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
1089字
閱讀時間
4分鐘
中國的年輕人真的「低慾望」了嗎?或者說年輕人失去了消費的動力了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年輕人的消費水平仍然處在增長期。有所變化的是,消費從過去特定領域的量的積累,轉變為全方位、個性化的質的提高。觀察每個人的私人帳單,恐怕消費構成和比例都大相逕庭,又如何斷言人們普遍地走向「低慾望」了?
消費結構的改善,消費領域的幾何式擴張,讓傳統的觀察視角越來越受限。年輕人的消費,不再體現在餐飲、服裝等「溫飽式」的領域,而把目光投向了諸多新興門類。這意味著,評價這一代年輕人的消費必須引入全新的框架。
消費結構的改善,消費領域的幾何式擴張,讓傳統的觀察視角越來越受限。年輕人的消費,不再體現在餐飲、服裝等「溫飽式」的領域,而把目光投向了諸多新興門類。這意味著,評價這一代年輕人的消費必須引入全新的框架。
又一輪的「雙11」網絡購物節即將來臨,但不像早些年人們為了趕上一波打折促銷而守候零點「秒殺」,如今的購物節點越來越多,電商平台也此起彼伏地湧現,網絡消費的習慣得到充分培養,消費節點也從一個單一的點擴充為較長的時間段了。
當下,有個流行詞叫「夜間經濟」。許多城市不約而同地推出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舉措,而參與夜間經濟的主要消費力量,自然包括向深夜索要個人自由時間的年輕消費者。
如果把不受時間約束的網絡消費算到夜間消費的範疇里,相應的消費比例只會更高。與網際網路的傳播規律類似,網絡時代的消費同樣也是碎片化的,把自己心儀的商品放在「購物車」里,密切觀察商品價格走勢,在合適的節點「清空購物車」,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如果把不受時間約束的網絡消費算到夜間消費的範疇里,相應的消費比例只會更高。與網際網路的傳播規律類似,網絡時代的消費同樣也是碎片化的,把自己心儀的商品放在「購物車」里,密切觀察商品價格走勢,在合適的節點「清空購物車」,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而在線下消費的場景中,夜間經濟帶來更多的便利。比如,人們觀察到,儘管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傳統的商場購物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但一些營業時間更長的小型便利店填補了線下消費的空白。比較24小時便利店與網店,同樣的商品,便利店的定價並不占優勢,甚至明顯高於網店,但不阻礙寫字樓的白領前來購買。在這裡,人們敏感的不是價格,而是消費能否獲得良好的體驗。深夜裡便利店不滅的燈,給有需求的消費者帶來一絲溫暖。
慾望是天性的體現,「低慾望」本身就是違背人類社會的內在發展規律的。當然,現代意義上的慾望不體現在胡吃海喝,不體現在揮霍浪費,而是更多地呈現在精神層面的滿足。在消費升級的大變局中,年輕人的消費是最敏感而最直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