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是光靠努力,憑什麼逆襲?就這招,成為公司領先的那20%

2019-08-05     職場逗伴匠

文/職場逗伴匠

01

前天,在公司樓下吃早餐,剛好碰到隔壁部門同事。得知他幾經波折,終於通過全部科目拿到了駕照。

「我拿到駕照後,還專門跟教練請教了各種實用駕駛的口訣心法,比如倒車入庫、側方停車、中軸線怎麼看......」同事背書似的講解著。

我點點頭說:「這麼多方法,太厲害了,那你應該都上路開車練過了吧?」

同事H尷尬地講:「還沒時間上路練習,我先把這些方法、技巧囤起來,以後總有用武之地。」

這麼多的方法,只囤起來就有用嗎?

02

缺乏場景的信息囤積,才是「真兇」

熟記再多的口訣技巧,如果不體驗油門和剎車,不切身感受方向盤,很難真正掌握駕駛這項技術。相反,當信息囤積的越多,對自身而言是一種負擔。

教育培訓從業人員是「知識囤積症」的高發群體,看似簡單的一個學習(培訓)過程,卻需要儲備大量的知識信息,才能應對自如。因為崗位發展的專業需求,培訓人無時不刻都在吸收外界的資訊。他們不是在學習,就是在準備學習的路上。

如培訓講師,課題的精準定位、課程的整體結構、PPT製作設計、現場氛圍的掌控、知識點的通俗易懂、呈現表達的方式、學員的各種挑戰,都要輕車熟路。

職場管理學習三階段

作為培訓管理者,四處搜集學習需求、戰戰兢兢優選師資、發完培訓通知又愁到課率、全程跟進以防出現「教學事故」、下期課題的甄選定奪、課程滿意度與學習反饋調查、課程內容的有效落地應用,完成上述系統工作後,還要思考自身崗位的價值體現。

面對林林總總的信息資訊,總認為以後會派上用場,要麼先收藏要麼先存檔。其實,學得越多,囤積越多,焦慮越多。專家研究表明,人腦對周圍事物有三大負面傾向:

·恐懼 Fear。害怕失去,總覺得可以擁有得更多,於是大量囤積資訊。

·不確定性Uncertainty。喜歡擔心未來,在持續焦躁中容易迷失自我。

·懷疑Doubt。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周圍的一切,時常自我否定。

面對種種未知,很多人總覺得學習還不夠。

03

真正的知識管理,是一套學習實踐體系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喬治•洛溫施坦認為:「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出現缺口時,好奇心就會產生。有好奇心就產生了缺口,有缺口對應就會有痛苦,為了減少這種痛苦,我們就得填滿知識缺口。」

獲得的知識越多,發現缺口越多。如果無法進行正確的自我管理,就容易引發知識焦慮。

「人前當老師,人後補知識」,常態化的學習是培訓人慣用的充電方式,似乎唯有如此才能不落伍掉隊。知識囤積狂,並不是正確的成長方向。當下的知識來得太容易,面對過載的資訊,能正確駕馭知識的人,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用。如何才能有序管理知識,讓知識產生價值呢?

知識管理,是對信息的有效甄選,提取核心點,升級自我認識,最終帶來結果的改變。

場景塑造:基於學習對象的業務切入

當你看到別人吃東西時,感覺自己的肚子也餓了。別人端起水杯喝水,似乎你也口渴了。走在路上,對面有人抬起手錶看時間,你也會跟著看看時間。出門乘車,旁邊那位手裡捧著一本書,認真讀著,你頓時也想給自己找點事,來進行自我充實。這證明,場景就是影響力。

回到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中,培訓人需掌握對象的業務要點,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的職級、有不同的側重點。對場景知識的獲取、儲存、疊代時,要進行分門別類,做好歸檔。

系統建模:將知識散點連線成篇

別再隨意學習某個知識點,請進行模塊化的系統思考。

在公司的終端門店中,從崗位晉升而言,如店員訓練員店長大店長(區經理),都有明確的知識單元,唯有順利通過崗位課程,才可開啟下一步晉升之路。

如餐飲行業的店長崗位,需要提升的專業知識包括對訓練員的輔導、收存貨、收銀、食品安全、人員交班、危機處理、服務技巧、開店打烊等系列散點,從連點成篇的角度來看,店長只需管好五大方面即可:人員篇、物料篇、產品篇、設備篇、營運篇。

