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不管經濟條件如何都要幫孩子做3件事,這才是有遠見

2023-11-26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人到老了,不管經濟條件如何都要幫孩子做3件事,這才是有遠見

父母對孩子的愛,像大海一樣博大、熱烈、無私!

童年的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青年的我們在父母的引導下成長,當我們人到中年,父母也已經兩鬢斑白,成了身材佝僂的老人。

可他們卻依然無私地愛著孩子,從來都不願意成為孩子的累贅。

大家都羨慕成為「富二代」的人,可以享受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美好生活,但是,「富二代」的生活也許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有遠見的人,從來都不是只給孩子積累財富

心心的父母從前經營著幾家餐飲店,第一家餐飲店是爸爸媽媽自己買菜、炒菜、洗碗,一點點做大做強的。

父母可以說為女兒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到了晚年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可是,心心的父母飲食習慣不太好,早前做餐飲留下的壞習慣,飲食不規律,吃飯油水大,喜歡吃大魚大肉……

心心三十歲,父母五十多歲,兩個人就都開始生病了。

父親是胃癌,經過了一次大手術,身體非常虛弱;媽媽心腦血管疾病,生活也不能自理了。兩個老人看病,花了很多錢,照顧不過來還請了保姆,每個月的支出也不少。

心心生活得非常累,每天要操心兩個老人的身體,還要養育年幼的女兒,還有每天繁重的工作,像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一樣,讓她喘不過氣來。

每當心心去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她看見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的,就會很感慨,自己不渴求父母可以幫忙帶孩子,他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是給女兒幫了大忙了。

心心的父母也一定不願意這樣成為女兒的負擔,但是,當初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的身體已經垮了,現在就是有心改變也是無能為力了。

人到晚年以後,父母給孩子的幫助往往不是金錢,而是在這幾個不容易看見的方面!

父母有一個好身體,就是對兒女最大的恩賜。

走在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帶孩子的老人,他們含飴弄孫,身心愉悅。也可以看見有兒女推著坐輪椅的老人,兒女也許臉上帶著微笑,但是,心裡的苦楚卻沒有辦法訴說。

老人需要孝敬,孩子需要撫養,工作如果丟了,孩子和老人的保障又去哪裡找呢?

有遠見的人啊,他們知道在健康面前,其他的都是零,所以,前幾十年打拚奮鬥,後幾十年是比拼健康。

父母身體健康,兒女安心去工作,老人能幫忙帶孩子,又是兒女的好幫手。

人到晚年,有一個好身體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不求給孩子幫多少忙,只要不拖累他們,兒女就輕鬆多了,後顧無憂才可以奮力前進。

所以,老年人照顧好自己身體,投資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

父母為孩子打開格局,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

我有一個朋友已經是當地著名的企業家了,他說,每當事業上有難題,生活中有困惑就喜歡和自己的父母去聊聊天。

老人的一些話能讓他心態變得平和,或是思想上豁然開朗。他說,正是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引導下,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有句話說得好,從20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美景,從2樓往下看,會發現很多垃圾。

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的高度和方向。而有遠見的父母,總是把孩子托在肩膀上,為他們打開新世界的窗戶,孩子才能優秀。

曾國藩曾經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父母已經年邁,不能再為孩子出力,但是可以在精神層面給予孩子安慰和引導。

幾十年的生活閱歷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有遠見的父母會指引孩子走向更加光明的方向,成為他們心靈的加油站。

父母捨得退出孩子的生活,成就孩子的自強自立。

有人說,養育孩子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孩子終究會和我們分開。想起來會有一點傷感,畢竟中國人會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老年人依賴年輕人生活的也有很多。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身邊很多抓住孩子不願意放手的老人,家庭幸福的指數都是比較低的,矛盾發生的也很多。

當孩子成年以後,父母就要學會放手,父母捨得退出孩子的生活,孩子才能迅速成長起來,孩子的自強自立需要父母的成全。

所以,當孩子長大了,願意尊重他的想法,當孩子成家了,就儘量不打擾他們的生活,捨得退出孩子的世界,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父母也是具有很大的智慧的。

我們永遠都是孩子的榜樣,你看,雖然我已經老了,依然活得那麼精彩。

咱們都有老的那一天,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雖說不一定能積累足夠多的財富,但可以做以上3件事,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幸福,孩子們也負擔輕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2e80c86045eb6b6d579aa24ad726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