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建模-戶需求調研之用戶訪談

2023-10-17     CDA數據分析師

原標題:統計建模-戶需求調研之用戶訪談

需求調研作為一種產品需求驗證的手段,在需求搜集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功能、新業務設計前以及類似方案取捨對比上。需求調研是作為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工作最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項目啟動先決條件之一。

需求調研常見的應用步驟分為:收集市場需求、用戶需求調研和收集商業需求,本篇文字會介紹用戶需求調研。

這裡的用戶分為C端用戶和B端用戶,C端用戶的對象當然是C端產品,那什麼是C端產品呢?

C端產品也叫2C(to Customer)產品,是面向終端用戶或消費者的產品,往往承擔引流和轉化的任務;C端產品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媒介,也是企業重要的獲客手段之一。網際網路的出現,對傳統企業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增加了銷售渠道和獲客來源。通過在C端產品聚集大量用戶,然後加以商業推廣,進而達成交易,大大減少傳統企業的地推成本和銷售人力。

平時大家接觸多的都是C端產品,如我們自己個人使用的微信、淘寶、唱吧、抖音、快手、微博等等。它們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方寸之大的手機里我們便可以連接整個世界。但我們為什麼離不開這些每天使用的App呢?

因為這些C端產品大多洞悉了人性的弱點,挖掘出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痛點。

C端產品更注重轉化率,C端的產品經理就要「變著法子哄用戶」,促使用戶轉化消費,這也要求C端產品經理要非常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和消費心理。C端產品的用戶經理在分析用戶的需求時會考慮人的「人性」,畢竟作為人類確實是有這樣的一些慾望,比如在做打車、地圖等這些軟體時,產品需要考慮迎合人的傾向「懶惰」心理,想方設法減少體力和腦力消耗,「方便」成為這一類產品的用戶需求關鍵詞,PDD的推廣一直被人嗤之以鼻,但是別人恨它又忍不住去用它,其實就利用了人性中「貪婪」的心理,把返利等作為誘餌進行這種病毒式的傳播推廣;「食慾」是人基本的一個慾望,所謂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餐飲類的C端產品設計當然要往人類「食慾」這方面需求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總而言之,這些人性的慾望是產品經理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的一個重要思路。

當然,對於C端用戶除了從人性這個角度去考慮,我們也歸納出了產品經理或數據分析師挖掘用戶需求的6個渠道:

1:用戶搜索的關鍵詞/趨勢

利用百度指數等產品對比關鍵詞熱度趨勢及關聯詞,比如谷歌趨勢里有一個應用:了解世界各地的用戶在搜索什麼. 輸入搜索字詞或主題. search.

2:官方渠道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官方的渠道來獲取用戶的反饋和建議,諸如用戶留言、反饋彈窗、支持論壇、公眾號、客服中心等

3:粉絲愛好者基地

這個渠道很類似官方渠道的思路,通過用戶主動反饋來獲取用戶的需求,只不過用戶反饋的渠道是第三方的,諸如論壇、百度貼吧、豆瓣小組、知乎話題等

4:調查問卷(線上/線下)

調查問卷是獲取用戶想法的一種重要調研途徑,配合物質獎勵,利益誘惑或者精神榮耀更容易讓用戶參與

5:競爭對手的陣地

了解競爭對手的運營手段,觀察競品的應用市場上的好評和差評

6:社交網絡挖掘

社交網絡挖掘是一個很新技術的獲取渠道,通過爬蟲抓取用戶發布的內容利用詞頻分析發現用戶關注點。

除了C端用戶,還有另外一種叫B端用戶,B端用戶的對象當然是B端產品。B端產品也叫「2B(Bussiness)」產品,使用對象是組織或企業。B端產品往往是基於某個業務領域,解決客戶在辦公或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客戶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減少成本,一句話概括就是「為客戶賺的更多,省的更多」。

