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中國大陸上映了差不多三個月之後, 《蜘蛛俠3:英雄無歸》終於登錄了流媒體平台。
這既意味著中國的影迷終於有機會通過網盤或迅雷等地下非正式渠道看到高清版的《蜘蛛俠3》了,同時也意味著本片大概真的不會有機會在內地影院的大銀幕上出現了。
延遲三個月再觀看《蜘蛛俠3》引發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它必然會給中國觀眾帶來一種很獨特的觀賞體驗:
在正式看電影之前,本片的最大懸念與爽點—— 三蛛同框,就早已經在網絡上被劇透了個底朝天。
所以,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在無法體驗懸念與驚喜感的情況下看到小蜘蛛的兩位好友在無意中意外將加菲和托比 (前兩任蜘蛛俠飾演者)從平行宇宙中召喚出來時,內心的驚喜感恐怕會大打折扣。
套用一句巴菲特的名言來說,當一部影片的懸念被提前揭曉,才知道有哪些缺點和瑕疵在裸泳。
《蜘蛛俠3:英雄無歸》的劇情延續了上一部結尾與神秘客在倫敦大戰的情節,被神秘客誣陷並向全世界曝光了真實身份的彼得徹底失去了正常生活的可能,甚至成為了人人唾棄的城市恐怖分子。
彼得因此徹底失去了以普通人身份生活的可能,不得已之下 (實際上他也沒做啥嘗試)只好尋找奇異博士尋求幫助。但因為干擾奇異博士施放「遺忘魔咒」,彼得不小心打開了多元宇宙,從而導致其他平行宇宙及不同時間點的蜘蛛俠仇人被傳送到了荷蘭弟版蜘蛛俠所在的宇宙中。
最終,在同一宇宙聚集的三代蜘蛛俠攜手阻止了反派們的進攻,荷蘭弟為了徹底終止自己造成的危機,選擇以「 所有人都忘記自己」為代價,來讓奇異博士再次施咒關閉多元宇宙的大門。
在《英雄無歸》中,三蛛同框的最高光時刻,自然是三個彼得·帕克共同攜手與三代《蜘蛛俠》電影里所有反派在自由女神像前決戰的一幕戲。
這幕本應該成為這一版《蜘蛛俠》整個系列最高光時刻的一場戲,事實上卻也最集中地暴露出這一系列的種種問題。
飛身而下拯救從高空墜落的MJ,這是加菲版蜘蛛俠的自我救贖。
擋住荷蘭弟的暴擊,在最後關頭選擇放綠魔一條生路,這是托比·馬奎爾版蜘蛛俠的自我救贖。
前者對應《超凡蜘蛛俠》中,加菲沒能來得及抓住從塔頂墜落的女友格溫,導致其身亡的悲劇,後者則對應托比版《蜘蛛俠》中,托比失手殺死了綠魔。
但在影片中我們唯獨看不出荷蘭弟版的蜘蛛俠,也就是本片的真正主角,到底是通過什麼契機來完成自我救贖與成長的。
他好像突然就在闖完禍之後獲得了成長,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作出了讓所有人都忘掉自己的艱難決定。
但這個決定的艱難性並沒能在影片中很有力地表現出來,因為荷蘭弟並沒有真正陷入過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危機時刻,也就談不上所謂的人物弧光,看不到「好鄰居」蜘蛛俠的成長時刻。
一直以來,無論是以漫畫、動畫還是真人電影的形式出現的《蜘蛛俠》都能廣受歡迎的核心要素就是, 因為它堅持去認真地討論青少年的成長主題,以此來讓觀眾感受到蜘蛛俠既有身為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的一面,也有作為迷惘無助的少年的一面。
而在《蜘蛛俠》的故事裡,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要求小蜘蛛能發自內心地理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看上去有些雞湯的話。
這次靠三蛛同框來為電影博取關注度的營銷策略也不由得激發觀眾去橫向對比三代蜘蛛俠在人物塑造上的不同。
荷蘭弟版的《蜘蛛俠》與前兩部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他的 成長速度很慢,很冗長,事實上一直要到第三部的時候,漫威才真正講完了荷蘭弟版蜘蛛俠的成長故事——
蜘蛛俠最終選擇了讓周圍的人通通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告別所有的依託之後獨自上路。
而造成荷蘭弟版小蜘蛛「晚熟」的一個很大因素是,他身邊總有很多過於靠得住的人,讓這個孩子沒有迫切成長的必要。
