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意識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 社會科學報

2023-08-13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共同體意識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 社會科學報

共同體意識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 社會科學報

2023-08-12 17:25發表於浙江

社科人語

一部新中國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開創和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國式現代化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具有內在統一的自洽性。

原文 :《共同體意識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 |德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文霞/副教授 張義曉/博士

圖片 |網絡

「莖」是共同疆域

自古以來,包括少數民族政權在內的歷代王朝,都把實現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作為最高政治目標。要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還需要56個民族同心同德,繼續書寫新的成就。

歷史和實踐證明,建設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首先要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直接關係國家總體安全和社會整體穩定,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意義重大。鞏固邊疆安全,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是其必然要求。

要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是題中應有之義。必須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讓各族人民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只有促進民族地區共同富裕,才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脈」是共同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

各個民族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共同創造物質財富。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物質富足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各民族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共同創造精神財富,從而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與社會的全面進步。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各族人民前赴後繼的奮鬥歷程,不僅創造了燦爛豐富的物質文明,還鑄就了偉大的精神財富。堅持民族精神,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開拓進取,不斷創造新的精神財富。

各民族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共同推動社會變革。1984年,全國人大根據憲法的規定,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主題是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把民族團結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2005年,第三次中央民族會議強調要切實落實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任務,使民族地區的面貌更快地得到改變,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

「根」是共同文化

共同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中國社會演進過程中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的根基,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得以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泉。完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包含文明復興、文化創造的任務。

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起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世界,同時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具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富裕」等,正是中華民族世代以來的社會理想,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主動選擇。

革命文化中蘊含著各民族在為實現民族復興奮鬥道路上的一致追求、共同犧牲,以及群體記憶。對革命文化的認同,能夠在尊重民族差異的前提下,更好地增進共性,是推動中華民族繼續走向新的勝利的永恆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本身就是面向現代化的文化,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華文化的繁榮要求「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從而「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以 「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魂」是共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的新的巨大貢獻,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偉大精神提供的根本力量。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偉大的創造精神。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能將別國的經驗模式化。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人民的偉大奮鬥精神。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人人參與、各盡其能,用奮鬥實現目標,創造美好未來。

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需要不斷發揮偉大團結精神。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需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不斷向前,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始終發揚偉大夢想精神。以中國夢推動邁向復興偉業的步伐,最終在一代接一代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成就偉大夢想。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4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全方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社會科學報

互鑒 | 中西共同體思想對話的倫理新路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02bf794bf7d88b1275f2dd75c68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