落地轉化:讓學習進程一目了然

學習的進程中,不是因為堅持而看見,而是因為看見而堅持。

在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中,焦點在哪裡,結果就會在哪裡。

作為培訓人,請儘可能進行參數化知識管理,讓員工的每一點成長看得見。 如下圖,新進店長的四大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參照指標,讓學習一目了然。

04

別做隨波逐流式,請成為知識布景師

布景,即根據創作者的設計用意,運用不同的工藝、手法、道具、為目標搭建特定的環境。知識管理高手,其實是一位布景師。

我們走進星巴克,就被現磨咖啡豆的香味所吸引,舒適的燈光效果,節奏鮮明的音樂。我們進入宜家,就得沿著既定的顧客行走路徑,直至出口處。這就是布景力,它帶來的消費感知,讓顧客進行多元體驗,從而產生更多的消費行為。

如何成為高級知識管理者?掌握知識布景力的五大思維:

A.知識布景力之框架思維

個人成長或團隊業務拓展,請先熟悉業務模型,再做內容設計。

知識管理的本質是進行概念之間的連接,形成新的架構認知。基於體系化框架,結合企業實際與自身經驗,進行內容的場景實踐輸出。如下述公司內部培訓中的多維框架思考:

公司發展的戰略需求HR人才培養梯隊培訓發展體系員工能力圖譜師資課程運營

基於企業實際,結構化的內容布景, 才能深入人心。

B.知識布景力之載體思維

載體,就是我們將通過怎樣的媒介進行知識信息傳遞。

例如,公司里常見的知識載體《營運標準手冊》、《店務實操SOP》、《知識問答100問》、《產品營銷的五行系統》、《微課專題系列》、《危機管理》、《服務案例精選集》等等。

信息需要疊代,載體也在升級。選擇適合自己的輸出載體,才能持續精準布景。

C.知識布景力之聚焦思維

高手從來只做減法,吾生有涯,知識無涯。

如主題式(單元)知識布景,一個階段專注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知識累積。貪多嚼不爛,準確判斷現階段什麼才是你最需要的?保留最有價值的即可,單純的囤貨思維不可取。

舉例,當店裡營業額不理想時,如何聚焦找出影響因素?

圍繞營業額這個版塊,去專注思考而非天馬行空。我們可以畫一個九宮格,中間寫上提升營業額。接下來,再剩餘的八個空格內,持續思考找原因,直到填滿每一個格子。聚焦思考,就會得出影響生意的八個因素包含:促銷活動、新的競品出現、天氣情況、道路施工、實際營運能力、放假、產品接受度、品牌影響力。

單點突破,持續重複,聚焦會產生複利效應。

D.知識布景力之倉庫思維

未來的知識管理,絕大多數會是資源的競爭。

想像一下,你有多少資源(倉庫),你的庫存量意味著自身的能量。真正厲害的人,在平時會進行單元庫的輸入存儲,需要的時候隨時提取即可。

觀點庫、方法庫、工具庫、模型庫、系統庫、素材庫

碎片庫、結構庫、理論庫、信息庫、資料庫、思維庫

先定所需、再去搜集、動態更新。在日常工作情境里,不斷升級倉庫。

E.知識布景力之實踐思維

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說:「如果一天不練,我會看出自己水平的差別。如果兩天不練,批評家會看出我水平的差別。如果三天不練,觀眾會看出我水平的差別。」

想成為知識管理的高手,光說不動沒有用。

知識管理的實踐六步法

a.知識獲取b.知識甄選c.知識輸入d.知識消化e.知識歸檔f.知識外化

從前期中期後期,在一次次內容實踐中,自我錘鍊。

05

胸懷全局,把每一步做出趣味來,讓知識的價值看得見。

梁漱溟說:「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慾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顆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

在知識管理的實踐中,行動不是解決焦慮的出路。

有方向的體系化輸出,才是正途。

-END-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堅持碼字,這是我熱愛的事。對你有幫助,才是一種價值。

【作者簡介】職場逗伴匠,「我是好講師大賽」全國50強 / 美國ACI認證職業講師 / 今日頭條&悟空問答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 青雲計劃獲獎者 / 生涯規劃師 / 自我效能管理達人/ 專欄原創作家 / 5:00早起倡導者 / 馬拉松跑手 / 讀書控 / 旅行生活踐行者 / 視覺手繪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dSuSm0BJleJMoPMOf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