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書速覽 | 令我失望:數字眾籌未兌現的承諾

2023-10-19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海外新書速覽 | 令我失望:數字眾籌未兌現的承諾

海外新書速覽 | 令我失望:數字眾籌未兌現的承諾

最近,海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人文社科類新書出版呢?一起來查收這份書單吧!

1

《成績單:關於文化的歷史》(Report Cards:A Cultural History)

韋德·H.莫里斯(Wade H. Morris)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成績單代表著美國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出勤情況。本書追溯了成績報告單在近200年內的演變,指出「學術記帳」反映了美國教育的廣泛趨勢:戰爭時期對宗教的重視、戰後重建時未能實現的種族平等、新興城市中性別角色的變化、20世紀初進步主義對兒童教育的影響,以及20世紀30年代美國對學術精英制度的追求。

作者指出,隨著學校官僚機構的膨脹,成績單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成為管理者監視學生活動和教師工作的工具。

因此,到了20世紀末,美國對成績單的反對聲也逐漸開始顯現。在本書中,作者追溯了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對成績單態度的不斷演變。作者提到,成績單不僅僅是學術成績的記錄,還作為一種控制工具,是教師、家長、管理者和學生之間不斷變化的權利動態的微觀體現。

2

《為地球重新造林:森林保護、恢復和擴大的人類驅動因素》(Reforesting the Earth:The Human Drivers of Forest Conservation, Restoration, and Expansion)

托馬斯·K. 魯德爾(Thomas K. Rudel)著,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森林為氣候危機提供了一種自然解決方案。保護和擴大森林不僅可以減少二氧化碳,還可以保護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然而,在世界許多地區,砍伐森林仍然在不斷進行。

在本書中,作者廣泛審視了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工作,以新的視角探討了影響森林保護的一系列社會因素。作者詳細介紹了有效的聯盟建設策略和組織模型,這些策略和模型在全球範圍內保護、恢復,並擴大了森林面積。

作者認為,成功的植樹造林項目將各種各樣的人匯聚到一起,他們為不同的經濟和社會利益發聲,包括小農戶、土著民族、伐木工、牧場主、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人員、國際捐助者和氣候活動家,並致力於集體決策。這些多樣的聯盟成員能促進森林保護,有助於全球植樹造林運動。

3

《反科學的致命崛起:一位科學家的警告》(The Deadly Rise of Anti-science:A Scientist's Warning)

彼得·J. 霍特茲(Peter J. Hotez)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在新冠疫情流行的高峰期,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彼得·J.霍特茲博士,幾乎每天都出現在主要的新聞網絡上。他是關於大流行最值得信賴的聲音之一,甚至還因為無私的工作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本書是霍特茲博士記述下來的關於新冠疫情的故事。在本書中,霍特茲博士描述了反疫苗運動是如何發展成為美國政治中的危險因素,並對美國人的健康和生活帶來毀滅性影響的。

通過回溯自己在新冠疫情中的經歷,作者指出了反科學的危險,並提出這種反科學的意識對社會有著致命的影響:在大流行的最初幾年,儘管疫苗在各個國家都開始推行,但美國仍然有超過20萬未接種疫苗的人不必要地死亡。作者提到,反對科學只會帶來激進和無知,我們需要對抗這種科學否認,從而拯救更多生命。

4

《令我失望:數字眾籌未兌現的承諾》(Go Fail Me: 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Digital Crowdfunding)

埃里克·施奈德漢(Erik Schneiderhan)和馬丁·盧克(Martin Lukk)著,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美國和加拿大社會保障網絡中存在著巨大漏洞——這意味著許多人生活在財務不穩定的狀態中。一旦出現一筆意外開支,如高額的醫療費用或財產損失,這些人的生活就可能立刻難以維繫。在這些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求助於他們的社區、鄰居和家人。

如今,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眾籌或者是尋求慈善捐贈成為了最受人們歡迎的方式之一;而營利企業也開始意識到,利用人們願意幫助的本能是有利可圖的。作者揭示了這些網站,如「來幫助我」(GoFundMe)網站是如何從人們手中獲得大量收入,卻未能提供他們所承諾的幫助的。

通過採訪、調查,以及分析數十萬眾籌案例,作者探討了這些問題:我們何時求助於他人?誰在數字眾籌中成功,誰又失敗了?這些網站對誰有利?作者指出,類似的網站讓許多用戶失望,並經歷了情感上的創傷,這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目前仍然未能在消除社會不平等方面做出貢獻。

5

《國家如何思考:外交政策的理性》(How States Think: The Rationality of Foreign Policy)

約翰·J. 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和塞巴斯蒂安·羅薩多(Sebastian Rosato)著,耶魯大學出版社,2023年9月

在本書中,作者對國際關係中一個核心問題進行了開創性探討:國家是否會理性行事?要理解世界政治,就需要了解國家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國際關係理論的大部分內容都基於這一假設:國家是理性行事的。

但許多學者認為,政治領袖很少會理性行事。這個問題對於國際政治的研究和實踐都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在國家理性行事的情況下,學者和政策制定者才能理解和預測它們的行為。

作者認為,在國際政治中的理性決策依賴於關於世界運行方式的可信理論,並源自審慎的決策過程。根據這一標準,作者指出,大多數國家大部分時間都是理性的,即使它們並不總是成功。同時,作者還檢驗了過去和現在的世界領導人在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下,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和冷戰後時代,是否表現出理性行為。本書展示了各國領導人如何思考及如何制定與其他國家打交道的相關政策的過程。

6

《道路規則:汽車與美國刑事司法的變革》(Rules of the Road: The Automobil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斯賓塞·海德沃斯(Spencer Headworth)著,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

駕駛是美國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駕駛不僅僅是一種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簡單方法,它對美國的文化、經濟、政治以及刑事司法系統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本書中,作者回溯了汽車的歷史,同時也追蹤了美國犯罪和刑事司法的歷史,展示了刑法的迅速和多樣化發展如何與汽車的不斷崛起及其在交通中的主導地位相對應。作者彙集了社會學、心理學、犯罪學、政治學及法律史的研究成果,解釋了法律對不斷變化的技術和社會環境所做出的不同反應。

作者首先探討了20世紀初犯罪法與汽車之間關係的起源,然後討論了汽車對20世紀下半葉起訴和刑事司法實踐的直接影響。最後,作者對現代刑事司法中的最新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以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問題作為調查視角,本書為美國刑事司法系統的轉變提供了新的視角。

(毛心怡/編譯)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3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海外新書速覽 | 黃金護照:百萬富翁的全球流動

海外新書速覽 | 醒悟吧,公司: 美國企業社會正義騙局內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62d1af2a2336ed794b1ec48f79ac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