前兩代蜘蛛俠托比和加菲幾乎都是在經歷了與至親的離別之後就從無助的狀態里體會到了成長的代價,托比版蜘蛛俠在第一部里就失去了本叔叔,加菲版也是一上來就交代了蜘蛛俠親生父母的去世。
但對荷蘭弟來說,他其實一直都有個過於厲害的「爹」:
托尼·斯塔克。
不用想也知道,要是有個要錢有錢、要武力有武力、要地位有地位的鋼鐵俠當自己的「精神教父」,鬼才有動力去學著迅速長大。
仔細回想一下,其實前兩部中的荷蘭弟都一直活在鋼鐵俠的庇佑之下。
第一部時,鋼鐵俠願意親自飛過去給他解決麻煩;
第二部雖然鋼鐵俠死了,但尼克·弗瑞、哈皮等鋼鐵俠生前的好友都一直在以長輩的身份照顧著他。
漫威在第三部里其實為小蜘蛛也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爹」: 奇異博士。
只不過向來聰明冷靜到能在幾億種可能性里分析出滅霸必死結局的奇異博士。在《蜘蛛俠3》里突然就因為劇情需要而莫名其妙變得不靠譜起來。
岔開一句說,奇異博士在本片中簡直有點過於過於工具人了。他一會兒失手犯錯導致多元宇宙混亂,一會兒又神通廣大且冷靜到可以妥善處理荷蘭弟搞出來的爛攤子,且總是在劇情最需要的時候才短暫的出現,以魔法的名義強行推動著劇情的走向。
既然大錯已成,彼得·帕克的人生軌跡就不得不回到迅速成長、直面自我的主題上來。
只不過這時候,漫威的編劇們就又意識到了一個他們在前幾部中無意間埋下的禍根:
荷蘭弟版蜘蛛俠其實從來沒有面對過真正的反派,他不是一個會像托比和加菲一樣已經對人性之善保持足夠程度質疑的人。
畢竟在前兩部中,荷蘭弟版蜘蛛俠面對的反派都不是真的仇恨蜘蛛俠本人,而是仇恨他的富豪「 爸爸」鋼鐵俠。
第一部《英雄歸來》里的反派「禿鷲」,是一位因為斯塔克工業害他丟了工作而憤憤不平的工程隊負責人。
第二部《英雄遠征》里的反派「神秘客 」,則是不滿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托尼·斯塔克隨意擺弄,最終甚至還以「精神不穩定」的緣故被托尼辭退的前斯塔克工業立體影像專家。
說白了,這兩部作品裡,蜘蛛俠始終都只是幫助鋼鐵俠解決仇人的「 馬仔」。
反派們從來沒能讓蜘蛛俠真正的陷入過反思自我的困境中。
所以,當《英雄無歸》里蜘蛛俠決議違背奇異博士的意願,抱著「反派只是因為有心理創傷才做壞事,他們的命也是命」的人道主義精神,試圖拯救從平行宇宙穿越而來的章魚博士、綠魔、沙人等人的時候,我們既可以說是編劇為了推動劇情而設計得過於勉強的聖母心泛濫情節,也可以說這其實真的是一路走來,這一版的蜘蛛俠能做出的唯一合理的舉動。
顯然,在經歷了數次大戰之後,荷蘭弟版的彼得·帕克依舊還只是個沒長大的孩子。
在第二部里被神秘客這個詐騙犯子欺騙之後,小蜘蛛在這部里依舊沒有長記性,還是被人格分裂之後的綠魔給暗算了。
而直到這個不得不將劇情向下一階段推進的時候,編劇們好像才想起來荷蘭弟還缺一個促使他成長的創傷性危機。
而這也是為什麼梅姨被綠魔殺死在本片中咋看咋刻意的緣故。
按邏輯來說,梅姨這個角色沒必要死。
但不講邏輯幾乎都快成漫威電影的優良傳統了。
為了喊出那句經典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為了讓小蜘蛛陷入悲傷中痛定思痛,梅姨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被寫死了。
而事實上,梅姨死前說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完全因為語境的變化而徹底變了味。
荷蘭弟試圖救贖來自其他平行宇宙的一眾反派失敗後,再安排梅姨說這句話,意味似乎就變成了她在鼓勵荷蘭弟不要聽奇異博士的勸告,不要害怕事情鬧大,不要顧及身邊人的犧牲,一定要堅持救這些人。
這顯然已經不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了,這分明是「能力越大,折騰的問題越大」。
更何況,將反派角色們強行洗白也並不能豐富這些角色的形象。誰說反派們破壞世界的理由都只能是因為他們沒人疼沒人愛的?漫威並不是沒有塑造出過像滅霸那樣擁有自己的觀念與信仰的成功反派的。
