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語 | 以「紅色絲帶」串聯長三角一體化

2023-09-23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社科人語 | 以「紅色絲帶」串聯長三角一體化

社科人語 | 以「紅色絲帶」串聯長三角一體化

社科人語

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背景下,應以整體性視角,跨越行政區域界限重新梳理紅色文化譜系,讓紅色文化放射出新時代光芒。

原文:跨區域重新梳理紅色文化譜系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學講師 趙 原

圖片 |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好紅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背景下,應以整體性視角,跨越行政區域界限重新梳理紅色文化譜系,讓紅色文化放射出新時代光芒。

研究與實踐對紅色文化有較為深入的探討,但存在三方面問題。第一,紅色文化研究以行政區為界,忽視了跨地域的內在聯動性與一體性。比如,中共一大跨越了上海與浙江;江蘇「雨花英烈精神」與上海「龍華英烈精神」既一脈相承又相互聯繫等。第二,三省一市自有紅色文化研究方面成果較為密集,但以長三角紅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成果還較少,缺乏對長三角紅色文化譜系的梳理,限制了對紅色文化內在聯繫及傳播方面的深度開掘。第三,長三角紅色文化聯動多以文旅合作、聯盟、共同體等形式出現,較多停留在產品、市場層面,合作機制亦不夠完善,且紅色文旅路線只是景點間的簡單串聯,體現不出長三角紅色文化的互聯性與一體性。因此,構建長三角紅色文化譜系,可對紅色文化一體化發展提供頂層設計思路。

建紅色文化譜系

譜系梳理具有直觀、簡明的特點,這種方法自古即有。依據長三角的聯動性,至少可以梳理出四條譜系,如革命人物活動譜系,其活動軌跡能揭示紅色文化在長三角的傳播,如陳獨秀、蔣光慈、陳望道等。歷史事件發生譜系,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空間揭示了長三角的密切聯繫,如五卅運動、新四軍長三角抗戰史、沙家浜革命故事等。遺址遺蹟分布譜系,與典型遺址遺蹟關聯的地域能揭示紅色文化在長三角的互動,如一大會址、金寨紅軍廣場、龍華烈士紀念館等。紅色精神傳承譜系,代表性紅色精神的內涵與發展可揭示長三角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如紅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大別山精神等。可以說,長三角紅色文化譜系的梳理能夠給長三角紅色文旅、紅色教育等方面一體化發展帶來重要資料支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施。

探一體化發展路徑

結合譜系,長三角紅色文化一體化發展便有跡可循、有路可走。首先是長三角紅色文旅方面。紅色文化譜系能夠在釐清長三角紅色文化複雜互動關係的基礎上,形成以革命人物、歷史事件、遺址遺蹟、紅色精神為線索的紅色線路,如以黨的誕生為線可設計一條從上海到浙江的紅色文旅路線,以革命人物陳獨秀為線可設計一條從安徽到上海的紅色文旅線路,此外還有安徽與江蘇的新四軍故事線以及三省一市解放戰爭故事線等,如此可讓紅色旅遊不僅僅停留在紅色景點打卡層面,而是得到更有深度和內涵的發展。其次是長三角紅色文化傳播與教育方面。紅色文化的傳播與教育需要依賴景觀敘事(紅色遺址歷史)、語言敘事(紅色故事講述)和行為敘事(紅色儀式體驗)的融合。依據長三角紅色文化譜系,充分發揮長三角紅色文化場館的聯動,研究設計出跨區域、能串聯的新式文化講堂、研學旅行線路、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教材與教學方式等,加速長三角城市互動與發展,讓長三角成為紅色文化傳播與教育示範地。最後是長三角紅色文化品牌價值實現方面。在文化資本的符號經濟時代,紅色文化遺產無疑是值得深入挖掘和打造的文化資源。長三角作為創意產業聚集地,加強紅色文物創意產品開發,促進紅色文化與創意產業、影視文化產業等融合發展,完善業態發展支撐體系,能夠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性、帶動性和影響力的融合型紅色文化產品和服務品牌,塑造和推廣長三角紅色文化IP。總而言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研究好紅色文化,著力發揮其在公共服務、社會教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能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能。

突破長三角行政區域限制進行譜系梳理與圖譜繪製將會使紅色文化產生更廣泛的社會效益和文化效能,社會公眾的感受度和認知度也會快速提升,可極大地推動紅色文化傳播與傳承,亦可有效推進實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0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向縱深推進 | 社會科學報

社科人語 | 當代青年的思想和行為是什麼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29fea0ab52467fe8fa53b6b689685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