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鑒 | 《西遊記》在法國經過了怎樣的譯介與改編?

2023-11-05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互鑒 | 《西遊記》在法國經過了怎樣的譯介與改編?

互鑒 | 《西遊記》在法國經過了怎樣的譯介與改編?

互鑒

作為最早傳到法國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在法國的譯介傳播史已近兩百年。《西遊記》在法國解讀、翻譯、接受及改編的歷史進程中,對法國文學、文藝等領域都產生過影響。

原文:《西遊記》在法國的譯介與創意改編

作者 | 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丁 濛

圖片 |網絡

作為最早傳到法國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在法國的譯介傳播史已近兩百年。《西遊記》在法國解讀、翻譯、接受及改編的歷史進程中,對法國文學、文藝等領域都產生過影響。

在法國的譯介與文學改編之旅

《西遊記》在法國的譯介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被譽為「引領法國《西遊記》翻譯史進程先驅」的旅行作家西奧多·帕維(Théodore Pavie)於19世紀30年代開始攻克這部長篇巨著,但他最終僅選取了其中八個章節,翻譯出版的文本累計達160多頁。

1909年傳教士戴遂良(Léon Wieger)在河間府天主教會印刷所出版《中國近代民間文集》(Folk-lore chinois moderne),書中最後一個故事正是譯自《西遊記》第10—12章。20世紀初傳教士祿是遒(Henri Doré)在其所著的《中國民間信仰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superstitions en Chine)一書中同樣選譯了《西遊記》的若干章節,譯者認為《西遊記》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1912年法國外交官喬治·蘇利埃(Georges Soulié)在其出版的《中國文學隨筆》(Essai sur la Littérature Chinois)里不遺餘力地稱讚中國文學是「全世界最豐富多樣的」,他在「小說」部分重點介紹《西遊記》並選譯了其中《唐王游地府》的故事片段。1924年法國汽笛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猴子與豬:中國十三世紀魔幻歷險記》(Singe et le Pourceau. Aventures magiques chinoises du XIIIe siècle)的插圖書,作者是喬治·蘇利埃·德·莫朗(George Soulié de Morant),也就是喬治·蘇利埃後來的筆名。

1951年喬治·德尼克(George Deniker)將英國著名翻譯家亞瑟·韋利(Arthur Waley)的《西遊記》英譯本進行簡化並翻成法文版《美猴王》(Le Singe pèlerin)。得益於韋利版本的成功,德尼克的法譯本同樣引起了廣泛關注。

1957年,國際聯盟前秘書長路易·阿弗諾爾(Louis Avenol)選譯的《西遊記》在瑟伊出版社出版。與前人更關注《西遊記》的佛教傳說不同,阿弗諾爾的翻譯更加通俗化,為了便於更多非專業讀者的理解,他刪減了一些枯澀難懂的術語,以期還原更加完整的西遊故事。法國權威漢學家雷威安(André Lévy)認為這是一部開創性的作品,儘管阿弗諾爾只翻譯了原著一半內容,但仍贏得了數百萬名讀者。

1991年《西遊記》第一本法文全譯本終於問世,由雷威安花費五年時間完成。這項在譯者本人看來「艱巨而瘋狂」的任務旨在更忠實、更完整地向公眾展示這部「無與倫比的世界文學傑作的真面目」。該譯本也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個法譯版本,2010年還由人民出版社以中法雙語形式出版,共計六冊。

《西遊記》在中國常被作為青少年讀物而改編推廣,在法國也同樣如此。雷吉·德拉日(Régis Delage)改編的《猴王》(Le Roi des singes, 1992)、帕斯卡爾·福里奧(Pascal Fauliot)改編的《美猴王史詩》(L』épopée du Roi Singe de Pascal, 2000)、塞爾維·德·馬修西尤(Sylvie de Mathuisieulx)改編的《西遊記》(Le Voyage vers l』Ouest, 2011)等雖然為適應閱讀人群進行了簡化處理,篇幅普遍較短,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冒險故事仍吸引了無數法國年輕人。

跨媒介敘事與創意改編

進入21世紀後,戲劇、連環畫、遊戲、影視等媒介也成為承載《西遊記》的重要方式。法國學界、文藝界正在採用新的代碼、新的講述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偉大的作品,實現從一種語言轉向另一種「語言」的創意轉變。

《西遊記》因其劇本設定、魔幻的打鬥情節在世界遊戲領域頗受歡迎。2019年一款以西遊題材為創作靈感的法國聯機遊戲《非常英雄》橫空出世,玩家可以扮演師徒四人中任一角色,被法國媒體稱為「一場不羈的英雄約會」。這款遊戲還融合了《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等時下流行元素,使冒險歷程更加幽默和輕鬆,為玩家帶來美妙獨特的遊戲體驗。

2020年由斯特凡·梅爾希奧(Stéphane Melchior)繪製的連環畫《猴王歷險記》(Les aventures du roi singe)走進大眾視野,伽利瑪出版社至今已出版兩卷,分別是《長生不老》《大鬧天宮》,第三卷《骷髏女巫》在讀者的千呼萬喚中於2023年8月發行。畫家從《西遊記》汲取靈感,同時還引用了日本元素、印度元素等,比如聖鬥士等,以栩栩如生的圖像填補法國讀者對東方文化的想像空間。

在法國,中國非遺藝術皮影戲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如小宛然劇院推出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火焰山》,燈籠劇團推出的《火雲洞》等為法國觀眾帶去了獨特的跨文化體驗。

近年來中法文藝界也加強合作,共同推動《西遊記》在法國的跨媒介傳播。由中英法德四國共同製作、在巴黎夏特萊劇院連演18場且獲得巨大成功的歌劇《西遊記》(2007),中國視覺藝術家健一和法國知名漫畫編劇莫方(Jean-David Morvan)合作的漫畫《猴神》(2008),由蔡明亮執導、法國演員德尼·達旺主演的電影《西遊》(2014)等都是中法交流互鑒的見證。

可以看出,近些年法國大眾深度挖掘文化的多樣性,有效利用媒介的多元性,巧妙藉助學科的互補性,通過譯介、改編、演繹等方式擴大了《西遊記》在海外的影響。國內學界在加強文學譯介的基礎上,也應以跨媒介方式發揮文學更大的傳播效力,實現經典文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5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對策 | 靈活就業的規範與通暢需要進一步保障

新書推薦 | 「步槍之王」AK47的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00d9fa2d5942972da7b136e3c798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