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在《美國隊長3:內戰》里,小蜘蛛剛剛登場的時候。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向鋼鐵俠解釋自己理解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的,他當時說的是「如果你有這樣的能力,卻不作為,那麼以後一旦有壞事發生,就是你的責任」。
這個版本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顯然更適合荷蘭弟版的蜘蛛俠在前兩部中的行為邏輯,同時也是之前兩版《蜘蛛俠》製作時主創們理解這句話的方式。
顯然,對這麼個孩子來說,他理解的所謂責任,一直以來都首先是保護家人、關心的人的責任,而不是直接跨越到要去拯救一眾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失足中年男性陌生人的責任。
這個人物塑造上的轉變實在是既牽強突兀又自相矛盾。
這其實也引出了這一部《英雄無歸》中的另一個問題: 觀眾很難找到和荷蘭弟共情的切入口。
看似全片中各種觀眾期待的名場面和酷炫的動作戲都給到位了,娛樂性和刺激性也做足了,但就是會讓人覺得片子缺乏內核,過度空洞。
這種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作為核心主角的荷蘭弟版蜘蛛俠在全片中其實依舊一直是在被動成長的,他被動地應對著外來的危機,被動地接受著自身命運的變更。
在這一整個系列裡,他甚至都沒有遇到過一個能讓迫使自己學會從另一面審視自我、認知自我的反派,反派們從始至終都與他沒有價值觀念上的本質衝突。
最後好不容易有了個綠魔,讓荷蘭弟因為梅姨的被殺而開始感受到仇恨和痛苦,開始出現了恨不得想要動手打死綠魔的衝動。
但這個衝動又很快因為托比想要彌補自己曾經失手錯殺綠魔的遺憾而阻止了。
就好像這個青年的成長曆程里,從來都不缺犯錯、犯渾的時候,但卻從來沒能來得及獲得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機會,他身邊實在是有太多可以迅速幫他解決問題的厲害幫手了。
以至於,整個系列下來,荷蘭弟到最後要求奇異博士施放讓所有人都忘記自己的咒語時,這一版的蜘蛛俠才真正的實現了犯錯—認錯—彌補錯誤—承擔責任—成長的人物弧光,實在是太晚熟了。
跳到劇情外來看,這一版《蜘蛛俠》出現的種種問題,也可以說是漫威影業自身的發展策略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期。
三部《蜘蛛俠》都在急著趕路,急著將整個MCU宇宙的故事線推進下去,以至於劇情的創作思路幾乎都像是倒推出來的。
因為要將「蜘蛛俠」的IP引進漫威宇宙,促成索尼和漫威的合作而設計小蜘蛛和鋼鐵俠之間的關係;
因為要給MCU的第三、第四階段做好收尾、鋪墊與銜接工作而設計第二部小蜘蛛失去鋼鐵俠庇護後的情節;
因為要引入第四階段多元宇宙的概念,而安排第三部這場在人物邏輯上根本說不通的蜘蛛俠宇宙混戰。
而所謂三蛛同框,放在這種創作困境中去看,也更像是在這種局勢下唯一能夠增加影片賣點、讓整個系列重振活力的唯一有效出路了——
這最終甚至被設計成了一條實際上與劇情本身關聯不大,只為了滿足粉絲情懷的「場外出路」。
更何況,如果不解決劇情設計完全被整個電影宇宙的規劃布局牽著鼻子走的弊病,那麼三蛛同框這種賣情懷的營銷策略就永遠只能成為治標不治本的速效救心丸。
但願最後「無歸」的真的不要是漫威本身吧。
-END-
互動話題
你有看《蜘蛛俠3》嗎?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1.不白拿,有稿費。對脾氣我們就將約稿進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聰明才智,看幾篇我們的推送,心裡指定有數。
實習通道
1.會寫,能寫,熱愛寫寫寫。
2.滿足第一點萬事好商量。
凡是來稿來信,小十君都會第一時間回復哦!
後台發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細則。
關注、在看、轉發三連,感受解讀說實話,批評有實據的小十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24f6794c1fb323a881bc6dd72aafd1c.html