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小,真不能送去寄宿學校!3大弊端,父母無法承受

2023-11-13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孩子太小,真不能送去寄宿學校!3大弊端,父母無法承受

寄宿制學校在一些地區是很受歡迎的,一般都是一些私立學校,收費挺高的,但家長們卻趨之若鶩。原因大概只有一個,那就是家長可以省心了。

孩子一周、兩周才會放假一次,不用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更不用費心輔導孩子的功課。

確實把孩子送往寄宿制學校,你是省心了,但你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呢?特別是那種小學一年級,就送學校住的,是如何想的呢?

依依剛剛幼兒園畢業,爸爸媽媽在外打工,爺爺奶奶輔導孩子作業困難,他們決定把孩子送進當地的一所寄宿制小學去,雖然學費貴一點,大人的困難就解決了,爸爸媽媽也不用因為孩子耽誤賺錢了。

依依去了一周,周五回家就哭紅了眼睛,周一再也不肯去學校了,她說,晚上住在床上太害怕了,有人已經從床上摔下來過。

還有就是自己晚上不敢上廁所,宿舍里沒有衛生間,上廁所要一個人起來去樓道里的衛生間。依依從小被爺爺奶奶照顧得很周到,她第一次洗漱,打不開牙膏的蓋子,急得都哭出來了,後來一用力,一管牙膏差不多都擠出來了。

宿舍里沒有衛生間,然後孩子們基本上都不洗臉,因為他們要端著盆排隊打水洗臉,很擁擠、很慢,一不小心就會灑一身水。

很多孩子也不刷牙,刷牙太麻煩了,晚了就會熄燈了。

還有的孩子,只要過完秋天,冬天就基本上不洗漱、晚上不脫衣服睡覺,因為水太涼、天氣太冷了。

也許我們能夠想像到,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會非常困難,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想像的是,一個孩子適應學校的環境,需要很大的勇氣。

可能孩子比你想像中還要想家,情緒很低落,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堅強,才能應對眼前模式的環境和生活。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住校是有很多好處的,孩子可以多出很多學習的時間,還可以鍛鍊一下獨立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解脫父母的雙手去賺錢。

但是,年齡太小的小學生是不適合上寄宿制學校的,有很多弊端是家長考慮不到的。

孩子年齡太小,住校容易養成壞習慣。

小孩子的特點就是,想要學好很難,想要學壞特別容易,特別是孩子離開父母的監管,老師又不能時時刻刻跟在孩子的身邊陪伴,指導他們的言行舉止。

很多孩子在住校之後,對於個人衛生很不在乎,不刷牙、不洗臉是常態,牙齒早早地就壞掉了。

還有的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飯,是自己不喜歡的飯菜就倒掉,轉身就去吃零食了。

身邊有的孩子喜歡說髒話,你的孩子也會像模像樣的學上幾句。

孩子不在身邊,確實不用輔導作業,但是,孩子在學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家長也不能及時了解。

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是在低年級養成的,如果我們在孩子的身邊陪伴,當他有正確的言行就肯定鼓勵,當他有錯誤的言行就批評改正,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家長覺得省心省力,等到孩子的壞習慣形成了,再想要改變可就難了,孩子低年級住校,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孩子長時間住校,和父母感情疏遠。

我認識的一個富二代,從小就被父母送出國,是屬於小學「留學生」,雖然爸媽給他花了好多錢,但是,他一點都不感激,在他心裡,國外寄宿家庭的阿姨都比父母要親近

所以,當他談及自己的父母時,是一段非常清醒的話:「如果我的父母老了,我對他們有責任,一定會照顧。但是,不一定是我親自照顧,我們之間並沒有感情,只是責任而已。」

也許這個孩子的話有一點冷血,但是,我們反思一下,在他最需要父母陪伴,需要和父母建立信任、理解、依賴的情感時,爸媽也並沒有陪在他們身邊。那麼等父母老了,他自然也無法給予父母足夠的愛了。

感情是需要慢慢培養的,血緣關係並不能代表一切,如果孩子成年了,你再去關心愛護他,已經晚了,他根本就不需要了。

所以,童年的陪伴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也不是後期可以彌補的。

孩子太早離開家庭的培養,影響性格成長。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調查,福利院裡的孤兒,他們大多數長大以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從小沒有父母在身邊,對他們的性格成長影響很大。

我覺得寄宿制學校的孩子也一樣,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是有的,但是遠遠不夠,當孩子總是感覺到被拋棄、不安全,他的性格就容易變得敏感脆弱。

而兒童時期又是孩子性格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我們應該和孩子在一起,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也學會愛別人。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特別是小學和初中,只要條件允許,就不要讓孩子寄宿,再苦再累也沒有關係。

在這僅有的機會裡,多給他們一點愛,孩子的世界就多一縷陽光照進來。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住校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8b6f894c81801ae9d1ed6713832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