B端的產品一般有如下特點:功能龐雜,模塊多,操作繁瑣,流程複雜,B端產品可能包含一整個業務線的運轉,人員、分工、協作、流程和規則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這就需要B端產品經理需要較強的邏輯能力和抽象能力,那麼相應的用戶特點:目標用戶是群體,B端用戶通常是企業或者組織,B端產品裡面的功能涉及到多個角色參與,需要多人協作完成,效能第一,體驗第二,不同於C端產品,B端產品往往注重效率,重視功能的可用性,產品是否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是最重要的,體驗在效率面前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只是個加分項。

獲取用戶需求另外一個重要方法是調研,所謂調研,針對潛在或當前的市場,目標用戶,現有產品或計劃中的產品系統化地進行特定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的過程。

調研中根據研究方式的不同,又會被區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所謂定性研究,一般結果的輸出是文字表達,採用歸納與演繹的分析方法來獲得結論,而定量研究側重於數據表達,研究的基礎是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下表演示了兩種方法的特點和區別。

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常用的調研方式。

中心定點訪問:

指的是訪問內容與攔截訪問類似,根據樣本分配比例選擇被調查者,按組分期、分批預約到指定測試點參與調研,該方法的樣本考慮了人口特徵分配,均衡性好,測試者的答案真實,但是過程麻煩且需要嚴格控制、成本高,對組織者要求高

網上問卷調查:

顧名思義指的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問卷調查,如把問卷放到香煙論壇等行業性網站上,由煙民自由回答,缺點是不能保證樣本的均衡性;不能保證答案的真實性,但是這種調研方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成本低。

電話問卷調查:

設計問卷,主動外呼,採取問答的形式,電話問卷最大的特點是樣本均衡性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結果可控,但是樣本均衡性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結果可控

實驗市場、產品試銷:

在有限且精心挑選的市場(試銷市場)中進行,模擬銷售,這種方法精選消費者樣本、符合實際分布情況,但是複雜,費用高,對現場要有掌控力。

深度訪問:

一對一的訪問,一個掌握高級技巧的調查員深入地訪談一個被調查者,以揭示對某一問題的潛在動機、信念、態度和感情,調查結果更加深入、真實的反應被調查者的訴求,但是需要的時間、成本過高。

焦點小組座談會:

幾個人圓桌座談,能夠深層次的理解某個群體的喜好,但是樣本太少不能代替整個市場、無法量化評價指標、僅可作為探索性調查。

定點攔截訪問:

這種調研方式準備工作簡單,成本低,採用守株待兔,選定位置攔截過客接受調研,但是該樣本的代表性及均衡性稍差,受天氣影響大,不利於調查者真實的回答。

一個完整的調研流程包含5個步驟:

目標設定,指的是需要調研的目的是什麼,本次實施調研的原因是什麼,這個步驟的關鍵在於行業預研、目標分解和關鍵問題的定義

調研前準備,需要做樣本選取,問卷設計等工作,其工作需要達成:確定調查目標、內容,確定調查對象、調查方式和方法,安排調查進度,制定調查的組織計劃

調研,這一步驟開始著眼於用戶的調研了,需要確定是使用哪種調研方法,如座談會、訪談、問卷填寫等,問卷題目的設置,包含自填式,問答式,混合式和混合式等。

數據的處理與分析,這一步包括數據錄入、統計和挖掘等流程,具體的工作可能有初步審核、編碼、再次審核、插補、權數調整、創建資料庫、描述統計、參數估計、相關分析、多元統計分析……

擬寫調查報告,這是調研流程的最後一項,主要是形成關鍵結論和建議,寫報告時,應該考慮報告的閱讀者是誰,閱讀者所關心的問題,報告又可分為數據性報告、分析性報告和諮詢性報告。

由於本篇文字側重講解用戶需求調研內容,下面會重點以用戶訪談作為一個例子來展開流程上的講解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對於了解用戶需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團隊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角度一般會比較專業化,這種思維定勢或多或少會對問題的理解產生偏差,無法準確理解用戶的感受。所以無論是對於需求的挖掘,還是對於產品的設計疊代,用戶訪談這個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用戶訪談,通常適用於比較複雜的話題性場景中,例如:對經歷和過程仔細的研究,需要採集用戶的觀點以及情感等;對於複雜行為的剖析,例如:用戶是如何理解APP詳情頁各個模塊之間的關係的。用戶訪談的一般性步驟為:確定範圍和計劃,寫提綱和測試、招募用戶、定性調研和分析結果

