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中國式哄睡方式」容易傷到娃的大腦,家長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2022-07-04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這種「中國式哄睡方式」容易傷到娃的大腦,家長別因無知害了孩子

新生兒的降臨是整個家庭最開心的事情,看著這可愛的小天使,我們總是覺得,哪怕累一點苦一點,只要讓孩子更舒服更開心,一切都很值。

和我住同一棟樓的有位劉奶奶,她的孫子文文現在3個多月了,我經常能碰到她在跳廣場舞。但上次見到她的時候,她沒有在跳舞,反倒手腕和手臂上都貼了膏藥。

面對我的詢問,劉阿姨委屈地大聲說:「為了讓文文睡得更好,我總是抱著他搖來搖去,有時候甚至連續抱一兩個小時,搞得我腰酸背痛手都要抽筋了,只能貼膏藥緩解。可是呢,費力不討好,他們兩口子還說我做錯了!」

原來前幾天帶文文做3個月體檢,發現身高的增加比較落後。小兩口著急地和醫生做了很細緻的詢問。最後,發現原因可能是劉阿姨總是抱著文文搖晃他哄睡。這才有了劉阿姨的委屈抱怨。

不僅老一輩,很多年輕的父母,也喜歡用邊走邊搖的方式來哄睡孩子。 「大人累就累一點吧,只要孩子好!」

面對他們的付出,我卻只想說:「趕緊改變,停止傷害!」

持續性地搖晃,孩子的大腦發育受影響

小寶寶頭骨較軟,腦部發育還沒穩固。如果長時間的搖晃,他們的腦部組織容易受到撞擊,造成血管撕裂、神經受損等嚴重後果。

雖然大人感覺搖晃的幅度並不大,但是對於出生才幾個月的孩子來說,這種晃動是很明顯的。所以,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睡著了,而是被「搖暈了」。

突然放下來引起的驚醒,影響寶寶身高的增長

身高增長一方面依靠營養,另一方面靠大腦分泌生長激素。而生長激素在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分泌得最多。

但是,抱睡的寶寶被放到床上去的時候特別容易驚醒。在「驚醒——哭鬧——重新入睡」的過程中,深度睡眠的質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也隨之減少。

長時間的抱著睡,寶寶脊椎可能會出現異常

小寶寶的骨頭很軟,而且3個月之內的寶寶,還沒有形成生理性的彎曲。這個時間段內,哪怕是短時間的抱寶寶都要護好他們的脊椎和頭部。

如果長時間地抱著搖動來哄睡,很容易讓寶寶的背部呈現往後拱起來的姿勢,引起脊椎變形。

邊走邊搖頭哄睡對娃發育不好,

那麼,有沒有科學又安全的哄睡方法呢?在此分享我親測有效的一些方式,希望對大家有用。

針對小月齡的寶寶,滿足安全感很重要

小寶寶很敏感,要想輕鬆入睡,必須給他們創造好充分的安全感。

從走動過渡到「躺在床上溫柔陪伴」

讓寶寶躺在床上,然後大人陪著躺在寶寶旁邊,通過撫摸、陪聊天等方式來代替走動搖晃,利用熟悉的氣味、手感和聲音等等信息,告知孩子:「爸爸媽媽在身邊,你可以放心的睡覺」。

如果寶寶實在鬧騰,可以握住寶寶的手輕輕的搖晃,或者是輕輕的拍背,這種規律性的震動也能促進入睡。

模擬子宮內的環境,讓孩子快速放鬆

寶寶在子宮裡面的時候被羊水包圍,而且空間狹小。我們可以試著「加強包裹的力度」來模擬他們在子宮裡面的「被包裹感」。

此外,可以藉助一些腦波音樂,模擬寶寶在子宮裡面時聽到的外界聲音。

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氛圍中入睡,心情愉悅、睡眠質量高,對於大腦神經發育和身高發育都大有益處。

大一點的寶寶,要建立規律的睡前儀式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們對事物之間的聯繫逐漸有所認知,比如說看到奶瓶就會想到有好吃的。因此,家長要努力給寶寶建立起規律的睡前儀式,讓他們形成良好的生物鐘。

可以在寶寶洗完澡之後,堅持和他們講故事閱讀親子繪本溫柔聊天等等,一方面通過持續性的引導和鍛鍊,讓孩子對「洗澡——講故事——睡覺」這一系列的事情形成條件反射,他們的大腦就會適應這樣的規律。

另一方面,持續性地給孩子講故事、閱讀、聊天,可以很好地擴寬他們的知識面,促進大腦發育。

哄睡不僅是體力活,更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方法不對,大人辛苦倒是小事,影響了寶寶的大腦和身體發育可就是大事了!所以,科學哄睡的技巧,你必須ge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6dcbe64f71eb40387b67c97034f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