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高考公平是一條底線

2020-08-10     時代郵刊

原標題:捍衛高考公平是一條底線

2020年高考前夕,山東曝出聊城冠縣「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事件,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輿論場海嘯。如何捍衛公平的底線,成為熱點話題。

高考,不僅是中國人才選拔的一項重要制度,還是事關教育公平的一項國本。事實上,國家對維護高考的公平,也是順應民心,出台了諸多配套措施。大到堪稱嚴格的法紀,小到各種周密的程序。高考事關每個家庭,每個公民,這個公平堤壩決不容任何挑戰,這是人們共同的認知和信念。

就是在這樣嚴防死守、全民皆兵的情況下,居然還有人鑽制度的漏洞,公然利用手中的權力和便利,「偷走別人的人生」,這是無論如何都不可接受,也不能原諒的。所以,消息一出,如冷水入油鍋,輿論迅速沸騰。之所以會如此,原因不外乎這樣幾條:高考公平的信念遭遇挑戰。在一般人看來,高考公平事關國運,事關每個人的命運,不大可能出大問題,而現在居然暴露出一系列的頂替入學的事件,實在不可思議。因為要想頂替入學,牽涉到一系列的公權部門,學校、教委、公安、高校等等,誰有這樣的本事,能夠一路打通?如果這樣都能打通,在別的領域,又會怎樣,令人憂心。

近年來,許多熱點輿論都關涉中產階層的焦慮。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他們通過打拚,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是改革開放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越是成功,對這種成功之後的安全感要求越高。這些人都是經歷過高考的,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跳板,對高考的公平性視同底線。一旦出現這種嚴重踐踏公平的行為,是不能容忍的。他們具有設置議題、炒作議題、製造輿論的強大能力,如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雷洋非正常死亡事件等熱點輿論,都是中產階層焦慮的結果。

在任何社會,都存在著事實上的弱勢群體,這是需要特別關愛的一個階層。以這次被頂替的農家女為例,高考是他們改變命運的為數不多的機會之一,就連這樣的機會都被偷走了,怎能不讓人憤怒?同處這一階層的弱勢者,聯想到自身的處境,對這一結果感同身受——雖然並不是自己被頂替了,但這種移情和共情感,卻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在這裡,可能是這一位農家女,在別的情形下,很可能就是自己。這種共情必然產生強烈的共鳴,所形成的輿論聲量中,一定有他們洪亮的聲音。

雖然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但一旦曝出,依然引起包括以上三種原因在內的多種因素迅速合流,就讓這種輿論海嘯更加澎湃。這種反應,恰恰更能反映出人們對高考公平信念的堅守。正因如此,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山東省,都對此極為重視,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以極高的效率進行調查和處理,第一時間公布處理以安撫人心。以霹靂手段,迅速控制了輿論發酵的空間。

這一個案雖然已經基本平息,但留給我們這個社會的餘響,卻並不會很快消失。 在事關公平這一社會準則面前,沒有一件是小事,也不會因為時間的牽延而被遺忘。高考公平,需要以程序和技術來維護,需要以嚴格的法紀來保障,還需要讓這一理念深入人心,不容任何不法者來鑽漏洞。據教育部最新發文,要求各高校「認真開展新生入學複查,對弄虛作假、考試舞弊,騙取加分資格或企圖冒名頂替的新生,堅決取消其入學資格並嚴肅處理。」從大的方面來看,高考公平不過是社會公平的一環, 社會公平是一個系統,這就不僅僅是一兩道防線,需要全社會來共同維護。而這,正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要發力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bpY3HMBURTf-Dn50I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