確定範圍和計劃

這一步驟首先要確定你所要研究的目標用戶,如果是決策者,使用採用訪談的形式,如果是一般用戶,可以用實地考察和訪談的方法,如果是相關角色考慮用電話訪談,重點用戶使用用戶日誌等,在確定了目標用戶後,需要列出訪談的計劃,如果是新產品,調研的目的是定義你的潛力用戶群,來找出用戶真正的訴求和找出現有的解決方案;如果是已有產品,調研目的是為了解用戶的行為特徵和偏好,找出現有的痛點,如何獲取新用戶,留住存量用戶。

寫提綱和測試

這一步驟在於編寫訪談提綱,比如現在有一份針對部門領導的訪談提綱,為了提升APP的用戶體驗,我們可以把這個提綱訪談拆分幾步,首先開頭5分鐘,開頭的關鍵詞在於「介紹」,包括自我介紹、項目介紹、訪談目的介紹,注意訪談時間;第二步關鍵詞叫「基礎信息」時間控制五分鐘,在於建立和善關係,具體包括基礎信息,上下游的關係(你的對接部門,合作部門等等);下一步叫做業務了解,大概20分鐘,這一步在於尋找用戶故事,可能包括的內容有:產品定位、總戰略、用戶定位、產品體驗痛點、競爭對手、相關資源、成功標準等;第四步,發展計劃,用於探索用戶情緒,你需要做產品演進計劃,過去三年計劃,未來三年計劃,最後就是3分鐘內的結束話語,詢問被訪者是否有問題,回答問題和表述感謝。

招募用戶

這一步驟需要考慮用戶招募、獎品和資源消耗、訪談環境準備、招募人數等很具體落實的內容,比如用戶招募方面,要考慮保證用戶招募得有冗餘,有些用戶會臨時不來,重點類型的用戶加大招募比例,每類用戶至少3人以上,確保招到的用戶都是符合條件的,可以提前用一些問卷篩選,在獎品和資源消耗方面,50-200元的獎品會是合適的,可以增加參與的積極性與認真程度,外出訪談需要準備一些易拉寶,工作牌。

在選擇訪談環境的選擇上,儘量在真實的環境中訪談,如不能在真實環境,則準備一間溫馨的辦公室,可以根據尼爾森關於可用性測試的經典理論來招募人數,一般來說6-8人便可以找到產品80%以上的可用性問題,剩餘20%的問題,成本將會顯著增加,可以疊代優化。

定性調研

下面列舉各定性調研的方法和特點及選擇的指導。

座談:適用於個性化的產品,不用和其他角色配合,大多數C端產品都可以採用這個方式

焦點小組:適用於收集眾人的意見、態度和傾向性,多人互動訪談也可以激發新的思考和想法

可視化訪談:適用於B端產品,流程可視化可以幫助上下游統一認識

遊戲化訪談:適用於一些抽象的,不太好用語言直接表達的情況,例如心情曲線圖、圖形卡片

電話訪談:電話訪談無法觀察到人的表情和難以洞察到真實的想法,訪談難度較高,得到的信息也不是非常準確,但是當不具備面對面訪談的條件時,電話訪談也是不錯的形式

分析結果

最後一步當然是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定性調研常用的工具有:制定訪談計劃,編寫訪談提綱和訪談記錄。

具體的,制定計劃的工具有蘋果的number、微軟用戶的Excel、keynote、ppt、Trello都是一些很好制定和展示計劃的好用工具;編寫訪談提綱主要是一些文本軟體,如google doc,Evernote、金數據、石墨文檔等;訪談記錄會強調效率和及時性,所以拍照、紙質記錄、錄音等工具用的多,可以存儲在雲盤、筆記本電腦或共享性文檔里。

了解更多數據分析知識、與更多優秀的人一起進群交流請掃碼

CDAshujufenxi後拉您進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c07fed1aef84100d58779743426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