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駕崩當晚,雍正沒急著固權,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

2023-12-16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康熙皇帝駕崩當晚,雍正沒急著固權,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

1722年的冬天,北京城籠罩在一片寒意之中。這一年的前幾日,康熙帝早已病重在床,眾臣都在盼望著聖上能早日痊癒。

然而,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找遍宮中的太醫,卻是無計可施。這一日,承載著清朝60多年輝煌的康熙帝在紫禁城永壽宮駕崩,享年68歲。這一消息,就像一顆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一、康熙之死:皇宮的哀愁與變局的萌芽

消息傳出,朝野皆驚。康熙這位明君離世,諸子爭位,大清王朝豈非要風雨飄搖?而此時此刻,四皇子胤禛迅速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康熙帝的逝世,讓整個皇宮陷入深深的哀悼之中。

一方面,康熙帝在位期間的政績使得他受到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去世讓無數臣民感到悲痛。另一方面,皇位的繼承問題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康熙帝的兒子們,尤其是那些有資格爭奪皇位的九位,他們的心情更是複雜。

二、九子奪嫡:雍正的隱憂與野心

在這場史稱「九子奪嫡」的皇位爭奪中,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內心既充滿憂慮,又充滿野心。

他明白,要想在這場角逐中勝出,不僅需要智慧和策略,還需要果斷和決心。而與他競爭的兄弟們,他們的憂愁更為深重,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是何等的結局。

三、雍正的決策:先行一步的殺機

而在康熙帝駕崩的當晚,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第一時間派人將宮中太監趙昌抓去獄中審問。這個趙昌,正是侍奉康熙帝六十餘年的心腹太監。兩日後,趙昌以「欠銀欺君」的罪名被斬首。

在這樣的背景下,雍正的每一個決策都顯得格外重要。然而,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當晚,雍正卻沒有急著固權,而是先除掉了侍奉康熙60年的心腹趙昌。

此舉無疑讓朝野議論紛紛,有人認為趙昌罪有應得,有人則認為雍正心狠手辣,有人甚至認為趙昌之死背後隱藏著更大的秘密。

四、趙昌之死:一場不尋常的精心布局

為何雍正要在這個時候動手呢?有言官揣測,康熙帝生前定是傳位給了另一個兒子,雍正帝此舉是在強行篡權。然而雍正帝態度堅決,聲稱康熙帝臨終前已傳位於他。這其中真相,已無從稽考。或許,真正知情的,只有當年那些在永壽宮守候的醫官和侍女。

根據雍正的詔書,趙昌的罪行主要有三條:

這三條罪名看似罪不至死,但卻足以讓趙昌身首異處。

首先,欠國庫5000兩銀子,雖然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對於康熙皇帝來說,卻只是九牛一毛。康熙皇帝一生戎馬倥傯,為清朝的強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不可能為了區區5000兩銀子就殺掉自己的心腹。

其次,給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做火鐮,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子,雖然後來太子之位被廢,但康熙皇帝依然對他念念不忘。趙昌作為康熙皇帝的心腹,給胤礽的兒子做火鐮,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出於對胤礽的一種關懷。

最後,秘密安插眼線監視皇子,這才是趙昌真正被殺的罪名。康熙皇帝一生勤政,對皇子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曾經多次告誡皇子們要謹言慎行,不要做任何違法亂紀的事情。趙昌作為康熙皇帝的心腹,自然也要遵守他的命令。

那麼,趙昌之死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康熙皇帝在駕崩之前已經決定傳位給胤礽,而趙昌也知道這一秘密。雍正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只能殺掉趙昌,以絕後患。

這種觀點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康熙皇帝在駕崩之前,曾多次召見胤礽,並對他表示了信任。此外,康熙皇帝還曾在詔書中提到,自己「立儲之意,早已定矣」。這都表明,康熙皇帝的最終選擇,還是胤礽。

當然,這種觀點也存在一些疑點。首先,康熙皇帝如果真的決定傳位給胤礽,為什麼不直接寫在詔書中呢?其次,康熙皇帝在駕崩之前,還曾召見了胤禛,並對他表示了期望。這表明,康熙皇帝對胤禛也並非完全不滿。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趙昌之死,只是雍正鞏固皇位的一種手段。雍正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打擊異己,故意殺掉了趙昌。

這種觀點也不能完全排除。雍正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必須要小心翼翼地維護。殺掉趙昌,不僅可以打擊胤礽的勢力,還可以震懾其他皇子,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五、結語

趙昌之死,是一個謎,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無論如何,趙昌之死都反映了清朝皇室的複雜性和爭權奪利的殘酷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895f13c9765728412554cf1ac2491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