兒子成了這個樣子,爸爸再後悔也已經晚了。

世界著名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

兄弟姐妹在沙發上使用技術

5、

孩子並不是完美的,我們要學著接受孩子的缺點;孩子就是孩子,他要經歷犯錯誤的過程才能慢慢長大;他是一個正常的人,就不免會有各種缺點。

在對孩子不滿意時,我覺得家長首先要明確一點:你是支持孩子的盟友,而不是要做孩子的敵人。這樣一想,你的火氣就會減少許多。

願所有的家長們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做智慧家長,正確管教孩子,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1KU4W4BMH2_cNUgeb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