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火化隊戰士回憶:整理完烈士遺體,2天吃不下飯,不敢上廁所

2024-10-23     無風卻起念

老山戰役後,一位火化隊戰士回憶起那段難以忘懷的經歷,臉色凝重。

他說:「整理完烈士的遺體,我2天沒吃下飯,連去廁所的勇氣都沒有。」

到底是什麼樣的場景,竟讓一名戰士心靈受到如此巨大的震撼?

1984年4月27日,昆明軍區向老山發起突襲,越軍盤踞的老山被視為兩軍必爭之地。老山高達1442.2米,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能俯瞰中越邊界大片區域。越軍早已在此布置了重兵防守,密布的雷區更是讓攻山之戰變得極為艱難。

我軍一開始便採取了猛烈的炮火打擊,五小時的激戰後,成功奪回老山之巔。戰火雖暫時平息,但隨之而來的傷亡慘烈。

6月12日的夜襲,越軍反撲,數名戰士在近那拉的戰鬥中捐軀。毛松嶺一戰,我軍損失慘重,632位戰士永遠留在了戰場上。整個老山防線的守衛任務,變成了一場與時間、與敵軍的殘酷較量。

戰後,火化隊接到命令,負責處理烈士遺體。戰士們從未料想到,這項任務將帶給他們如此巨大的心理衝擊。

1984年12月9日,韓亞清與戰友們迎來了他們負責火化的第一位烈士——楊獻龍。他在老山戰鬥中觸雷捐軀,身為他的戰友,韓亞清自告奮勇,決定親自整理楊獻龍的遺體。

楊獻龍的身體狀況慘不忍睹,觸雷時的爆炸幾乎摧毀了他的面容。韓亞清與戰友們一邊抹淚,一邊細心地為他穿上軍裝、整理儀容。李軍醫不忍讓戰友走得如此悽慘,忍著淚水為楊獻龍拍下最後的照片,確保他在烈士陵園裡以整潔的樣貌長眠。

那一晚,楊獻龍的遺體在火光中安息。韓亞清和其他火化隊戰士卻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他們曾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只剩下了冰冷的遺體。整理完烈士遺體後的那兩天,韓亞清和他的戰友們誰也吃不下飯,誰也不敢獨自離開戰壕,甚至連上廁所的勇氣都沒有。

老山戰役的殘酷,不僅在於激烈的戰鬥,更體現在每一位犧牲的戰士所承受的痛苦。

韓亞清回憶起當時的火化過程,心中滿是哀思與無奈。每一位烈士的遺體都帶著戰場上的傷痕,那些觸目驚心的創口,常常讓他們夜不能寐。

當紅十字軍車運來29具烈士遺體時,空地上鋪滿了那些英勇捐軀的戰士們。

韓亞清和戰友們分工合作,兩兩一組,每組負責三位烈士的遺體整理。他們小心翼翼地剪去血跡斑斑的軍裝,清理著戰士們的身軀,甚至用稻草和布條填補因傷口殘缺的身體部分,確保烈士們能以整潔的姿態火化。

有一次,韓亞清遇到一位無首的烈士。那位戰士的頭部在戰鬥中幾乎完全炸裂,韓亞清不忍心讓他帶著如此破碎的身體入土,便用棉花和布條盡力重塑頭部,用口罩掩蓋殘缺的面容。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表達了對戰友最深的敬意。

戰士們面對的是極其殘酷的現實。一次又一次,他們必須面對那些在戰場上因炮彈、地雷或槍擊而支離破碎的遺體。

這些烈士中,有些體內嵌入了上百顆鋼珠,有些渾身布滿彈片,還有些因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而腐爛。每一具遺體的整理,都是對火化隊戰士心靈的巨大考驗。

韓亞清回憶,自己和戰友們每次完成任務後,心中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壓抑。

戰士謝關友在戰鬥中身受重創,身上有八十多處傷口,火化後彈片竟有十一枚之多。面對這樣的遺體,戰士們無不為之動容,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

而更讓他們心痛的,是那些年輕的戰士,他們剛剛十八九歲,生命才剛剛開始,便已在戰場上獻身。

韓亞清說,每次見到這些年輕的面孔,他都會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為他們整理得盡善盡美。

然而,戰鬥的殘酷並未因此結束。幾個月後,戰場上又傳來了戰友們犧牲的消息,火化隊迎來了更多的遺體。韓亞清和隊員們日復一日地面對著這些戰友的遺體,內心的傷痕卻越來越深。

有一次,韓亞清路過景區,看到一群年輕人輕浮地指著他,戲謔道:「你們軍人不是很厲害嗎?現在的戰爭,真打起來你們行不行啊?」

那一刻,韓亞清的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那些年輕人不懂,他們沒有見過老山戰場上的鮮血與犧牲,沒有感受到戰友在最後一刻仍緊握槍械的決心。他們或許不知道,正是那些在老山戰役中犧牲的年輕戰士,才換來了他們如今的安穩生活。

老山戰役的硝煙雖已散去,但那段慘烈的記憶卻深深刻在了每一位參與者的心中。小僮想說,火化隊戰士們的回憶,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與安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fb9d7ee0bdc57be2349fc15dad832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