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鄭州,一個孩子因發燒不退被送往醫院治療,被確診為川崎病,所幸經過治療,孩子的病情平穩了。
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你可能會想:這又是個不好對付的主吧。
沒錯!它很難確診、更容易誤診。
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一般好發於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以6月~2歲兒童多見。往往一來就是持續高熱,吃退燒藥、抗生素都不管用,很多家長會誤以為是感冒。
當然,川崎病也不是無跡可尋。
對於川崎病,發病10天內明確診斷為「早期診斷」。一般是依據日本川崎病研究會發布的診斷標準,具體如下:
發熱 ≥ 5 天,伴下列 5 項臨床表現中 4 項者,排除其他疾病後,可診斷為川崎病:
1. 雙側眼結膜充血,非化膿性
2. 口腔黏膜充血,嘴唇潮紅、皸裂,楊梅舌
3. 急性期掌跖紅斑,手足硬性水腫,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
4. 頸部淋巴結腫大
5. 多形性紅斑樣皮疹
注意:如 5 項臨床表現中不足 4 項,但超聲心動圖檢查或心血管造影檢查證實了冠狀動脈瘤(或者動脈擴張),在排除其它疾病的基礎上,亦可診斷為川崎病,也有稱這類為非典型川崎病。
如果寶寶出現高燒不退、眼睛發紅、全身出疹等症狀,用了抗生素也不見效,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當你懷疑是川崎病的時候,一定要儘快帶娃去醫院檢查診斷。
而且注意,因為川崎病難診斷,所以不要去普通衛生所,最好直接帶娃去三甲大醫院!
如果診斷為川崎病,家長們也不必過分緊張,川崎病是一種典型的自限性疾病,經過規範治療的患兒多數預後良好。其中早期及時診斷並使用足量的人免疫球蛋白是治療的關鍵,對於阻止川崎病導致的冠脈病變有重要作用。
而對於有冠狀動脈擴張的患者,須長期隨訪,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超聲心動圖檢查,直到冠狀動脈擴張消失,冠狀動脈瘤多於2年內消失。無冠狀動脈擴張者,於出院後1、3、6月及1~2年各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袋鼠麻麻有話說:
養娃不易,成長路上寶寶難免會遭遇到各種病毒、細菌的侵襲,家長多儲備一些育兒知識,也能為寶寶健康多「打造」一層保障,願寶寶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